《盜戶》
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滕縣、嶧縣一帶,十個百姓中就有七個是盜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們。后來,這些盜寇受了招撫,歸順了朝廷,縣官把他們另立戶冊,稱之為“盜戶”。凡“盜戶”與一般老百姓發(fā)生爭執(zhí),官府總千方百計(jì)地袒護(hù)他們,為的是怕他們重新造反。后來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稱是“盜戶”,而另一方卻極力揭發(fā)對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時,訴訟雙方先不去爭論是非曲直,而是苦苦爭辯誰是真盜假盜,還得煩勞官府去查閱戶籍。正巧,官署里經(jīng)常有狐貍作祟?h官的女兒被狐貍迷住了,請了法師,用符咒捉住了狐貍,放進(jìn)了一個瓶子里,準(zhǔn)備用火燒死它。這時,狐貍在瓶子里大聲喊叫:“我是盜戶!”聽到的人無不暗笑。
盜戶 原文 | 盜戶 古今對照 |
上一篇:褚生
下一篇:某乙
返回目錄:白話聊齋
心靈雞湯
名著閱讀排行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