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要求]
1.知道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的不同認(rèn)識,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和結(jié)論,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xué)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意義。
3.知道什么是慣性,會正確解釋有關(guān)慣性的現(xiàn)象。
[知識要點]
1.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
①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②力是產(chǎn)生物體運動的原因。
2.伽利略的運動觀:
①他的觀點來源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②觀點: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自己的速度永遠(yuǎn)運動下去。
3.牛頓第一定律:
①來源于牛頓第一定律實驗。
②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③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4.慣性:
①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的性質(zhì),叫慣性。
②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重點難點分析]
慣性大小的討論:
①慣性就是使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是勻速、是加速還是減速)勻速直線運動,使原來靜止的物體靜止。
②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zhì),宇宙萬物中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沒有慣性的物體是不存在。
③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物體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物體的密度、形狀、體積無關(guān)。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物體的慣性就越大,越難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④只要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物體的慣性就不變。所以“克服慣性”“慣性增大”“慣性減小”是錯誤的。
⑤慣性大小表示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難易程度。物體慣性越大,越難改變運動狀態(tài),慣性越小,越容易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例題選答]
1.光滑水平面上一個大木塊上有一個小球,二者從靜止開始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2m/s2。第3秒時小球從木塊上落到水平面上時,木塊的加速度不變,再過5s小球和木塊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第3秒時二者的速度Vt=at=2m/s2×3s=6m/s 則小球和木塊在3s末的速度都是6m/s。小球離開木塊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再過5s速度仍是6m/s木塊共運動8s,速度就是2m/s2×8s=16m/s
2.關(guān)于物體的慣性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慣性 B.物體靜止時沒有慣性
C.人造地球衛(wèi)星有慣性 D.太空中飄蕩的宇航員沒有慣性
分析:慣性的大小決定于質(zhì)量,不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只要物體有質(zhì)量就一定具有慣性,所以B、D兩個選項不正確,C選項正確。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則其慣性大小也不發(fā)生變化,所以A選項不正確。答案選擇第三個C。
[練習(xí)精選]
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力是改變物體運動 B.物體越重,慣性越大
C.物體的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
D.行駛的車輛中突然剎車時,乘客向前傾倒,是因為乘客具有慣性
2.關(guān)于慣性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高速運動的物體不易停下來,所以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B.兩個物體質(zhì)量相同,它們的慣性一定相等。
C.鐵餅被運動拋出后繼續(xù)前進(jìn),這是因為鐵餅具有慣性的緣故
D.一個物體在地球上不容易被人舉起來,在月球上則很容易,所以物體在月球上的慣性小
3.計算:
一個物體的速度是10m/s,受到的合外力零,則10秒后物體速度是多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