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錢的爸爸》
曾經(jīng)聽過一個臺灣人的電視講座,主講人問:“各位想要多少錢才滿足?”大家異口同聲說:“越多越好。”主講人又說:“今天我送給各位一億元新臺幣,想不想要?”大家哇的一聲,高興地說:“要!”接下來主講人提了個小小的要求:大家拿了這一億元后,永遠(yuǎn)不可離開這個屋子。這時,所有的人都不想要這一億元了。
為什么呢?永遠(yuǎn)不可離開這房子,那再多的錢也等于一堆廢紙。
有報道說,歐洲人的“精神利潤”比美國人高。雖然他們的收入要比美國人低30%左右,但美國人工作的時間遠(yuǎn)遠(yuǎn)多于歐洲人。歐洲人更多地把金錢和時間花到度假、福利享受和精神消費上去了,所以歐洲人的幸?傊蹈哂诿绹。由此看來,錢并不是越多越好。正如那位臺灣主講人所說:“人人都愛錢,但并不是愛錢本身,而僅僅是把錢當(dāng)做墊腳石,用來幫助我們達(dá)成理想、夢想而已!庇纱讼肫鹪
經(jīng)讀過的一個老板的“酒后真言”,很有意思,非常絕妙地道出了人與錢的關(guān)系。
人在貧窮的時候是最想錢的,沒法不做錢的孫子;掙錢很難的人,沒法不做錢的兒子;只有掙錢不太難而錢又不少的人,他和錢的關(guān)系才能像夫妻一樣平等和諧。如果你有幾十萬、幾百萬,你會感到你是錢的爸爸;有了一千萬或幾千萬,你會感到你是錢的爺爺。請注意,我這里說的是“感覺”——一種滿足的感覺。因為做錢的爺爺,你是主,錢是仆,金錢完全為你服務(wù),你的消費加起來不過幾千萬的幾十
分之一。
但你的錢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你和錢的平等關(guān)系就被打破了、扭曲了。這時把錢交給別人打理你不放心,自己管理又太操心,唯恐它貶值。于是,你絞盡腦汁想著怎樣錢生錢,你焦慮、發(fā)愁、失眠。也就是說,錢成精了,有魔力了,它一而再、再而三地慫恿你用它去變更多的錢。你已不是為消費去動用它,而它已經(jīng)開始左右你的活法,于是你無形中成了錢的兒子。如果你的錢再多下去,你就差不多又是
錢的孫子了。這種主仆關(guān)系的顛倒,幾乎終身難以改變,直至操心到死,咽最后一口氣前,還要掙扎著修改一項遺囑,并按上一個手印…
…
記得一個幽默故事說:一美國暴發(fā)戶,車禍中轎車被撞毀了,他號啕大哭:“哎呀!我那可憐的奔馳!”過路人發(fā)現(xiàn)他的胳膊沒了,就生氣地說:“就知道哭你的車,看看你的胳膊吧!”富豪沖著胳膊所在的部位望了一眼,接著大哭起來:“哎呀!我的勞力士!”
這是一個富裕社會的精神乞丐的笑話。透過他的靈魂,可以看到他精神上的貧窮,除了錢就窮得什么也沒有了。的確,金錢與幸福并不成正比,金錢的多少并不代表幸福的程度。真正的幸福是一種精神感受。追求金錢可能幸?鞓,但擁有金錢并不一定能夠得到幸福。這個道理印證了那句流行語:沒有錢是不行的,光有錢是萬萬不行的。
上一篇:你的成功你決定
下一篇:人生得與失
返回目錄:人生感悟
心靈雞湯
名著閱讀排行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