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要的是葫蘆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教材賞析
這是篇寓言,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共有四個自然段,以葫蘆的變化為線索向讀者展開一個可笑的故事。
文章開篇著力描寫了葫蘆長勢之好和種葫蘆人高興、喜愛的心情!凹氶L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透過這些短語,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長勢旺盛的葫蘆圖!岸嗝纯蓯鄣男『J哇!”,“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去看幾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幾次,沒有一天不去看幾次。這兩句話把種葫蘆人高興的心情和對葫蘆的喜愛之情鮮明地勾勒出來。
從這段中我們還能了解到葫蘆的生長過程:長葉→開花→花謝→結出小葫蘆。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第二自然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的幼苗、嫩葉的汁液!坝袔讉蚜蟲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個人的滿不在乎。種葫蘆的人特別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賽過”,勝過、超過的意思!白匝宰哉Z”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
第三自然段講一個鄰居勸他治葉子上的蚜蟲,他也不聽,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跟葫蘆沒有關系,不妨礙葫蘆的生長。鄰居的催促“快治一治”與種葫蘆人的不以為然“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形成對比,預示著一定得不到葫蘆的必然結果。
第四自然段講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那么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如果葉子上生了蟲子,蟲子越來越多,最后蟲子把葉子吃光了,葫蘆就會缺少水分和養(yǎng)料,就會變黃落掉,就得不到葫蘆。
種葫蘆人的無知、自以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這個故事成為了警示人們的極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要改正,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
本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郁郁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疤偕蠏炝藥讉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里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十分可愛。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里一樣)一個“掛”就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八⒅『J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三、教法建議
(1)由于不少學生沒有見過葫蘆,教師可借助實物或書中的插圖讓學生認識葫蘆,并通過圖畫理解有關詞語和課文內容。
(2)這篇寓言故事語言簡潔,用詞準確,要注意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如:啟發(fā)學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標點符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想法,讀出不同的語氣。
(3)這個故事講了植物葉子作用的有關知識,可以簡單地告訴學生:葉子能夠制造養(yǎng)料,葉子被蟲子吃了,葫蘆得不到養(yǎng)料,就長不好。
(4)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葉子上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覺得誰的想法對,為什么?通過大家的發(fā)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生字的寫法: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鄰:左邊“令”字的“捺”要改為“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