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子中心小學 張永蓮
古詩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其難有二:由于古詩內(nèi)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上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詩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xiàn)有語感相差甚遠,多數(shù)古詩教學僅僅滿足于詩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至于詩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因上述兩難,古詩教學的模式還相對比較陳舊和保守,盡管時下有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但古詩教學卻是濤聲依舊,難有突破。
我在教《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時,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實現(xiàn)了古詩教學的三大突破:
一、資源整合,實現(xiàn)古詩教學模式的突破。
縱觀以往傳統(tǒng)的“逐首教學”,這次我大膽采用縱抓一條線的教學思路,抓南宋的社會背景為貫穿一節(jié)課的一條線。把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陸游晚年的《示兒》和南宋林升《題臨安邸》三首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了南宋權貴的昏庸無道。抓住了三首古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同構(gòu)本質(zhì)。將三維目標、三首古詩有機地整合為一體,讓學生在了解詩意思的同時,也對南宋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感悟,與此同時也奠定了三首古詩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
二、了解古詩前因后果,實現(xiàn)古詩教學模式的突破。
本節(jié)課精讀古詩一首,略讀古詩二首!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和《示兒》兩首古詩,從內(nèi)容上都是遺民苦苦的在盼望南宋的解救,中原的統(tǒng)一,而后一首則解釋了南宋權貴為什么沒有來解救的原因。后一首與前兩首形成了明顯的因果關系。這種時間上的縱向?qū)φ蘸涂臻g上的橫向比較,大大拓展了古詩解讀的文化背景、豐厚了古詩解讀的文化底蘊。
三、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xiàn)古詩情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顆心、那種味,在教《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時,我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xiàn)了古詩情感模式的突破!昂鷫m”兩字化為這樣的畫面:戰(zhàn)馬嘶鳴、鐵蹄肆虐,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年幼無知的小孩,慘死在金兵的鐵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馬隊過后被連根踢起,秋風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煙中化為灰燼……“淚”字,讓學生看到的是遺民臉上那一行行:傷心的淚、凄涼的淚、無奈的淚、憤恨的淚┅┅此景此境,怎不讓人頓刻產(chǎn)生悲切凄涼之情?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扒椤币俊跋蟆比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逼真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悲詩人所悲,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就在“象”的召喚和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