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正確使用藥物(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新課導入:人工合成藥物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遙遠的古代,沒有現(xiàn)今的合成手段,當時的人們又是依靠什么來治病的呢?板書:天然藥物展示:各種天然藥物的圖片學生活動:講述自己了解的一種天然藥物(描述其形狀、生長習性、主要用途和不良反應。)知識簡介:由于毒品、艾滋病及人口老齡化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療需要,天然藥物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而化學對天然藥物特別是中草藥的開發(f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已經(jīng)分離。如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黃堿是從中藥麻黃中提取的生物堿。1、結(jié)構(gòu)式:2、物化性質(zhì):麻黃堿為白色結(jié)晶性粉末,無臭、味苦。3、主要用途:黃麻堿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4、不良反應:有時會出現(xiàn)由于中樞興奮所導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間服用最好同服鎮(zhèn)靜催眠藥以防止失眠。過渡:由此可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就拿藥物來說,既有其應有的藥用價值,但一旦使用不當對人體也會產(chǎn)生傷害。現(xiàn)今社會藥物的濫用十分普遍,請同學們舉出濫用藥物的一些例子并說明一下其后果。知識簡介:故此相關(guān)的國家部門也出臺了相關(guān)政策加以防止。科學視野:常見毒品(1)鴉片 俗稱大煙、煙土,呈條狀、板塊狀,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黃色或金黃色。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因而人體的整個衰弱使得鴉片成癮者極易患染各種疾病。吸食鴉片成癮后,可引起體質(zhì)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鴉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并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2)嗎啡 是鴉片中的主要生物堿,1806年為德國化學家F·W·A·澤爾蒂納分離出。作為鴉片的主要有效成份,嗎啡在鴉片中含量為7%~14%。由于純度關(guān)系,嗎啡的顏色可呈白色、淺黃色或棕色,可將其干燥成結(jié)晶粉末狀,也可做成塊狀。長期大劑量地使用嗎啡,會引起精神失常的癥狀,出現(xiàn)澹亡和幻覺;在呼吸系統(tǒng)方面,因嗎啡能抑制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改變呼吸的自動控制,因而大劑量吸食會導致呼吸停止而死亡。嗎啡的極易成癮性,使得長期吸食者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對嗎啡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性,造成嚴重的毒物癖,從而迫使嗎啡癮者不斷地增大劑量以期收到相同的吸食效果。(3)海洛因 是嗎啡衍生物,是通過嗎啡與乙酸酐作用制得。它曾用作麻醉性鎮(zhèn)痛藥,其鎮(zhèn)痛效力為嗎啡的4~8倍,但不良的副作用則超過其醫(yī)療價值,因而在醫(yī)學上早已被禁用。長期吸食海洛因者,在毒品作用影響下,會顯得昏昏欲睡,對周圍事物表現(xiàn)出漠不關(guān)心,不愿交際,缺少興致,常常毫無表情地望天呆坐;眼睛混濁,瞳孔呈針尖狀。當?shù)搅私咏乱淮巫⑸浠蛭硶r,停止吸食的癥狀會令其相當難受,輕微的是眼中充滿眼淚,流鼻涕,疼痛,發(fā)癢,打呵欠、生雞皮疙瘩,忽冷忽熱,瞳孔放大,變得煩躁不安和神經(jīng)質(zhì);重者還無法入睡、出汗、四肢疼痛、惡心和腹瀉等。用量過度會引起昏迷、呼吸減弱、體溫降低、心跳緩慢、血壓過低,并伴隨肺水腫,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困難而死亡。(4)冰毒 甲基苯丙胺,屬苯丙胺系列的效力強大的興奮劑。因其形狀呈白色透明結(jié)晶體,與普通冰塊相似,故又被稱之為“冰”!氨尽睂θ梭w十分有害,它可造成吸服者精神偏執(zhí),行為舉止咄咄逼人,并引發(fā)反社會及性暴力傾向。它還引起吸服者失眠、幻覺、心跳急促、情緒低落,同時嚴重損害肺、腎、肝、心臟等內(nèi)臟器官,嚴重時導致腎機能衰竭及精神失常,甚至造成死亡。反饋練習:1、有人說,西藥是人工合成藥,有毒,不能隨便吃;中藥是天然的,無毒,多吃少吃都沒關(guān)系。你認為對嗎?答案: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合成的還是天然的,都有毒。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總之,要對癥下藥,按量服用,不可濫用。 2、嗎啡和海洛因都是嚴格查禁的毒品。嗎啡分子含C:71.58%,H:6.67%,N:4.91%,其余為O。已知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超300。試求出:(1)嗎啡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嗎啡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海洛因是嗎啡的二乙酸酯。試求:海洛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海洛因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85 C17H19O3N (2)369 C21H23O5N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