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驗探究教學作為切入點。
首先從一個燃燒實驗入手 啟發(fā)學生理解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而這些能量變化通常又表現為熱能變化 進入實驗探究教學 提出“為什么有的化學反應吸熱,而有的化學反應放熱” 的問題 進入理論思考教學 提出人類如何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問題 進入實際應用教學。
這一教學思路強調的是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即應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發(fā)現并提出新的問題,設計并進行實驗用以收集、整理事實和數據,再得出結論,抽象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然后上升到理論高度去理解概念,最后應用到實際中去。整個教學過程即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實驗探究教學單元中,在探討化學反應放熱、吸熱本質時,要使學生明確三點:1.熱量變化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表現形式;2.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守恒;3.化學反應在發(fā)生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實驗2-1、2-2、2-3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課內教學資源,為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教學價值,建議將實驗2-1和實驗2-3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因為放熱現象不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有利于觸摸反應器和觀察溫度計,能增強感性認識。由于實驗2-2中產生氨氣,因此要在通風條件好的環(huán)境下安排學生分組實驗,此實驗直觀,現象明顯、有趣,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經過分組實驗,學生有了完整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理性分析則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學生匯報、小組內交流、填寫實驗報告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學習對現象的描述和分析、對實驗事實和數據的處理、依據事實和數據進行抽象等科學方法。最后,為了能使實驗教學進入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實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階段,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問題或任務,供學生在課堂內討論或課外深入學習。例如,除了觸摸、使用溫度計和觀察少量水是否結冰等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指示反應放熱或吸熱的方法?將你認為可行的方法列出來,并根據這些方法設計實驗;在定性實驗的基礎上能否定量測定一個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如果能,應該怎樣設計實驗?你怎樣設計實驗比較兩個反應放出能量的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