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群
問:小學(xué)語文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中的《游園不值》中的“小扣柴扉久不開”句,“小扣”是否應(yīng)為“小叩”呢?課本給“小扣”的注釋是“輕輕地敲”,可是字典中“扣”字并沒有“敲”的意思,只有“叩”字才有“敲”的意思。
答:古人寫文章時,借用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表示本義的字,這種借用的字,叫“通假字”(通,指通用;假,指借用。)如《鹿柴》一詩中“柴”通“寨”,讀作zhai,《游園不值》中的“扣”是“叩”的通假字,所以“小扣”就是“輕輕地敲”的意思。課本中只給“小扣”注明釋義,沒有說“扣”通“叩”,這是因為不需要小學(xué)生掌握“通假字”這個概念。
漢字通假是古漢語中的現(xiàn)象,現(xiàn)代漢語中除了成語還保留著一部分退假字外,一般不再使用通假字,所以在古代“扣”與“叩”可以通用,今天則不能通用,如果現(xiàn)在把“叩門”、“叩頭”寫成“扣門”、“扣頭”,就是寫別字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