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
白露。
【凋傷】
使草木凋落衰敗。
【蕭森】
蕭瑟陰森。
【兼天】
連天。
【塞上】
這里指夔州的山。
【兩開】
第二次開放,這里指第二次看到。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離開成都,打算出川東水路回故鄉(xiāng),至此已經(jīng)過兩個秋天,兩次見菊花開。
【他日】
往日。
【系】
指系舟上岸。
【寒衣】
指冬天的衣服。
【催刀尺】
指趕裁新衣。
【白帝城】
古城名,在今重慶奉節(jié)東白帝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所筑,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
【急暮砧】
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荊門】
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
王昭君,名嬙,漢元帝宮人,西晉時避晉文帝司馬昭的名諱,改稱“明妃”。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被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紫臺】
紫宮,宮廷。
【朔漠】
北方的沙漠。
【青!
指王昭君墓,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南,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
【畫圖】
漢元帝按圖召幸宮人,宮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被畫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見。后來漢與匈奴和親,令王昭君遠(yuǎn)嫁,漢元帝才知道她的美貌為后宮第一,傳說因此殺了許多畫工。
【省識】
認(rèn)識。
【春風(fēng)面】
指王昭君的美貌。
【環(huán)珮】
婦女戴的裝飾物。
【千載琵琶作胡語】
傳說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嘆在漢宮受到的冷遇。古樂府有《昭君怨》《明君詞》《昭君嘆》等曲辭。
【渚】
水中小洲。
【鳥飛回】
鳥在急風(fēng)中飛舞盤旋。
【落木】
指秋天樹木落葉。 《文選·左思〈蜀都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崩钌谱⒁齽㈠釉唬骸澳韭湔,葉落也!背烧Z“葉落歸根”,原作“木落歸本”亦可證。落木的意象始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薄澳救~下”即“木落”。唐時稱樹葉落為“木落”已較習(xí)見。如李白《秋夜宿龍門香山寺》:“水寒夕波息,木落秋山空!绷谠队文贤ひ惯敘志七十韻》:“木落寒山靜,江空秋月高!奔纫阅韭錇闃淙~落,自然也可以稱樹落葉為落木。自杜甫提煉出“落木”一詞,以“落木”指稱樹落葉便代不乏人。如宋人黃庭堅《登快閣》:“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痹藙⑵睢稓w潛志》卷十三:“銳進(jìn)百余步,困憊,又皆落木梗路,遂回!鼻迦祟櫻孜洹稄V昌道中》其二:“枯荑春至遲,落木秋來早!
【蕭蕭】
1、形容馬叫聲或風(fēng)聲。
2、(頭發(fā))花白稀疏的樣子,如:白發(fā)蕭蕭。
文中是模擬草木搖落的聲音。
【萬里】
指遠(yuǎn)離故鄉(xiāng)。
【百年】
這里指到了晚年。
【艱難】
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苦恨】
極其遺憾?,極。
【繁霜鬢】
像厚重白霜似的鬢發(fā)。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潦倒】
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
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故稱“新!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