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媛第十九》
【題解】賢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本篇所記述的婦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兩種為主。目的是要依士族階層的倫理道德觀點(diǎn)褒揚(yáng)那些賢妻良母型的婦女,以之為婦女楷模。
有一些婦女,德行可嘉,能從倫理道德方面考慮并處理問題,例如第10則記王經(jīng)之母深明大義,第23 則記謝公夫人顧慮到,恐傷盛德”。或者識大體,剛強(qiáng)正直,不搞歪門斜道,例如第20 則記陶侃母斥責(zé)兒子貪公家便宜,第3 則記班捷好不做詛咒之事。還有第30 則所記的“清心玉映”,都是對品行的描寫。至于第26 則記述謝夫人鄙薄丈夫,那也是從恨鐵不成鋼的角度來說的。
有一些婦女,才智過人,她們有的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善于識別、品評人物,如第11、12 則所述山濤妻、王渾妻事。有的見識卓越,善于辨析、判斷,深明事理,例如第6、7、8 則所寫的許允婦對時勢、對丈夫、對兒子的正確認(rèn)識等事。有的機(jī)智,應(yīng)變能力強(qiáng),例如第9 則記諸葛誕女對丈夫的反駁,第22 則記庾玉臺子?jì)D一語救全家。
至于美貌,似乎并沒有看成賢媛的一個獨(dú)立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在記敘貌美的同時,總涉及德行或才智。例如第2 則記“王明君姿容甚”麗”的同時,點(diǎn)出她“志不茍求”。
士族階層所維護(hù)的封建門閥觀念,也必然會反映到婦女身上。例如第18則記庶族出身的絡(luò)秀為“門戶計(jì)”,自愿去貴族家做妾,還懇求兒子要跟娘家認(rèn)親戚。又如第29 則記都嘉賓妻堅(jiān)持從一而終,都不過是要維護(hù)門閥等級制度,保持士族門第的尊嚴(yán)。
(1)
陳嬰者,東陽人,少修德行,著稱鄉(xiāng)黨①。秦未大亂,東陽人欲奉嬰為主,母曰:“不可!自我為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②。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注釋】
①“陳嬰”句:據(jù)《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載,陳嬰原是東陽縣的書吏。陳涉起義后,東陽人殺了縣令,聚集幾千人,強(qiáng)立陳嬰為首領(lǐng);遭陳母反對,才依附項(xiàng)梁。鄉(xiāng)黨:鄉(xiāng)里。
②屬(zhǔ):交付。
【譯文】陳嬰是東陽縣人,從小就注意加強(qiáng)道德品行的修養(yǎng),在鄉(xiāng)里中很有名望。秦代未年,天下大亂,東陽人想擁護(hù)陳嬰做首領(lǐng),陳母對陳嬰說:“不行!自從我做了你家的媳婦后,從年輕時起就遇到你家貧賤,一旦暴得富貴,不吉利。不如把軍隊(duì)交給別人。事成了,可以稍為得些好處;失敗了,災(zāi)禍自有他人承擔(dān)!
(2)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①。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茍求,工遂毀為其狀②。后匈奴來和,求美女于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注釋】
①貨賂:賄賂。
②王明君:王昭君。晉人因避晉文帝司馬昭諱改稱為王明君。
【譯文】漢元帝的宮女既然很多,于是就派畫工去畫下她們的模樣,想要召喚她們時,就翻看畫像按圖召見。宮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麗,不愿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テ蚯,畫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來匈奴來媾和,向漢元帝求賜美女,元帝便拿昭君當(dāng)做皇族女嫁去。召見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經(jīng)告訴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終于去了匈奴。
(3)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好祝詛,于是考問①。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②。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注釋】
①趙飛燕:入宮后得寵,后來許皇后廢,立她為皇后。班婕妤(jié yú):婕妤是后宮妃嬪的稱號。班婕妤初選入宮時也得到寵幸,立為婕妤。祝(zhòu)詛:詛咒。祝,通咒?紗枺嚎絾枴
②辭:供詞!八郎本洌赫Z出《論語·顏淵》。
【譯文】漢成帝很寵愛趙飛燕,飛燕誣陷班婕妤祈求鬼神加禍于她,于是拷問班婕妤。班的供詞說:“我聽說死生由命運(yùn)來決定,富貴隨天意去安排。做好事尚且不一定得福,起邪念又想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覺,就不會接受那種邪惡諂佞的禱告;如果鬼神沒有知覺,向它禱告又有什么好處!所以我是不做這種事的!
(4)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①;太后入戶,見直侍并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云:“正伏魄時過②。”因不復(fù)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yīng)爾③!”至山陵,亦竟不臨。
【注釋】
①卞后:卞王后,是魏武帝曹操的王后,魏文帝曹丕的母親。魏文帝登帝位后,尊為皇太后。
②伏魄:同“復(fù)魄”。人快死時,拿他平時穿的衣服到門外招魂,讓魂魄回來,這叫復(fù)魄。這里指曹操將死之時。
③“狗鼠”句:比喻被人所輕賤,不如禽獸。
【譯文】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宮女全都留下來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時候,他母親卞后去看他的;卞太后一進(jìn)內(nèi)室,看見值班、侍奉的都是從前曹操所寵愛的人。太后就問她們:“什么時候過來的?”她們說:“正在招魂時過來的!碧蟊悴辉偻叭,嘆息道:“狗鼠也不吃你吃剩的東西,確是該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后竟也不去哭吊。
(5)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①!”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平!”
【注釋】
①慎勿為好:按:古代有以為做好事,會受到好人的妒忌,因?yàn)槿藗儾幌矚g別人超過自己。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以為,“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
【譯文】趙母嫁女兒,女兒臨出門時,她告誡女兒說:“千萬不要做好事!”女兒問道:“不做好事,可以做壞事嗎?”母親說:“好事尚且不能做,何況是壞事呢!”
(6)
許允婦是阮衛(wèi)尉女,德如妹,奇丑①。交禮竟,允無復(fù)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被腹Z許云:“阮家既嫁丑女與卿,故當(dāng)有意,卿宜察之!痹S便回入內(nèi),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fù)入理;便捉裾停之②。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③?”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④?”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注釋】
①阮衛(wèi)尉:阮共,字伯彥,在魏朝官至衛(wèi)尉卿。
②據(jù):衣服的大襟,也指衣服的前后部分。
③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④百行:指各種好的品行。
【譯文】許允的妻子是衛(wèi)尉卿阮共的女兒,阮德如的妹妹,長相特別丑。新婚行完交拜禮,許允不可能再進(jìn)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擔(dān)憂。正好有位客人來看望許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聽是誰,婢女回報(bào)說:“是桓郎!被咐删褪腔阜丁P履镎f:“不用擔(dān)心,桓氏一定會勸他進(jìn)來的!被阜豆粍裨S允說:“阮家既然嫁個丑女給你,想必是有一定想法的,你應(yīng)該體察明白。”許允便轉(zhuǎn)身進(jìn)入新房,見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這一走再也不可能進(jìn)來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讓他留下。許允便問她說;“婦女應(yīng)該有四種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幾種?”新娘說:“新婦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罷了?墒亲x書人應(yīng)該有各種好品行,您有幾種?”許允說:“樣樣都有!毙履镎f:“各種好品行里頭首要的是德,可是您愛色不愛德,怎么能說樣樣都有!”許允聽了,臉有愧色,從此夫婦倆便互相敬重。
(7)
許允為吏部郎,多用其鄉(xiāng)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①。其婦出誡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既至,帝核問之。允對曰:“‘舉爾所知’②,臣之鄉(xiāng)人,臣所知也。陛下檢校為稱職與不,若不稱職,臣受其罪!奔葯z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釋。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初,允被收,舉家號哭,阮新婦自若,云:“勿憂,尋還。”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注釋】
①虎賁(bēn):官名,負(fù)責(zé)侍衛(wèi)君主和保衛(wèi)王宮。宮廷衛(wèi)戍部隊(duì)的將領(lǐng)叫虎賁中郎將,主管虎賁郎。
②舉爾所知:語出《論語·子路》,孔子的學(xué)生仲弓問孔子怎么樣去識別優(yōu)秀人才并把他們提拔上來,孔子便說了上面這句話。
【譯文】許允擔(dān)任吏部郎的時候,大多任用他的同鄉(xiāng),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賁去逮捕他。許允的妻子跟出來勸誡他說:“對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勝,很難用感情去求告!毖旱胶,明帝審查追究他。許允回答說:“孔子說‘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鄉(xiāng),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審查、核實(shí)他們是稱職還是不稱職,如果不稱職,臣愿受應(yīng)得的罪!辈轵(yàn)以后,知道各個職位都用人得當(dāng),于是就釋放了他。許允穿的衣服破舊,明帝就叫賞賜新衣服。起初,許允被逮捕時,全家都號哭,他妻子阮氏卻神態(tài)自若,說:“不要擔(dān)心,不久就會回來。”并且煮好小米粥等著他。一會兒,許允就回來了。
(8)
許允為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①。婦正在機(jī)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人欲藏其幾,婦曰:“無豫諸兒事!焙筢憔幽顾,景王遣鐘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dāng)收②。兒以咨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③。不須極哀,會止便止④。又可少問朝事!眱簭闹,以狀對,卒免。
【注釋】
①“許允”句:魏齊玉曹芳時,輔軍大將軍司馬師(即晉景王)輔政,借故殺了李豐、夏侯玄。許允和李豐、夏侯玄一向很友好,受到懷疑,也被害。
②才流:才能品級,指品級的高下。流,流品。
③才具:才能;才干。率:順著。
④止:指哭泣停止。按禮節(jié)鐘會慰問家屬時當(dāng)哭。
【譯文】許允被晉景王殺害了,他的門生跑進(jìn)來告訴他的妻子。他妻子正在織機(jī)上織布,聽到消息,神色不變,說:“早就知道會這樣的呀!”門生想把許允的兒子藏起來,許允妻子說:“不關(guān)孩子們的事!焙髞砣疫w到許允的墓地里住,景王派大將軍府記室鐘會去看他們,并吩咐說,如果兒子的才能流品比得上他父親,就應(yīng)該逮捕他們。許允的兒子知道這些情況,去和母親商量,母親說:“你們雖然都不錯,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談,這樣就沒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也不必哀傷過度,鐘會不哭了,你們就不哭。又可以稍為問及朝廷的事!彼齼鹤诱漳赣H的吩咐去做。鐘會回去后,把情況回報(bào)景王,許允的兒子終于免禍。
(9)
王公淵娶諸葛誕女①,入室,言語始交,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眿D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彥云,而令婦人比蹤英杰②!”
【注釋】
①王公淵:王廣,字公淵,有風(fēng)度、才學(xué),名聲很大。他父親王凌,字彥云。諸葛誕:字公休,在魏朝曾任御史中丞、尚書,后又為鎮(zhèn)東大將軍。
②比蹤:指德行事跡并列、相當(dāng)。
【譯文】王公淵娶諸葛誕的女兒為妻,進(jìn)入新房,夫妻剛交談,王公淵就對妻子說:“新婦神態(tài)不高貴,很不像你父親公休!彼拮诱f:“大丈夫不能像你父親彥云,卻要求婦人和英雄豪杰并駕齊驅(qū)!”
(10)
王經(jīng)少貧苦,仕至二千石①,母語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經(jīng)不能用。為尚書,助魏,不忠于晉,被收②。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母都無戚容,語之曰:“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fù)吾邪!”
【注釋】
①王經(jīng):王經(jīng)初為江夏太守,后升為二州刺史、司隸校尉。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即位后,任尚書。甘露五年(公元260 年)魏帝因?yàn)橄鄧抉R昭權(quán)傾帝室,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共謀討伐司馬昭,王沈、王業(yè)連忙跑去向司馬昭告密,并叫王經(jīng)一起去,王經(jīng)不肯。接著魏帝被殺,王經(jīng)和家屬也被害。二千石:職官的等級以年俸米石的多少來定高低,司隸校尉、州牧、郡太守等都是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斜。
②不忠于晉:按:王經(jīng)是魏朝人,當(dāng)時還沒有晉朝,記事者是后代人,所以這樣說。
【譯文】王經(jīng)年少時家境貧苦,后來做官做到二千石的職位時,他母親對他說:“你本來是貧寒人家的子弟,現(xiàn)在做到二千石這么大的官,這就可以止步了吧!”王經(jīng)不能采納母親的意見。后來擔(dān)任尚書,幫助魏朝,對晉司馬氏不忠,被逮捕了。當(dāng)時他流著淚辭別母親說:“沒有聽從母親的教導(dǎo),以至有今天!”他母親一點(diǎn)愁容也沒有,對他說:“做兒子就能夠孝順,做臣子就能夠忠君;現(xiàn)在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對不起我呢!”
(11)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①。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于常交,問公。公曰:“我當(dāng)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fù)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②?”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dá)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dāng)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注釋】
①契若金蘭:比喻情意相投。
②“負(fù)羈”句:據(jù)《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晉公子重耳逃亡國外時,狐偃、趙衰等人隨從。在曹國,曹大夫僖負(fù)羈的妻子經(jīng)過觀察,認(rèn)為狐偃、趙衰等隨從都是能輔助晉公子回國做國君的好幫手。
【譯文】山濤和嵇康、阮籍見一次面,就情意相投。山濤的妻子韓氏,發(fā)現(xiàn)山濤和兩人的交情不一般,就問山濤。山濤說:“我從前可以看成朋友的人,只有這兩位先生罷了!”他妻子說:“僖負(fù)羈的妻子也曾親自觀察過狐偃和趙衰,我心里也想偷著觀察一下他們,行嗎?”有一天,他們兩人來了,山濤的妻子就勸山濤留他們住下來,并且準(zhǔn)備好酒肉;到夜里,就在墻上挖個洞來察看他們,看到天亮也忘了回去。山濤進(jìn)來問道:“這兩個怎么樣?”他妻子說:“您才能、情趣根本比不上他們,只能靠見識、氣度和他們結(jié)交罷了!鄙綕f:“他們也常常認(rèn)為我的氣度優(yōu)越!
(12)
王渾妻鐘氏生女令淑,武子為妹求簡美對而未得①。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誠是才者,其地可遺,然要令我見②!蔽渥幽肆畋鴥号c群小雜處,使母帷中察之。既而母謂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擬者非邪?”武子曰:“是也!蹦冈唬骸按瞬抛阋园屋,然地寒,不有長年,不得申其才用③。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武子從之。兵兒數(shù)年果亡。
【注釋】
①令淑:指令姿淑德。武子:王濟(jì),字武子,王渾的兒子。求簡:選求。簡,選擇。
②地:門第。遺:拋開。
③才用:才能;才干。
【譯文】王渾的妻子鐘氏生了個容貌美麗、品德善良的女兒,王武子想給妹妹挑選一個好配偶,還沒有找到。有個軍人的兒子,才能出眾,武子想把妹妹嫁給他,就向母親說明。他母親說:“如果確實(shí)是有才能,對他的門第可以不計(jì)較,可是要讓我看一看。”武子便叫那個軍人的兒子和平民百姓混在一起,讓母親在帷幕里觀察他。事后他母親對武子說:“穿著這么樣的衣服、長著這么樣的相貌的,就是你所考慮的那個人嗎?”武子說:“是的!彼赣H說:“這個人,才能足以拔尖兒,可是門第寒微,如果沒有高壽,就不能發(fā)揮他的才能?墒强此男蚊矚赓|(zhì),一定不能長壽,不能和他結(jié)親!蔽渥右缽牧四赣H的意見。幾年后,那個軍人的兒子果然死了。
(13)
賈充前婦,是李豐女,豐被誅,離婚徙邊①。后遇赦得還,充先己取郭配女。武帝特聽置左右夫人②。李氏別往外,不肯還充舍。郭氏語充,欲就省李,充曰:“彼剛介有才氣,卿往不如不去!惫嫌谑鞘⑼䞍x,多將侍婢③。既至,入戶,李氏起迎,郭不覺腳自屈,因跪再拜。既反,語充,充曰:“語卿道何物!”
【注釋】
①“賈充”句:公元254 年,大將軍司馬師輔政,疑中書令李豐與魏帝議論自己,借故殺了李豐。李豐女也受牽連,被流放。公元265 年晉武帝即帝位,才遇赦回來。
②“武帝”句:賈充前妻李氏所生女兒為齊王司馬攸妃(齊王謚獻(xiàn),又稱齊獻(xiàn)王),所以會特詔兩妻并立。后郭氏女為皇太子妃(即后來登位的晉惠帝的皇后),武帝又下令賈充與李氏不得往來。
③威儀:指儀仗、隨從。
【譯文】賈充的前妻是李豐的女兒,在李豐被殺后,離了婚流放到邊遠(yuǎn)地區(qū)。后來遇到大赦得以回來,可是賈充早先已經(jīng)娶了郭配的女兒。晉武帝特別準(zhǔn)許他兩個妻子都留下,分別為左夫人和右夫人。李氏另外住在外面,不肯回到賈充的住宅。郭氏告訴賈充說,想去探望李氏,賈充說:“她性格剛強(qiáng)正直,很有才華,你去不如不去。”郭氏于是帶了一個規(guī)模盛大的儀仗隊(duì)伍和隨從,還帶了很多侍婢去。到了李氏家,進(jìn)入內(nèi)室,李氏站起迎接,郭氏不覺腿腳自然彎屈,便跪下行再拜禮。回家后,告訴了賈充,賈充說:“我告訴你什么來著!”
(14)
賈充妻李氏作《女訓(xùn)》行于世。李氏女,齊獻(xiàn)王妃;郭氏女,惠帝后。充卒,李、郭女各欲令其母合葬,經(jīng)年不決。賈后廢,李氏乃祔,葬遂定①。
【注釋】
①“賈后”句:賈充于公元283 年死。到290 年太子司馬衷即位,以妃賈氏為皇后。賈氏性妒、狠毒,又想干預(yù)朝政,于是廢太后,殺太傅、太宰、太保。到300 年趙王司馬倫廢賈后,并殺了她。祔(fù),合葬。
【譯文】賈充的妻子李氏寫了《女訓(xùn)》一書,流傳當(dāng)代。李氏的女兒是齊獻(xiàn)王王妃;郭氏的女兒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充死后,李氏、郭氏的女兒各自都想讓自己的母親和賈充合葬,連年也解決不了。后來賈后被廢,李氏才能合葬,葬事終于確定下來。
(15)
王汝南少無婚,自求郝普女①。司空以其癡,會無婚處,任其意,便許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東海,遂為王氏母儀②;騿柸昴虾我灾,曰:“嘗見井上取水,舉動容止不失常,未嘗忤觀,以此知之!
【注釋】
①王汝南:王湛,官至汝南內(nèi)史。青少年時少說話,不喜交游,大家都認(rèn)為他傻。父親王昶,官至司空。王湛事,可參看《賞譽(yù)》第17 則。
②東海:指王湛的兒子王承,曾任東海太守。母儀:做母親們的典范。
【譯文】汝南內(nèi)史王湛年輕時沒人提親,便自己提出向郝普的女兒求親。他父親王昶因?yàn)樗V呆,一定無處求婚,便隨他的心意,答應(yīng)了他。婚后,郝氏果真美貌賢淑。后來生了王承,終于成了王家母親們的典范。有人問王湛怎么了解她的,王湛說:“我曾經(jīng)看見她上水井打水,舉止儀容不失常態(tài),也沒有不順眼的地方,因此了解了她!
(16)
王司徒婦,鐘氏女,太傅曾孫,亦有俊才女德①。鐘、郝為娣姒,雅相親重②。鐘不以貴陵郝,郝亦不以賤下鐘。東海家內(nèi),則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內(nèi),范鐘夫人之禮③。
【注釋】
①王司徒婦:王渾的妻子(見本篇第12 則),是魏朝太傅鐘繇的曾孫。王渾襲父爵為京陵侯(故下文說及京陵家),官升至司徒。
②郝:指前面第15 則所述郝普的女兒。郝氏嫁給王湛,王湛是王渾的弟弟。娣姒(dì sì):妯娌。
③“東海”兩句:東海指郝氏之子王承,代表王湛世系。京陵指鐘氏丈夫王渾這一世系。則,效法。范,做榜樣。
【譯文】司徒王渾的妻子是鐘家的女兒,太傅鐘繇的曾孫女,也有超群的文才、女性的美德。鐘氏和郝氏是妯娌,兩人非常親密又互相敬重。鐘氏并不因?yàn)樽约洪T第高貴而欺負(fù)郝氏,郝氏也不因?yàn)樽约洪T第卑微而屈從鐘氏。在王承一家里,都恪守郝夫人的規(guī)矩,在王渾一家里,都遵從鐘夫人的禮法。
(17)
李平陽,秦州子,中夏名士,于時以比王夷甫①。孫秀初欲立威權(quán)②,咸云:“樂令民望不可殺,減李重者又不足殺③!彼毂浦刈圆。初,重在家,有人走從門入,出髻中疏示重④;重看之色動,入內(nèi)示其女,女直叫“絕”,了其意,出則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焉。
【注釋】
①李平陽:李重,曾任平陽太守。他父親李景,曾任秦州刺史。按:《資治通鑒》卷八十三,趙王司馬倫于公元300 年殺了賈后,陰謀篡位,便想收買人心,選用名流,于是任李重為相國左長史。李重知趙王倫有異志,憂憤成病而死。與這一則所述不同。
③孫秀:孫秀是趙王倫所寵信的人,趙王倫自任相國后,用孫秀為中書令,使他威權(quán)日重。
③樂令:樂廣,當(dāng)時任河南尹,后來代王戎為尚書令。
④疏:書信。
【譯文】平陽太守李重是秦州刺史李景的兒子,是中原名士,在當(dāng)時,人們把他和名望很高的王夷甫并稱。起初孫秀想樹立自己的威望和權(quán)力,到處說:“樂令眾望所歸,不可殺,不如李重的人又不值得殺!庇谑蔷捅评钪刈詺。事先,李重在家,有人從門外跑進(jìn)來,從發(fā)髻里拿出一封信給李重看;李重看了就臉上變色,拿到內(nèi)室給他女兒看,他女兒只是喊叫說:“完了”,李重明白她的意思,出來就自殺了。李重這個女兒見解非常高明,李重遇事經(jīng)常跟她商量。
(18)
周浚作安東時,行獵,值暴雨,過汝南李氏①。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絡(luò)秀,聞外有貴人,與一婢于內(nèi)宰豬羊,作數(shù)十人飲食,事事精辦,不聞有人聲。密覘之,獨(dú)見一女子,狀貌非常②;浚因求為妾,父兄不許。絡(luò)秀曰:“門戶殄瘁,何惜一女③!若連姻貴族,將來或大益!备感謴闹K焐市值。絡(luò)秀語伯仁等:“我所以屈節(jié)為汝家作妾,門戶計(jì)耳。汝若不與吾家作親親者,吾亦不惜余年④!”伯仁等悉從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齒遇⑤。
【注釋】
①周浚:汝南郡安城人,曾任揚(yáng)州刺史,后加安東將軍。過:過訪,探望。
②覘(chān):偷看。
③門戶:門第。殄瘁(tiǎncuì):衰微。
④親親:親戚。
⑤方幅:正規(guī);公正。齒遇:同等待遇。
【譯文】周浚任安東將軍時,外出打獵,正碰上下暴雨,就去探望汝南李氏。李氏家境富有,只是男人不在家。這家有個女兒,名叫絡(luò)秀,聽說外面來了貴人,就和一個婢女在后院殺豬宰羊,準(zhǔn)備幾十人的飲食,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卻沒聽見有人聲。周浚覺得奇怪,就去偷看一下,只看見一個女子,相貌不同一般;過后,周浚就請求娶她為妾,女方的父兄不答應(yīng)。絡(luò)秀說:“我們家門第衰微,為什么舍不得一個女兒!如果和貴族連姻,將來也許好處很大!备感志晚槒牧怂:髞砩酥懿蕩仔值。絡(luò)秀對伯仁兄弟說:“我降低身分給你家做妾的原因,只是為我家門第作想罷了。你們?nèi)绻豢虾臀壹易鲇H戚,我也不會吝惜晚年!”伯仁兄弟全都聽從母親的吩咐,因此,李氏在生前,得到公正的禮遇。
(19)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①。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②。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jì)。”湛頭發(fā)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shù)斛米③。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剉諸薦以為馬草④。日夕,遂設(shè)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⑤。逵曰:“路已遠(yuǎn),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dāng)相為美談!辟┠朔。逵及洛,遂稱之于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yù)⑥。
【注釋】
①陶公:陶侃,鄱陽人,早年為尋陽縣吏,鄱陽孝廉范逮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將軍、太尉。
②懸磬:比喻空無所有,很貧窮。
③髲(bì):假發(fā)。
④斫(zhuó):砍;削。剉(cuò):鍘碎。薦:草墊。
⑤追送:跟隨送行。
⑥羊晫、顧榮:羊晫是豫章國郎中令,是陶侃的同鄉(xiāng),顧榮是中書郎。
【譯文】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當(dāng)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墒欠跺榆囻R仆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闭渴项^發(fā)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換到幾擔(dān)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第二夭早晨,范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說:“路已經(jīng)走得很遠(yuǎn)了,您該回去了!碧召┻是不肯回去。范逵說:“你該口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碧召┻@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贊陶佩,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20)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 餉母①。母封 付使,反書責(zé)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注釋】
①魚梁:在水中筑的捕魚的堰。按:(晉書·列女傳)載,陶侃任尋陽縣吏時,曾監(jiān)管魚梁。坩(gān):陶器;瓦罐。 (zhǎ):魚制品,如腌魚、糟魚之類。
【譯文】陶侃年輕時做監(jiān)管魚梁的小吏,曾經(jīng)送去一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腌魚封好交給來人帶回去,并且回封信責(zé)備陶侃說:“你做官吏,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不只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
(21)
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甚有寵,常著齋后①。主始不知,既聞,與數(shù)十婢拔白刃襲之。正值李梳頭,發(fā)委藉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②。徐曰:“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主慚而退。
【注釋】
①“桓宣武”句:桓溫娶晉明帝女甫康長公主力妻。平蜀事見《識鑒》第20 則注①。
②委:放下;垂下。曜:光芒。
【譯文】桓溫平定了蜀地,娶李勢的妹妹做妾,很寵愛她,總是把她安置在書齋后住。公主起初不知道,后來聽說了,就帶著幾十個婢女提著刀趁她不備去殺她。到了那里,正遇見李氏在梳頭,頭發(fā)垂下來鋪到地上,膚色像白玉一樣光采照人,并沒有因?yàn)楣鞯絹矶砬橛凶。她從容不迫他說道:“我國破家亡,并不情愿到這里來;今天如果能被殺而死,這倒是我的心愿!惫骱軕M愧,就退出去了
(22)
庾玉臺,希之弟也;希誅,將戮玉臺①。玉臺子?jì)D,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進(jìn),閽禁不內(nèi)②。女厲聲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門,不聽我前!”因突入,號泣請?jiān)唬骸扳子衽_常因人,腳短三寸,當(dāng)復(fù)能作賊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玉臺一門③。
【注釋】
①“庾玉臺”句:庾友,小名玉臺,是庾冰的兒子。公元371 年,桓溫廢晉帝為東海王,立會稽王司馬晃為帝。因廈冰家族勢力強(qiáng)大,就想消滅他們,于是誣陷他們謀反,害死了庾友的兒個弟弟。庾友的哥哥庾希聞難而逃,后來也被殺害。
②徒跣:光著腳步行。這里形容急忙之狀。閽:守門人。內(nèi):通“納”,接納。
③“遂原”句:庾玉臺如被殺,全家當(dāng)不免,所以這樣說,原,赦罪。
【譯文】庾玉臺是庾希的弟弟;庾希被殺以后,將要?dú)⒂衽_。玉臺的兒媳婦,是桓溫弟弟桓豁的女兒,她心急得光著腳去求見桓溫,掌門官擋著不讓進(jìn)去。她大聲斥責(zé)說:“這是哪個奴才!我伯父的家。竟敢不讓我進(jìn)去!”說著便沖了進(jìn)去,哭喊著請求說:“庚玉臺的一只腳短了三寸,常常要扶著人才能走路,這還會謀反嗎?”桓溫笑著說:“侄婿自然會著急!苯K于赦免了庾玉臺這一家。
(23)
謝公夫人幃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暫見,便下幃①。太傅索更開,夫人云:“恐傷盛德!
【注釋】
①幃:指設(shè)置帷幕,也指帷幕。伎:歌舞。
【譯文】謝安的妻子劉夫人掛起帷幕圍著眾婢女,叫她們在自己面前表演歌舞,也讓謝安看了一會,便放下了帷幕。謝安要求再打開帷幕,夫人說:“恐怕會損害你的美德!
(24)
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后,婦故送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jīng)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著之。
【譯文】車騎將軍桓沖不喜歡穿新衣服。有一次洗完澡,他妻子故意叫仆人送去新衣服給他,桓沖大怒,催仆人把衣服拿走。他妻子又叫人再拿回來,并且傳話說:“衣服不經(jīng)過新的,怎么能變成舊的呢?”桓沖聽了大笑,就穿上了新衣。
(25)
王右軍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郎曰①:“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②;見汝輩來,平平爾。汝可無煩復(fù)往!
【注釋】
①司空、中郎:指郗愔、郗曇。郗愔在簡文帝時拜司空,但辭謝不肯就職,死后追贈司空。郗曇曾任北中郎將。
②二謝:指謝安、謝萬兄弟。傾筐倒庋(guǐ):把竹筐、架子里的東西全都倒出來,比喻盡其所有,款待豐盛。度,放器物的架子。按:王家,謝家是豪門望族,而祁家原先孤貧,并非士族,故王家以門第觀念看不起郗家。
【譯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妻子郗夫人對兩個弟弟說:“王家見謝家兄弟來,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翻出來款待人家;見你們來,不過平平常常罷了。你們可以不必再去了!
(26)
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②?”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③;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未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釋】
①謝夫人:王凝之妻子謝道韞(見《言語》第71 則),是謝安的哥哥謝奕的女兒.王羲之(字逸少)的兒媳婦。
②人身:人品、才學(xué)。
③阿大、中郎:阿大不知指誰,疑指謝安的堂兄謝尚。中郎可能指謝安弟弟謝萬,他曾任撫軍從事中郎。也可能指謝安哥哥、排行第二的謝據(jù)(參看《批漏》第5 則)。
④群從兄弟:同族的堂兄弟。封、胡、遏、未:封是謝韶,胡是謝朗,遏是謝玄,未是謝淵,這都是小名。四人都是謝家有才學(xué)的人。
【譯文】王凝之妻子謝夫人到王家后,非常輕視凝之;回到謝家后,心里非常不高興。太傅謝安安慰、開導(dǎo)她說:“王郎是逸少的兒子,人品和才學(xué)也不錯,你為什么竟不滿意到這個地步?”謝夫人回答說:“同一家的叔父里頭,就有阿大、中郎這樣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胡、遏、未這樣的人物。沒想到天地之間,竟有王郎這種人!”
(27)
韓康伯母隱古幾毀壞,卞鞠見幾惡,欲易之①。答曰:“我若不隱此,汝何以得見古物!”
【注釋】
①隱(yìn):倚靠。卞鞠:是韓母的外孫,生活奢靡,平時服用,力求新異,!耙愿毁F驕人”。按:韓母的回答是對卞鞠的諷刺。
【譯文】韓康伯母親平日靠著的那張舊小桌子壞了,卞鞠看見小桌破舊了,就想換掉它。韓母回答說:“我如果不倚著這個,你又怎么能見到古物!”
(28)
王江州夫人語謝遏曰:“汝何以都不復(fù)進(jìn)①?為是塵務(wù)經(jīng)心,天分有限②?”
【注釋】
①王江州:王凝之,曾任江州刺史。他的夫人謝道韞是謝遏(謝玄)的姐姐!叭旰巍本洌喊矗骸稌x書·列女傳》載,謝道韞曾責(zé)備謝玄學(xué)問沒有長進(jìn)。
③為是:還是,表選擇的連詞。
【譯文】江州刺史王凝之夫人問謝遏道:“你為什么一點(diǎn)也不再長進(jìn)?是一心注意世俗雜務(wù),還是天資有限?”
(29)
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還,終不肯歸。曰:“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
【譯文】郗嘉賓死了,他妻子的兄弟想把妹妹接回去,她卻始終不肯返回娘家。
說:“活著雖然不能和郗郎同居一室,死了豈可不和他同葬一穴!”
(30)
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jì)尼者,并游張。
謝二家,人間其優(yōu)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fēng)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①!
【注釋】
①林下:竹林之下或樹林之下,實(shí)指隱士所在之處。按:濟(jì)尼之言,實(shí)際是說顧家婦(張玄妹)不如王夫人(謝道韞)。稱贊王夫人有隱士風(fēng)度,顧家婦不過是婦女中的優(yōu)秀者而已。
【譯文】謝遏非常推重自己的姐姐謝道韞,張玄常常稱贊自己的妹妹,想使她和謝遏姐姐并列。有個尼姑叫濟(jì)尼,和張、謝兩家都有交往,別人問她這兩個人的高下。她回答說:“王夫人神態(tài)風(fēng)度瀟灑爽朗,確實(shí)有隱士的風(fēng)采和氣度;顧家媳婦心地清純,潔白光潤,自然是婦女中的優(yōu)秀者!
(31)
王尚書惠嘗看王右軍夫人,問:“眼耳未覺惡不①?”答曰:“發(fā)白齒落,屬乎形;至于眼耳,關(guān)于神明,那可便與人隔②!”
【注釋】
①惡:不好,這里指視力、聽力衰退。
②神明:精神。隔:隔閡。按;這句是說還沒有到眼花耳聾,彼此不通情意的程度。
【譯文】尚書王惠曾經(jīng)去看望過右軍將軍王羲之的夫人,問她說:“眼睛、耳朵還沒有覺得不好吧?”她回答說:”頭發(fā)白了,牙掉了,這是屬于身體的衰老;至于視力和聽力,關(guān)系到精神,哪能就阻礙和別人交往呢!”
(32)
韓康伯母殷,隨孫繪之之衡陽,于闔廬洲中逢桓南郡①。卞鞠是其外孫,時來問訊。謂鞠曰:“我不死,見此豎二世作賊②!”在衡陽數(shù)年,繪之遇桓景真之難也③,殷撫尸哭曰:“汝父昔罷豫章,征書朝至夕發(fā)④;汝去郡邑?cái)?shù)年,為物不得動,遂及于難,夫復(fù)何言!”
【注釋】
①繪之:是韓康伯的兒子,任衡陽太守。
②“見此”句:豎指小子,是對人的蔑稱。二世指桓溫和溫玄父子。溫久懷篡奪之志,事未成而死。桓玄也志在篡奪,公元398 年起兵反帝室; 402 年舉兵東下建康,掌管朝政。韓母可能在此期間遇見他。當(dāng)時卞鞠任桓玄的長史,為他出謀劃策。
③桓景真:桓亮,字景真,是桓溫的孫子,桓玄的侄兒。公元403 年桓玄稱帝,次年兵敗被殺。到405 年其余黨桓亮等分?jǐn)_荊、湘、江、豫諸州,殺了衡陽前太守韓繪之等。這就是這里說的桓景真之難。
④“汝父”句:韓康伯曾任豫章大守,后人為侍中。
【譯文】韓廉伯的母親殷氏,隨著孫子韓繪之到衡陽去,途中在闔廬洲上遇見南郡公桓玄;感拈L史卞鞠是殷氏的外孫,當(dāng)時也來問安。殷氏對卞鞠說:“我不死,就看到了這小子兩代人做亂臣賊子!”在衡陽住了幾年,繪之在桓景真的叛亂中被害,殷氏撫尸痛哭道:“你父親以前免去豫章太守時,征調(diào)他的文書早晨到了,他傍晚就上路;你免官已經(jīng)幾年了,卻為著別人不能動身,終于遭難,這還能說什么呢!”
上一篇:棲逸第十八
下一篇:術(shù)解第二十
返回目錄:世說新語
心靈雞湯
名著閱讀排行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