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女》
原文
伊袞,九江人。夜有女來,相與寢處。心知為狐,而愛其美,秘不告人,父母亦不知也。久而形體支離。父母窮詰,始實告之。父母大憂,使人更代伴寢,兼施敕勒,卒不能禁。翁自與同衾,則狐不至;易人,則又至。伊問狐。狐曰:“世俗符咒,何能制我。然俱有倫理,豈有對翁行淫者!”翁聞之,益伴子不去,狐遂絕。后值叛寇橫恣,村人盡竄,一家相失。伊奔入昆侖山,四顧荒涼。日既暮,心恐甚。忽見一女子來,近視之,則狐女也。離亂之中,相見欣慰。女曰:“日已西下,君姑止此。我相佳地,暫創(chuàng)一室,以避虎狼!
乃北行數(shù)武,遂蹲莽中,不知何作。少刻返,拉伊南去,約十余步,又曳之回。忽見大木千章,繞一高亭,銅墻鐵柱,頂類金箔;近視,則墻可及肩,四圍并無門戶,而墻上密排坎窞,女以足踏之而過,伊亦從之。既入,疑金屋非人工可造,問所自來。女笑曰:“君子居之,明日即以相贈。金鐵各千萬,計半生吃著不盡矣!奔榷鎰e。伊苦留之,乃止。曰:“被人厭棄,已拚永絕;今又不能自堅矣!奔靶眩恢螘r已去。天明,踰垣而出;匾暸P處,并無亭屋,惟四針插指環(huán)內(nèi),覆脂合其上;大樹,則叢荊老棘也。
聊齋之狐女白話翻譯
伊袞,是九江人。一天夜晚,他正在獨坐,有個女子忽然進來。伊袞心知是狐貍,但愛憐她相貌美麗,便留住她一塊睡了,也不告訴別人,父母都不知道。時間一長,伊袞變得骨瘦如柴,憔悴不堪。父母細細究問,才得知實情,非常憂慮。便讓人晚上和伊袞做伴,又畫咒貼符驅(qū)趕狐貍,還是阻止不了。但伊的父親和兒子一塊睡時,狐貍就不來;換個人,又來了。伊袞奇怪地詢問狐,狐女回答說:“一般符咒,怎能奈何得了我?但我們狐女也講倫理,對著父親怎能行淫喲!”伊翁聽說,此后就和兒子作伴睡覺,狐貍才走了。
后來,趕上賊寇作亂,全村人盡都逃竄。伊袞一家走散了,他自己跑進了昆侖山中,四下一看,一片荒涼。天黑后,伊袞心里更加害怕。忽然遠遠看見一個女子走來。等走近一看,正是那個狐女。離亂之中,兩人意外相逢,都感欣慰。狐女說:“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你先在這里等等,我找一個好地方,暫時建座房子,以躲避虎狼。”說完往北走了幾步,蹲在樹叢中,不知干些什么。一會兒過來,拉著伊袞又往南走;約十幾步,又拽著他返回來。忽然見上千棵大樹,圍繞著一座高大的亭子,四周有墻壁,是銅的,柱子是鐵的,亭頂蒙著像金箔樣的東西。近前一看,墻壁只跟肩一樣高,四周圍也沒有門窗,墻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坑窩。狐女踏著這些坑翻墻進入亭內(nèi),伊袞也跟著進去。在里面一看,懷疑這座金屋不是人力造的,便問來歷。狐女笑著說:“你只管住著,明天便把它贈給你。金子、鐵各有千萬兩,夠你吃半輩子的了!”說完便要告辭。伊袞苦苦挽留,孤女才留下來,說:“自己是被人厭煩拋棄了的,已決意永不再來往,現(xiàn)在又讓我毀誓了。”第二天醒來,狐女已不知什么時候走了。天明后,伊翻墻出來,再回頭看看睡覺的地方,金屋一下子消失了。只有四枚針插在一個頂針指環(huán)上,上面扣著個胭脂盒子。那千棵大樹,不過是老荊棘叢而已。
狐女 原文 | 狐女 白話翻譯 |
上一篇:段氏
下一篇:張氏婦
返回目錄:聊齋古今對照
心靈雞湯
名著閱讀排行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