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實驗小學 賈傳瓊
當我置身于茫茫的書海之中,當我留戀在學校給我們新購置的大批教育專著之中,我真的有一種抱走所有新書的沖動。精致的《蘇霍姆林斯基全集》、全套的《葉圣陶文集》、魏書生的《好學法好教法》、李吉林的《情景教學藝術》……每一本都讓我愛不釋手。突然,“竇桂梅”三個字條跳入我的眼簾。我馬上想起了那個曾在姊歸用《落葉》震撼了我們每一位在場的聽課老師,并把《落葉》深深地印在了在座的每一個人的心里的充滿了青春活力的竇桂梅老師,想起了她的快人快語,想起了她的干脆利落,想起了她的擲地有聲,想起了她的激情飛揚……于是我首先借來了這一本《聽竇桂梅老師講課》。
拿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竇桂梅執(zhí)教的《落葉》的課堂實錄看了又看。目的有兩個:一是想讓這些文字能把我再一次帶入那個由竇桂梅老師帶領孩子們從白紙黑字出發(fā)所到達的童話世界;二是想從中學習竇老師高超的語文教學藝術中的哪怕一丁點用以解決現(xiàn)實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聽竇老師講《落葉》時,我正教高年級,雖然對竇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佩服得五體投地,可畢竟年段不同,連模仿的機會都沒有。這次讀《聽竇桂梅老師講課》這本書,我正好教一年級,而且正為一年級的課文長,學生人數(shù)多,教學效率不高而苦惱。于是,我萌生了模仿竇老師的《落葉》來上《荷葉圓圓》這一篇課文的想法。
《荷葉圓圓》這篇課文和《落葉》非常相似,都是極其富有童趣的文章。上課之前,我就對這次模仿課的效果進行了簡單的預設:不求達到像竇老師這樣的大家的那種詩意的課堂效果,但求能通過自己科學的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實實在在地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課堂實錄】
師:(出示掛圖)這是什么?
生:荷葉。
師:看老師寫“荷葉圓圓”?纯础昂伞弊质鞘裁磁,為什么是這樣的偏旁。
生:“荷”字是草字頭。因為“荷葉”是植物。
師:你太聰明了。再看看圖,說說圖上的荷葉是什么樣的?
生:荷葉是綠綠的。
生:荷葉是圓圓的。
生:荷葉像一個大大的綠盤子。
師:你還能想象荷葉的樣子,你真棒。
生:荷葉還像一把綠綠的的傘。
師:你也很有想象力?吹骄G綠的圓圓的荷葉,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誰最喜歡荷葉。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們讀得可真好。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請大家看著書上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看看課文中都寫了誰?
生:課文中寫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
(老師板書)
師:課文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認為荷葉是什么呢?你們也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吧。看誰能把字讀得最正確。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指名分自然段讀。學生讀到生字,教師及時出示相應的生字,引導全班學生讀記生字。)
師: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說荷葉是什么呢?
生:小水珠說荷葉是它的搖籃。
師:你還能把書上是話變成自己的話來說。真能干。
生:小蜻蜓說荷葉是它的停機坪。
生:小青蛙說荷葉是它的歌臺。
生:小魚兒說荷葉是它的涼傘。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
師:那么,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呢?喜歡誰就讀一讀寫誰的那一自然段吧。
(逐段引導學生讀二至五自然段。讀小水珠和小動物們說的話,并引導學生做它們做的動作。略)
師:荷葉這么美,我好想來當一當荷葉喲。你們想當誰呢?
師:(走向一個舉手的學生)你好!你是誰呀?
生:你好!我是小蜻蜓。
師:你喜歡我嗎?你把我當什么呢?
生:我把你當做停機坪。
(一邊說,一邊做張開翅膀的動作。)
師:你好!你是誰?
生:你好!我是小水珠。你是我的搖籃。
(學生做把臉枕再并攏的雙手上。)
師:你好!你是誰?
生:你好!我是小青蛙,你是我的歌臺。
(學生學青蛙叫。)
師:你好!你是誰?
生:你好!我是小魚兒。我把你當做我的涼傘。
(學生游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師:還有別的小動物嗎?書上沒有的。你好!你是誰?
生:你好!我是小蝴蝶。我把你當做我的游樂場。
(學生做飛翔的動作。)
生:我是小水蛇,我把你當做涼傘。
(學生說完,游回座位。)
生:我是小蝌蚪。我想把你當做我的歌臺。
(學生邊說邊用手當蝌蚪的尾巴搖動。)
師:長大了你就可以把我當做歌臺了,不過,現(xiàn)在還不行,因為你還太小。我很愿意做你的涼傘。
生:我是小水草。我很愿意做你的鄰居。
(學生做搖擺的姿勢。)
師:謝謝你!
師:你們都這么聰明。老師還想讓你們比一比,看誰最聰明——比賽背誦課文。
(學生背誦課文略。)
【教學反思】
上完《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我再一次地翻閱了竇桂梅老師的《落葉》,竇老師的課堂,教師、學生、文本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教師作為學習的引領者,就像一個大朋友時刻隨著孩子的情感變化前進,完全“隱沒”了自己的教師身份。在竇老師的課上,學習語文成了很簡單、很輕松、很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學習,他們進入了文本所描繪的童話世界之中,感受到了語言文字帶來的美好。我在課堂上雖然學習竇老師,使用了“做動作”“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對話”等方法來引導學生盡可能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學生看起來讀得很熱鬧,玩得也很投入,最后,也有幾個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能夠超出文本,融進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但總的來看,我的課堂,無論是教學效果,還是課堂氣氛以及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都無法與竇老師的課相提并論。
為了尋找這其中的奧秘。我一口氣讀完了竇老師執(zhí)教的《晏子使楚》《圓明園的毀滅》《秋天的懷念》《再見了,親人》《朋友》《喜鵲》《黃河象》等課的課堂實錄以及所有的評論文章。我發(fā)現(xiàn),竇老師的課是我這樣普通的教師模仿不了的。竇老師的課中,有她特有的睿智、童真、率直、果敢……有她對文本“主題”的獨特解讀,有她所特有的感召力,更有她對學生“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竇老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精美的藝術品,竇老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給我們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竇老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給我們新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
竇老師的課真的就像竇老師自己說的“可觀不可摩”嗎?我覺得是可觀也可摩的。只是我們不要只摩她的教學方法。我們要摩的是竇老師對教育的那份執(zhí)著;我們要摩的是竇老師的那種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