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lián)想·質疑(提出本節(jié)教材的核心問題)
(1)110多種元素是如何構成幾千萬種物質的?
(2)為了更好地研究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應怎樣對物質進行分類?用什么樣的標準分類?
(3)各類物質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
2.交流·研討(引發(fā)學生對于物質與元素之間的已有認識。通過對熟悉物質的組成元素的分析,逐漸建立起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問題1(p30)找出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
合作學習的實施:針對課本p30的2個問題,以四人一個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活動,教師下發(fā)給學生交流討論的記錄表,按照元素的化合價規(guī)則(正價在前,負價在后)各自填寫這些熟悉物質中的元素還能組成物質的化學式(書中已有的化學式不再重寫):
(1)若只由一種元素組成,請寫出其化學式。這一類物質屬于單質還是屬于化合物?
(2)若由兩種元素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兩個表格中將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畫上連線,并請寫出其化學式(開展個人和小組比賽,看誰寫得又多又準確)。這一類物質屬于單質還是屬于化合物?
|
|
(3)若由三種元素組成化合物,請寫出其化學式。
問題2(p30)含碳物質的研究。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含碳物質中的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質。
(注意:—4價含碳物質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研究)
3.得出結論:
(1)元素是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2)同一種元素可以自身組成純凈物——單質(元素以單質的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稱為該元素的游離態(tài))
(3)不同種元素相互之間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可以組成純凈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稱為該元素的化合態(tài));相同的元素也可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以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因而110多種元素能夠構成龐大繁雜的物質世界(回答聯(lián)想·質疑中的第一個問題)。
4.遷移·應用
(1)豐富已有的元素——純凈物圖,展現(xiàn)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①省略號(一類物質)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如含銅物質、含鈉物質(金屬)、含氫物質、含碳物質、含硫物質(非金屬)等均可依下圖建立相應的圖示(教師啟發(fā),學生演練)。
②化合物中的化學式也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填寫學生熟悉物質的化學式,使學生進行知識建網(wǎng)。
(2)遷移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知識點擊:供學生閱讀,使學生了解和建立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的關系,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交流·研討
學生列舉熟悉的物質,寫出化學式,根據(jù)一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并繪制簡圖。
教師引例:
學生演練,教師要及時給出鼓勵性、發(fā)展性評價,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1.物質分類標準的研究
(1)物質是否由同一種分子組成(學生回憶初中化學或科學的內容)——純凈物和混合物。
(2)要根據(jù)被分散物質顆粒的大小可將混合物分為溶液、濁液、膠體等。
(3)純凈物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相同元素構成單質(游離態(tài));不同元素構成化合物(化合態(tài))。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是否導電——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5)根據(jù)化合物的性質可將它們分為酸、堿、鹽、氧化物。
(6)根據(jù)反應物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xiàn),可將反應物分為氧化劑和還原劑。
2.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之間的關系
活動·探究
(1)探究示例:
反應物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
類別:酸 | 類別:單質 | 鋅溶解,有大量氣泡冒出 | 酸能和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
類別:堿 | 堿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 酸能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 | |
類別:氧化物 | 黑色的氧化銅溶解,溶液變藍色。 | 酸能和堿性氧化物反應。 | |
類別:鹽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酸能和某些鹽反應。 |
(2)學生探究: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探究以下四種代表物的性質,填寫探究報告,然后全班匯報、交流探究結果(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探究一類物質的通性,初步體驗研究一類物質性質的過程和方法)。
①、金屬鐵(單質)的性質;②Ca(OH)2(堿)的性質;③CuSO4(鹽)的性質;④氧化銅(堿性氧化物)的性質。
(3)在活動探究的基礎上,建立單質、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關系圖示(學生補充完成p33圖2—1—4),并寫出相應轉化關系的化學方程式。
3.單質、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關系的用途
(1)研究一類物質的性質(完成從單個物質向一類物質的過渡)。當學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質的性質時,可以先分析該物質的類別,然后預測它可能與哪些物質發(fā)生反應。
(2)制備有關物質。
(3)鑒別物質。
(4)提純物質。
課外作業(yè):
按照課本p21圖2—3的圖示,在補充完成單質、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關系圖示后,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求與課堂上的示例不重復)。
2.按下列要求各舉一例,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1)制備一種物質。
(2)鑒別兩種物質。
(3)有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提純一種物質。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