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南園小學韓山盛】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例談·課本劇類音像信息的選擇〗
課本劇類音像信息的特點是以課文為劇本,以配樂故事、動畫劇和影視劇的形式表現(xiàn)課本的劇情,演繹課文的故事。它是課文內容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象《賣火柴的小女孩》《曹沖稱象》《要下雨了》《丑小鴨》等。它使得教育信息的傳遞從單一文字傳遞向多渠道多角度傳遞轉化,也就是把科學、抽象的認知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如在教學《要下雨了》一課時,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按照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制作精美、趣味盎然的 FLASH 動畫。上課開始時,讓學生觀看動畫:烏云隨著音樂從天邊壓過來,一會兒就布滿了天空,各種卡通角色相繼出現(xiàn)……學生睜大眼睛,看呆了,情不自禁地贊嘆著:“哇!好美呀!”學生由美麗的動畫情境自然地引入學習環(huán)境之中。
【河南省濟源市教體局教研室張曉紅】
〖關于朗讀的思考與實踐·如何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指導性評價,讓學生會讀·評價的方式有哪些?〗
師評。即教師評價,貫穿于朗讀過程的始終,但不能作為主導。作為教師的評價具有導向作用,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要中肯,能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給學生以提醒、暗示,要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學生在初讀了一年級下冊的《要下雨了》一課,教師可指名讀文,先組織學生評價,然后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作總結:“剛才他讀得真不錯,沒有添字,也沒有丟字,只讀錯了一個字‘隆’,并且比較通順,很少有重復的地方,也沒有把句子讀斷。”評價對象聽了這樣的評價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滿心歡喜地聽出老師表揚了自己,其他學生也從老師的話中聽出了應如何讀。
【江西省南昌市郵政路小學毛丹】
〖淺談如何挖掘教材的無窮源泉·抓住生活時機,挖掘教材〗
一天上午,我正準備上第四節(jié)課,可天氣突然變臉,天色整個的暗了下來。我走進教室,看見孩子們都因這天氣的變化而焦躁不安,個個朝向窗外,議論紛紛,情緒異常激動。我想:這不正是讓孩子們觀察下雨前,天氣變化的最佳時機?過幾天,就要學習《要下雨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童話,講的是生活中的氣象常識。我還正愁著,怎么布置課前預習,這不正是天時、地利嗎?于是,我停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讓孩子們透過窗戶觀察天氣的變化,孩子們興趣盎然。仔細觀察之后,我讓他們互談所見、所感。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孩子們的說話欲望得到了釋放。
有了這樣的課前“預習”,上起課來也就輕松、有趣了許多。課上,我先讓他們回憶要下雨前天氣的變化,孩子們的語言生動形象,并抓住了要下雨前天氣變化的主要特征。這些對于理解課文內容有了很大的幫助!兑掠炅恕愤@篇課文的主人公是一群小動物,而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我又告訴孩子們,除了你們說到的那些變化之外,要下雨前,小動物們也開始忙著呢!他們忙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嗎?這話讓孩子瞬間從已知變?yōu)槲粗⒆觽兇来烙麆,都急著想讀讀課文。你們看,這樣的根據(jù)實際大膽地調整教材順序,活用教材,不正讓學生的學習由抽象變?yōu)樾蜗蟆⒂杀粍幼優(yōu)橹鲃訂幔?/p>
【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興華街小學史曉麗】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在“課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復述創(chuàng)新〗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讀出獨特感受,才能構建有生命力的教學環(huán)境,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在深入讀文的過程中,我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充足的讀書時間,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讀書形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配樂讀等,使每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從容的、充分的、創(chuàng)造性的讀書后,再讓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感受,內容則是多方面的。
如:教學《要下雨了》后,有的學生說從課文中知道了小白兔很有禮貌,有的學生說文中小魚是熱心腸,有的學生說知道了下雨前的自然現(xiàn)象,也有的學生說還想知道很多下雨前大自然的現(xiàn)象,將這么多感受融合在一起,課堂顯得那樣豐富多彩。
【云南省昆明市彌勒縣彌陽二小何蕓】
〖讀出情趣讀出活力·讓學生讀出獨特感受〗
低年級學生模仿力強,記憶力好,愛聽童話故事,而教材中就有相當數(shù)量的童話、寓言,這樣就可有意地在教學中實行創(chuàng)新嘗試。
教師在上課文時,可把語文課本擺在講桌上,有聲有色地講述課文,讓學生也合上課本認真聽。
如課文《要下雨了》可按小白兔分別詢問其它小動物的順序,借助表情、動作、手勢,生動形象地講述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進行復述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小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想象小動物們的動作,還可對課文上的故事進行續(xù)編表演,從而達到創(chuàng)新。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后村小學陳麗茹】
〖激活低年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初探·質疑問題,激活創(chuàng)新勇氣〗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重要的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要鼓勵,要提倡,要引導。一個好的問題,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在質疑問難、討論爭辯中達到“驀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要使學生敢問、會問。
例如,在學習《要下雨了》一文時,小白兔看見一群螞蟻正在搬東西,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了他們,螞蟻說:“是要下雨了!睂W到這里,我鼓勵孩子們質疑:“誰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一定是聰明的學生。”一句話打破了學生們不敢問的心理障礙,同時有激起了他們提問的欲望。其中有個學生問“究竟是誰告訴誰要下雨?”我馬上又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討論。有的說:“課文明明寫著是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了螞蟻!庇械恼f:“可是在小白兔告訴他之前,螞蟻已經(jīng)開始搬東西了,說明他們知道要下雨了,而且說:‘是要下雨了’,就是肯定小白兔說的對!弊詈笥型瑢W綜合道:“表面是小白兔告訴螞蟻,實際上是小白兔看見螞蟻搬東西,又聽見螞蟻說‘是要下雨了’,更證明了燕子、小魚說的話是對的,它完全相信了,所以才加快步子往回跑!边@樣,使學生在質疑難解惑中訓練了思辨能力,增強了創(chuàng)新勇氣。
【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zhèn)三管小學余娟飛】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動,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我是這樣做的:
1、訪一訪,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的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要下雨了》一文指導學生去觀察下雨前的天氣物候,并做記錄,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演一演,再現(xiàn)生活:
“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周艷】
〖引導主動探究提供創(chuàng)新時空·開拓求異的空間〗
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小語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給我們提供了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的好機會!兑掠炅恕罚^察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除此之外,還可啟發(fā)學生思考蚯蚓出窟、石頭冒“汗”預示著什么。
【山東省威海市南山小學楊奕】
〖淺談對低年級語文素質教育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低年級語文素質教育的前提·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就是一個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過程。低年級的許多課都適合扮演角色。如:《狐假虎威》《小白兔和小灰兔》《熊貓媽媽聽電話》等,都非常適合學生扮演角色。
例:教學《要下雨了》一文,由于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里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都是兒童熟悉的小動物,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滿足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游戲自然轉移到知識上來。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胡芳】
〖也談“有感情地朗讀”·智慧評價,促進感情朗讀的持續(xù)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朗讀評價至關重要。恰當?shù)脑u價,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朗讀水平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中,不乏如翹大拇指、夸“你真棒”、“大家拍手表揚他(她)”,還有夾雜英文的表揚方式等等外在的評價方式,而深入文本、結合對文本感悟進行的切實評價不多,兩者沒有做到有機的結合。
評價一定要注重內涵。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
如在上《要下雨了》一課時,一位學生在讀燕子告訴兔子的話時很輕很輕,教師就這樣說:“說得很明白,可惜有點輕,小白兔可聽不清,你能再大聲地告訴小白兔嗎?”結合語境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反饋,既不打擊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明確朗讀的方向,升華朗讀的情感。
【湖北宜昌省市秭歸縣沙鎮(zhèn)溪西陵小學王興華】
〖語文教學構建“生成性課堂”的思考·教學機智,點石成金〗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教師不能慌亂,而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促使學生的進一步生成。下面是筆者在一次聽課中記錄下來的精彩片段:
(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一年級第二冊《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本想打開電視機和實物展示臺,讓學生直接讀題進入課文的學習。誰知,電視機沒調好,圖像出不來,卻發(fā)出了沙沙的噪聲。)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的聲音像什么?”
學生馬上說:“我聽到了轟隆隆的雷聲。”“ 我好像聽到了狂風的聲音!
……
教師:“那這些現(xiàn)象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學生交頭接耳地說開了:“要下雨了。”“下雨了!
教師把這兩種沒有意想到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讀讀,體會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并說出為什么?
生1:“我認為不一樣,因為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個‘要’!
生2:“我認為‘要下雨了’是說雨還沒有下呢,‘下雨了’是說雨已經(jīng)下了!
……
意外的一幕,幫助解決了“要下雨了”這個課題的意義所在,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自發(fā)研討的氛圍、生成的情境。學生是那么地投入,真是隨機應變創(chuàng)精彩!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華正學校李露艷】
〖談小學一年級的語感訓練·要初步訓練咬文嚼字的能力〗
實踐證明,要有比較敏銳的語感,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語言分析訓練,做到葉老所說的“一字未宜忽,語語悟精神!边@語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級課文雖淺顯,一年級學生雖是剛接觸書面語言,也要進行咬文嚼字的訓練。必須引導學生咬文嚼字。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嗎?小白免往前看……”中的問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較法:
就是把文中的詞換詞比較,來體會文中用詞的豐富的表現(xiàn)力。
運用比較法,要先初步體會該詞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換詞比較,體會文中用詞的豐富的表現(xiàn)力。
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引導學生咬文嚼字的過程如下:
⑴這句話寫什么?
(烏云)
烏云怎么樣?
(烏云壓下來)
“壓下來”是什么意思?
(降下來)
怎樣的烏云?怎樣壓下來?
(滿天、黑沉沉)
“滿天”、“黑沉沉”表現(xiàn)烏云什么特點?
(云多、云層厚)
這么多的烏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課文用了哪個詞?
(壓)
⑵引導學生用“降”,“落”同“壓”比較,體會句中“壓”的用詞的準確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
(物體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壓”字有一種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覺,而“降”、“掉”則不能使人產(chǎn)生這種感覺)
⑶就這句話想象烏云滿天、越壓越低的情景。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嗎?”不是表示詢問的,而是表達小白免對小燕子的話將信將疑的心理,這個意思要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體會出來。教學過程如下:
⑴聯(lián)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說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嗎?從哪句話看出來?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話,它會怎么想?
(要下雨了!)
⑵聯(lián)系下文進一步體會句子的意思:從課文什么地方還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話?
(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問小魚為什么跑出來。)
從而領會到這句話表現(xiàn)了小白免將信將疑的心理。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黃塍鎮(zhèn)中心小學古建軍】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開放的課堂應回歸生活世界〗
開放,意味著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世界是書本世界的基礎,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也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兒童的生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知識與生活的融合。
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是因為教材的內容都來自生活,只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其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離不開語文實踐,也就離不開生活。第三,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滿生活的活力,達到能不斷地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所以強調語文教學的生活性,是對傳統(tǒng)教育知識本位觀念的否定,正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亮點。
一位教師教《要下雨了》這篇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先讀懂第一部分:“小白兔來到河邊,看見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奇怪地問:‘小魚,小魚,你今天怎么有空出來。俊痹僮寣W生自讀第二部分,寫小白兔來到田邊,看到低飛的燕子又發(fā)了問,聽了燕子的回答,小白兔明白了這都是因為要下雨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夏天要下雨了,還會有那些跡象,小白兔往前走,它還可能發(fā)現(xiàn)什么?于是學生紛紛聯(lián)系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生活現(xiàn)象,為課文續(xù)講了精彩故事:“小白兔繼續(xù)往前走,看到螞蟻在搬家,奇怪地問:‘螞蟻,螞蟻,你們干嗎搬家。俊浵佌f:‘要下雨了,我們家會被淹的,得另找一個地方!薄瓕W生由此及彼,把課文中學來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江蘇省蘇州市草橋小學陸玉燕】
〖談小班語丈教學的特色〗
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講一講來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能力。教師對學生多做正面引導,多留思考余地,多讓學生親自體驗,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多引導學生自評自賞,多讓學生接觸社會,多安排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傊處熤v得精,學生動得多,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在小班語文學習活動中,每位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風采的空間,可以在各人敞開式架子上擺放作業(yè),可以在小黑板上隨意書寫作畫,可以在自己一方墻壁上貼上習作。滲透競爭機制,比一比誰最好?比一比誰有了進步?比一比哪一小組合作得最好?在和諧、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與同伴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參與的環(huán)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多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具體事物學習語言。多運用簡筆畫、投影、錄像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多種教學情景。多用動作表演、情境表演、故事表演,再現(xiàn)課文描寫的字詞、句子、段落和全文。
在《要下雨了》一課中,組織學生分組表演,人人戴上頭飾,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續(xù)演故事情節(jié)。有的說:“小白兔走呀走,看到螞蟻搬家,奇怪地問……”有的說:“小白兔走呀走,看見一口大水缸,缸邊掛滿了水珠,奇怪地問……”。學生的思路頓開,表演生動有趣,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精彩紛呈,趣味橫生。教師在指導風格上也要提倡“多”字,多與學生溝通,學會傾聽,多鼓勵學生,多賞識學生,幫助他們跨上成功的臺階。
【浙江省湖州市新風小學沈愛軍】
〖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談·讀讀寫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經(jīng)常讓學生上臺讀課文、讀報、讀課外書,能使語言更規(guī)范,更富有色彩,富有情趣。對課文中那些語言優(yōu)美的精彩片斷,更是讓學生反復朗讀、背誦,以幫助他們吸收并掌握文中的好詞佳句,將書中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再通過仿寫故事,續(xù)編故事等形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如學了《要下雨了》后,讓學生學著課文第一、二段的寫法,自編螞蟻搬家、蜻蜓低飛等內容進行寫作。學生在讀寫過程中,既發(fā)展了想像思維,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莊市中心學校楊欣紅】
〖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活”起來·激發(fā)參與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動力〗
故人云:“啟其蒙而引其趣!迸d趣是求知的向導,是成才的先兆,也是創(chuàng)造性地學好語文的重要心理品質之一。實踐證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才能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因此,誘導未入門者從枯燥乏味達到興趣盎然,必須依靠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在教法上經(jīng)常變化,刻意求新,讓學生時常有一種新鮮感,必定會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課時,設計了一個導入: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一絲風也沒有,忽然從天邊傳來一聲巨響,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錄音:雷聲)你知道天氣將有什么變化?要下雨了,小動物們與往常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田野中看看吧!轟隆隆的雷聲把學生帶到了童話故事所描繪的情境中,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了興趣。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中心小學姚彩霞】
〖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憑著個性探新知·學會提問〗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學設計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參與,抓住思維的主線,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提問是學生個體獲取知識的心理能動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曾提出:“對于青小年,最關鍵是從小要有好奇心,遇到問題要追問下去,這種精神比考試得高分更重要!痹谛W語文教學中,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能促使學生經(jīng)常好奇、疑惑的學習品質,以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投入到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并使學生這種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底蘊始終保持充盈和豐沛。
在學習《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學生覺得非常奇怪:燕子為什么低飛?小魚為什么跳出水面?課文都有說明,馬上有學生提問:螞蟻為什么要搬東西呢?還有什么動物在下雨之前會有什么反應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還收集到不少有關下雨前的預兆。引導學生課后翻閱資料,動手操作解決問題,這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zhèn)霄邊小學謝佩娟】
〖讓學生于快樂中學習語文·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會快樂·啟發(fā)想象,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思考的快樂〗
思考,并不是困難與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容易與快樂的事,它可以帶給學生更多喜悅。不管在什么時代,“思考”和“想象”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根源,是能使人成為人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我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熱情。
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學生常會提出一些老師料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習《要下雨了》一課時,學生提到:“為什么螞蟻要把家往山上搬?而不往山下搬呢?向下走不是會更好走嗎?”聽到學生的提問后,我沒有粗暴打斷,而是首先表揚她肯動腦筋,問題提得有水平。緊接著,我請大家來回答這個疑問。其他學生根據(jù)自己平常所掌握的知識,幫助該名學生解答了這個問題。
如果我一開始就否定了這個問題,而根據(jù)教學設計繼續(xù)下面的內容,那不是失去了一次讓學生展開思考和想象的翅膀的機會?雖然這節(jié)課的教學進度被拖了下來,但在幫助別人解答問題的同時,學生都有所收獲,而這些是課堂外接觸的知識。再者,想象的翅膀折斷了可再也接不起來了。
【吉林省琿春市第六小學校劉鴻梅】
我在我的教學中,對所教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教,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和批評兩種方法并用,來教育他們,使我們班級35人,自入學以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另外,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對所教學科進行反思,使教學中的失誤越來越少,能夠靈活的處理課堂上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我記憶中的以堂語文課,其中的一段教學片段至今記憶猶新,那是講授《要下雨了》這一課,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有的學生不注意聽講,不喜歡讀,我看到此情景,注意引讀知道,“小燕子飛來了,小白兔看到了是怎么喊她的?”學生的興趣大增,都說要讀,我隨即讓他們 試讀,然后指名讀,再齊讀,學生讀得有興致,如同身臨其境,接著我又說:“小燕子怎么回答的呢?試著邊飛邊說,學生的興趣再次得到激化,你瞧一只只“小燕子”在座位上邊飛邊說,是那么的投入,整個讀的過程興趣盎然,讀完了學生還意猶未盡的樣子,這是我在一次教研活動中學到 的引讀的方法,沒有想到它的效果會這么 好,由此看來教研對于我們的教學會有多么大的幫助呀!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濮院鎮(zhèn)小方敏芬陳怡】
〖讓課堂因“生成”而充滿詩意·教師為課堂生成制造空間──“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無心插柳,意外驚喜〗
筆者在執(zhí)教人教版一年級二冊《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正愁無法把學生帶入到要下雨的情境中去。我想先打開電視機和實物展示臺,讓學生直接讀題解題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時,電視機沒轉換好,發(fā)出了“轟隆隆”的噪聲,咦!這不是現(xiàn)成的下雨前狂風驟起、雷電交加的情景嗎,于是,我話鋒一轉說:“小朋友,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學生馬上說:“我聽到了轟隆隆的雷聲!薄拔液孟衤牭搅丝耧L的聲音!薄澳沁@些現(xiàn)象后會發(fā)生什么呢?”學生交頭接耳地說開了:“要下雨了!薄跋掠炅!”隨即我就把這兩種意想不到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意思一樣嗎?為什么?生1:“我認為不一樣,因為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個‘要’!鄙玻骸拔艺J為要下雨是說已經(jīng)下雨了,下雨了還沒下呢?”(唉!一著急,說反了)“是這樣嗎?”我緊跟著問。聰明的學生馬上說:”反了,反了,要下雨了是說還沒下雨呢!下雨了說已經(jīng)下了!薄
意外的一幕,幫助解決了“要下雨了”課題的意義所在,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自發(fā)研討的氛圍,生成的情境,學生是那么地投入,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教師有意無意地為學生的生成制造空間,往往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出標新立異的討論,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張揚,課堂也因此而靈感進發(fā),詩意盎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周浦中心小學呂桂芳】
〖有效落實,扎實掌握〗
上個星期,我在文三街小學魏麗君老師指導和幫助下上了一堂語文課,從指導備課到課后反思交流,到最后聽魏老師的課和講座,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魏老師指導我備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魏老師在重視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非常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力求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有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語文課視“工具性”為洪水猛獸,一說到字詞句方面的練習,就認為是機械化訓練,避之不及。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學習就削弱了。
魏老師指導我上《要下雨了》這一課時提出,我們一年級的學生平常在上語文課時要讓他們形成對句子的認識,加強他們說一句完整的話的能力。因為說話的訓練不只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課上,平時的課堂中更應該重視。在讓學生讀了相應的段落后,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幾個段落中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把兩個短句并成一個長句進行說話練習!盀踉苼砹耍掠炅!薄把嘧拥惋w要下雨了。”“小魚游到水面,要下雨了!薄拔浵伆峒,要下雨了!弊寣W生學習課文的同時,進行說話練習。
魏老師還提出要重視我們課文中的插圖。我以前對課文中的插圖并不重視,在上課時,很少讓引導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要上公開課更是費勁心機到處去找圖片,而忽視了就在課本中的資源。我們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很多課文都類似于連環(huán)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以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學習。
比如,《要下雨了》這篇課文,小白兔在遇到燕子、小魚、螞蟻時分別配有一幅插圖,讓學生觀察插圖以后,再去課文中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這幅插圖的,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出對應的幾個自然段,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就非常明了,條理非常清晰,雖然在課堂上并沒對課文進行結構的分析,但是有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文章的結構性也初步滲入到學生的頭腦當中。魏老師在課后交流時也提出,插圖可以在學生學課文之前觀察,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在學了課文之后觀察,這可以讓學生在對文本的學習之后有一個提升。
【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五龍中心學校付余紅】
〖淺談低年級閱讀課文的教學〗
通用教材一年級課本里就安排有閱讀課文,目的是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著一年級語文基本基本訓練的重點,對一年級的閱讀課文教學要提出適當?shù)囊蟆?/p>
一年級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同時結合識字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在識字和閱讀過程中加強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學生入學后,教師要教給學生漢語拼音、漢字的筆畫筆順等有關漢字的知識,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怎樣朗讀課文,在方言區(qū)還要特別重視學習普通話的訓練。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學習怎樣用普通話去理解課文的意思,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具體、細致地指導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
教師指導學生半獨立地閱讀課文,學生必然會遇到一些生字,要會用拼音讀得出來。練習運用拼音,自學,既復習鞏固了漢語拼音,又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課文要學生自己去讀,要按教師指導的方法把課文讀懂,一句句清清楚楚地讀明白。方言地區(qū)的學生要注意按普通話發(fā)音去讀。這就加強了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的內容是什么,要學生自己試著去理解。課文,必須要求理解課文里詞句的意思。學習閱讀課文時講解成分相對減少了,這就要求學生自己動腦筋去學會讀。這就加強了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課文的內容是什么,要學生自己試著去理解。
這里結合一年級的閱讀課文《要下雨了》,談幾點指導閱讀課文學習值得注意的地方。
1、指導學生看拼音讀課文,練習提問:
提問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從一年級開始就進行訓練。閱讀課文沒有識字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由于任務比較單一,就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
有位教師在教《要下雨了》那一課時,便讓學生練習提問,請看一段課堂教學實錄: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看拼音輕輕讀課文。有不懂的問題,等一下可以提出來。
生:為什么燕子知道要下雨,小白兔不知道要下雨呢?
生:燕子就在小白兔的頭上,小白兔為什么還要大聲喊呢?
生:小白兔怎么不知道下雨?螞蟻怎么知道要下雨?
生:為什么書里寫的是小魚游,圖上畫的是小魚在跳呢?
生:書上寫的小白兔挎?zhèn)小竹籃在山坡上割草,圖上畫的不是山坡上。
生: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燕子的翅膀怎么沒沾上小水珠?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螞蟻要搬家呢?
生: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燕子的翅膀怎么沒沾上小水珠?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螞蟻要搬家呢?
生:為什么燕子的翅膀沾上小水珠還飛得高?蟲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為什么飛不高?
生:為什么要下雨了天氣很悶?
生:為什么小白兔往家跑的時候一邊跑一邊喊:媽媽,媽媽,要下雨了?
生:為什么書上寫池塘里的小魚都游到水面上來,怎么池塘里只有兩條小魚?
師:小朋友們的問題提得很好。下面,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自己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這里,學生一共提了十多個問題。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看課文的語句,聯(lián)系看圖,都是十分認真的。有些問題,幾乎是很難回答的,比如,燕子知道要下雨,小白兔為什么不知道。有的問題是圖文不符之處。有的問題是提醒教師,要重點解決的。教師即使在教學時不可能把一個個問題都解決,也得有個交待,并且應當鼓勵他們的提問。
這位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了解大意以后,便提出三個問題來重點學習。她是這樣提的,剛才你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有一個問題提得很好:燕子低飛為什么要下雨了?魚游到水面上來為什么要下雨?螞蟻搬家為什么要下雨?魚游到水面上來為什么要下雨?螞蟻搬家為什么要下雨?其他問題也提得很好,時間關系,我們不能一一討論,我們先來討論這三個問題。
2、根據(jù)課文特點,抓重點語句,指導學生理解:
《要下雨了》這篇課文要重點解決的三個問題都被這位教師抓住了。接著讓學生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她先問第一個問題: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燕子怎么知道要下雨了?請你把課文里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要下雨了。空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飛不高。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在指導學生理解意思之后,再讓學生針對第二個問題找出有關語句來:
師:小魚怎么知道要下雨了?請把課文里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要下雨了。水里悶得很,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魚。
在指導學生理解之后,再讓學生針對第三個問題找出有關語句來。
師:螞蟻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請找出課文里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著往高處搬家呢!
這樣的訓練能起到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訓練學生把提的問題和語句聯(lián)系起來,逐步懂得怎樣從有關語句去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訓練,到了較高年級就懂得課文中的語句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寫的,并且能夠從課文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第二個作用是訓練學生學習從整篇課文中抓重點語句。這樣的訓練,到了較高年級就有利于概括中心,為進行篇的理解訓練創(chuàng)造一點最簡單的條件。
3、教學重點,理解詞句意思:
這里舉燕子低飛要下雨了的例子來說一說。課文里的重點語句是這樣的:
燕子邊飛邊說要下雨了。空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飛不高。我正忙著捉蟲子!
這里說的一共三句話。第一句是判斷,燕子說要下雨了。第二句是下判斷的理由。第三句是燕子為什么低飛。三句話聯(lián)系很密切,要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中間的關系。我們看這位教師是怎么指導的。
她第一步是讓學生把燕子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有關語句找出來。學生找到了,讀對了。有的學生并沒有理解這三句話的關系。第二步,她是這樣指導的:
師:(指第一幅圖)請仔細地看看圖上的燕子飛得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生:平時的燕子飛得高,下雨前燕子飛得低。
師:你從哪兒看出下雨前燕子飛得低?
生:燕子飛得低,就要擦著小白兔的耳朵了。
生:有的燕子惺惺作態(tài)碰著水面了。
師:為什么下雨以前燕子飛得低?
生:因為下雨以前天氣很悶的,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飛不高,不有重量的,它的翅膀就飛得不太高了。
師:那燕子的翅膀也沾了小水珠,為什么能飛高?
生:因為燕子大,力氣大。蟲子小,還是小水珠的力氣大?
師:是啊,燕子大,力氣大,那它為什么不往上飛,卻飛得很低呢?
生:因為燕子要捉蟲子吃,所以它飛得很低。
生:下雨以前高處沒有蟲子,要是燕子飛得高,就捉不到蟲子了。
這一段教學,解決了幾個問題:明確了燕子低飛。這是從圖上看出來的,和平時燕子飛法相比較得出來的,既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又注意了對比的思維訓練。解決了為什么燕子低飛的問題。這是針對學生提的問題,把它提出來,學生感到很有興味;解決這個問題分兩步走,先解決蟲子為什么飛不高,燕子為什么不怕水珠沾濕的問題,這也是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由學生自己來解決。用這個辦法來理解第二句話。接著再解決燕子為什么低飛,這樣來理解第三句話,并把第二、三兩句聯(lián)系起來。
對一年級的孩子,不必講抽象的道理,而是要從每句話的具體意思上讓學生理解。
4、利用適當機會,擴展兒童知識:
《要下雨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下雨前自然界的一些征兆。這種知識的獲得是和理解課文的語句同時進行的。為了擴展兒童的知識,可以指導兒童,展開聯(lián)想,適當補充與課文重點有關的知識。有位教師這樣做了:
師:念得真好,你們知道下雨以前除了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上來,螞蟻搬家,還有哪些自然現(xiàn)象呢?教師布置你們去觀察,或者從課外書里找,或者問爸爸媽媽,你們都去做了嗎?
生:(紛紛舉手)
師:很好,請你們說說看。
生:青蛙跳到荷葉上來叫,要下雨了。
生:有關節(jié)炎的人,這里(指膝蓋)腳痛,就是要下雨了。
師:對。誰告訴你的?
生:爸爸告訴我的。
生:泥鰍游到水面上來透氣,就要下雨了。
生:蚯蚓從泥土里鉆出來,要下雨了。
生:癩蛤蟆出洞要下雨。
生:烏龜背上有幾點小水珠,就是要下雨了。
生:蜻蜓飛得很低就要下雨了。
生:缸濕要下雨了。
師:什么叫缸濕?是不是水缸外面潮濕了。
生:水泥地很潮濕要下雨了。
師:對了,象我們學校一樣走廊的墻壁,下雨以前濕淋淋的,好像在冒汗一樣。
生:蜜蜂不大飛出去,就是要下雨了。
生:鹽潮了,就要下雨了。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我們自己再去觀察,好嗎?
生:(齊)好!
學生們回答得多么踴躍,這樣在班上一交流,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這樣做是不是脫離了課文呢?不,這是聯(lián)系課文有關的內容做了適當?shù)臄U展,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是很有好處的。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師范附小汪麗英焦殷勤】
〖用聲響創(chuàng)設情境〗
音樂或自然聲音作用于聽覺能引起人的相關聯(lián)想,在頭腦里浮現(xiàn)出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人產(chǎn)生如臨其境的體驗,進而萌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要下雨了》最后兩段,學生不易讀出急切的語氣和震撼人心的氣勢。要是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錄音,學生會大受啟發(fā),讀好這兩段中的第二個句子,那就非常容易了。
〖排除朗讀障礙〗
低年級兒童,知識、經(jīng)驗、能力非常有限,要達到低段朗讀要求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而且有的還不能依靠個人和群體的力量予以解決。要提高朗讀效益,幫助他們排除障礙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級學生朗讀的主要障礙一是不會讀長句子,一是不熟悉解朗讀技巧。幫助學生排除障礙的主要方法,一是適時點撥,一是相機范讀。
《要下雨了》,幾個段落的末尾,有的是陳述語氣,有的是疑問語氣,有的是感嘆語氣;感嘆語氣中有的著重強調,有的著重緊急,有的著重釋然,低年級的孩子朗讀,很難把這些語氣和意味表達出來。教師通過范讀,不僅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受到課文內容的感染,把課文讀得更好,而且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岱東中心小學邱仙紅】
1、邊講邊畫,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合本課教材所描述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設計采用邊講邊畫的教學方法,使形象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畫面融為一體,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于閱讀教學之中,使發(fā)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3、注意聯(lián)系,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與下雨的聯(lián)系。如:燕子為什么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濕→所以要下雨。
4、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jù)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币笇W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5、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也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昆陽五小屈小麗】
我教學《要下雨了》一課時,首先以誦讀兒歌激趣導入:“烏云密布天氣悶,天空一片陰沉沉,閃電婆婆把腰伸,雷聲響起一陣陣。”從這些自然現(xiàn)象,你們知道了什么?采用兒歌的形式呈現(xiàn),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于激發(fā)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由扶到放,認識生字。這一環(huán)節(jié)符合認知規(guī)律,反復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湖北省宜昌市實驗小學王紅軍】
〖語文課中的“人本”體現(xiàn)〗
當代教育領域強調并推崇的“人本”教育理念,其理由是科學教育有兩條規(guī)律無論如何不能違背:一是關于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二是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必須服從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失去了“人”,那便無從談起。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呢?
案例一:(反例)某教師借用我班學生上了一節(jié)觀摩《柳樹醒了》實錄如下:
師:下面我們跟著春姑娘的腳步走進春天,一起去尋找美麗的春姑娘。
(課件演示,學生欣賞)
師:你們找到春姑娘了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小草發(fā)芽了。
生:我看見花開了,柳樹發(fā)芽了。
(許多學生在舉手)
師:你是個會觀察的孩子!
師:我也找到了春姑娘了,她就藏在一首小詩里,請大家讀一讀《柳樹醒了》,把課文讀正確。
師:再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師: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最正確,最通順。
師:你們真會讀書,那么你們也一定很會找春天吧!快把春天找出來。
生:春雷把柳樹叫醒了。
生:春雨給柳樹洗澡了。
生:小燕子也來和小柳樹捉迷藏。
(學生的小手高高舉起)
師:原來春天和小朋友、小燕子在一起呢!……
由于這位教師比較年輕,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是很強,為了完成她的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點了一兩個學生交流發(fā)言,并且又只點了眼前的幾個人,而后面和旁邊學生舉起地高高的小手一次次地被迫放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一次次地被沖擊,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次次地被扼殺。這堂課也在學生的失望中結束。課后一位學生噘著小嘴對我說:“這個老師真討厭,她的眼里根本沒有我,看都不看我一眼,我的手舉那么高,我恨不得敲桌子。哼!真是個壞老師! 聽了孩子的話,我連忙說:“你想說什么?”孩子說:“我想回答課堂上的問題!薄昂茫鹿(jié)課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問題好嗎?”孩子這才笑著進了教室。
這位教師就沒有做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生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她的教學沒有面對每一位學生,沒有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表現(xiàn)和反應,那么這種課堂就只能是殘缺的、畸形的或者充其量是少數(shù)的“人本”教育課堂。最起碼的“全體”都保證不了,還怎么談得上關愛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可見,關注每一個孩子,必須尊重其個性的需要,愛護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這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立足點。
案例二:(正例)我在施教每節(jié)課都面對全班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
如《要下雨了》這一課,課之前,我都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學情預測,我預測到:
1、學生可能對雨的形成比較感興趣。
2、學生還知道一些下雨前的征兆。
在施教的過程中,我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在課堂上總是自始至終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你真行!”“相信自己,你會讀好的!薄澳阏f得真好!”“你真會提問題!”“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和同學們一樣佩服你!”“你進步真大!”這些鼓勵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fā),使整個課堂充滿生機,使“人本”性得到了體現(xiàn)。同時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說,盡情地說,讓學生把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哪怕不在全班交流,也要讓他與同桌說一說,因為好問、好說是學生的天性,他的求知欲才得以滿足。
教育的本質是塑造人、完善人、發(fā)展人。人是什么?人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性格的鮮活的個體。馬克思關于教育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從根本上說,就是教育要保護人的天性,促進人的個性發(fā)展,促進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生命的全面升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