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柳樹醒了》教學雜談

    新學網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一年級下冊 > 柳樹醒了 > 《柳樹醒了》教學雜談

    【福建省福州市臺州第三小學陳慧】

    〖變換朗讀形式,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創(chuàng)設角色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詩歌體的課文。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文,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朗讀環(huán)節(jié):(出示文中插圖)“同學們,這幾個小朋友在滿目翠綠的春天里,漫步郊外,尋找春天,他們在柳枝上找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是怎樣來到柳枝上的,于是脫口而出做出了一首小詩。你們能想象出他們當時的樣子和心情嗎?”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學生們都爭當畫中的小詩人,朗讀自然達到了有感情,有一定的質量。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麻鎮(zhèn)二小周敏】

    〖重視范讀、領讀,讀中體會文章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賽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而兒童的模仿性又很強,教師作適當的、及時的范讀和領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讀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

    例如,我教《柳樹醒了》一課時,是這樣領讀的,先用輕松的語氣,節(jié)奏較慢的語調領讀的“春雷跟柳樹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柳樹呀,醒了。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接著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下一節(jié),小柳枝喲,軟了。小柳梢呀,綠了。小柳絮呀,飛了。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fā)學生對景物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朗讀“柳樹跟孩子們玩耍了,玩著玩著,小朋友們,長高了──”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跟隨老師的領讀,學生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個個猶如置身于童話般的境界中。親身感受著那里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景象。

    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范讀,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跟讀中不但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而且能學會斷句,糾正方言。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實驗小學楊春梅】

    〖運用合作交流,激發(fā)思維的開放性〗

    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交流,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fā)揮想像,互相啟發(fā)共同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一課時,學生已經知道了“春雷跟柳樹說話,柳樹醒了;春雨給柳樹洗澡,柳枝軟了;春風給柳樹梳頭,柳梢綠了;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柳絮飛了;柳樹跟孩子們玩耍,小朋友長高了。”在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基礎上,教師質疑:“大家想一想,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開始活躍起來,在幾個學生發(fā)言之后,學生仍舊興致很高。這時進行小組交流,讓大家展開想象、暢所欲言。學生想出了很多東西“醒了”。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始終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既激發(fā)了思維,又讓每個學生都有了發(fā)言的機會,使他們的表現欲望得到了滿足。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新城小學梁少云】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語言描述情境〗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為了盡快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我嘗試精心設計導語:“天剛剛亮,春雷把柳樹從沉睡中叫醒了,她睜開睡眼,春雨給她洗澡,春風給她梳頭,春燕跟她做游戲,同學們,我們也一齊去跟柳樹玩玩,好嗎?”一段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麗的春天意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認識了生字。

    【浙江省義烏市朝陽小學駱錦芳】

    〖倡導自主學習、關注孩子們的學習需求〗

    新課標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要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在教學中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盡可能地讓孩子們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難度,讓學生自己參與制定學習目標。

    如學完《柳樹醒了》一文后,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給自己布置作業(yè):愛好朗讀的孩子說“我要把這首詩有感情地背誦給同伴們聽”;愛好畫畫的同學說:“我要把這道詩畫成一幅美麗的畫,送給老師!睈酆脮ǖ暮⒆诱f:“我要把這一課的會寫字漂漂亮亮地寫下來,給同學們欣賞。”讓孩子們自主作業(yè),我發(fā)現他們都非常樂意去做,也非常用心去做,效果很好。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永安街小學樊俊萍】

    〖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玩中識字〗

    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結合教材實際,我創(chuàng)設了拼字、組詞、造句、找朋友、當小老師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識字。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學生認讀“醒、雷、澡、枝、軟、梳、梢、!边@些生字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達到鞏固的目的,我把這些生字拆成兩部分,然后把字的部件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把字的兩部分拼在一起,學生們一邊拍著手一邊唱著:“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誰找到了好朋友”的兒歌,很快把字拼好了,緊接著,拼字的學生再組一個詞領大家說一遍,就這樣在玩中鞏固識字,進行擴詞練習。有時我還讓學生做“換偏旁變字”游戲,學生也很有興趣。這樣從分到合,從合到分,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既有趣味,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北京市朝陽區(qū)垂楊柳中心小學李賀】

    〖師生合作,增加感情〗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成為朋友,才能使學生樂學。在語文課上,我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表演,一起做游戲。經過一段時間,我可喜的發(fā)現孩子們敢想敢說,主動和老師交往,學生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學生。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在《柳樹醒了》一課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把“醒了”、“軟了”、“飛了”、“長高了”等詞語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來。在課堂上,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了,柳樹蘇醒的過程,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明顯。課后,同學們還不停地將課堂上學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梢姡n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學陳潔】

    〖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創(chuàng)設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想讓學生全身心、輕負擔投入學習,樂于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關鍵就在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識的動力。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采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在《柳樹醒了》一課的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把“醒了”、“軟了”、“飛了”、“長高了”等詞語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來。在課堂上,孩子們用自已的身體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了,柳樹蘇醒的過程,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明顯。課后,同學們還不停地將課堂上學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梢姡n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的形式深入孩子們的心靈。

    【浙江省慈溪市滸山街道東門小學胡芳】

    〖一年級閱讀教學也精彩·激發(fā)想象〗

    一直以來,我們在教學上都存在著這么一個錯覺:以為閱讀教學是中高年級的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識字。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理念的轉變,面對新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我們忽然發(fā)現,原來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也可以如此精彩。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墩Z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內容”,這不僅是寫作的要求,同時更應在閱讀教學中去滲透去落實,去開啟學生想象之門,點燃想象的智慧火花。

    學習《柳樹醒了》時,我引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與背,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后,進行了擴展練習,讓孩子們展開想象,說一說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畫一畫你眼中萬物復蘇的春天。孩子們憑著對課文的感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了“小草醒了;小花醒了;青蛙醒了;小溪醒了……更讓人贊嘆的是筆下那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圖。由此,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鍛煉,思維空間也得到了擴展。

    【浙江省蕭山市石巖九年制學校羅國華戴建飛】

    〖暢想在春天里放飛──低段語文開放性教學的實踐〗

    課中開放,力求多元化,感受成功:

    我在教學《柳樹醒了》的時候,我說:小朋友,春天除了柳樹醒了,還有哪些變化?小朋友們說了很多,有的說:小草綠了。有的說:桃花紅了。……我又說:我們也學著課文的樣,來說一說桃花紅了,好嗎?學生們都大膽地舉手說開了,有的說:“春雨給桃樹洗澡了,洗著洗著,桃樹睜開了眼!庇械恼f:“春燕跟桃花講故事了,講著講著,桃樹笑了!薄

    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各有各的說法,我對他們的說法給予了肯定,學生越說越有勁了。

    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培育學生的主體精神,達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目的,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立體化、民主化、多邊化的自由空間,營造了一個適合教學的寬松氛圍。

    【甘肅省酒泉市東關一校宋吉萍】

    口語交際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鍛煉,才能內化成能力,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tài)的交際中反復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如:在《柳樹醒了》一課中,可以分組協(xié)作,讓學生充分討論,形成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將實際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況表述出來,將柳樹的特點找出來,畫出來,展示給大家聽看,讓大家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浙江省嘉興市城南中心小學莫雨勤】

    學了《柳樹醒了》一文后,讓學生延續(xù)課文說一段話。

    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樹在春雷的呼喚下,醒了;柳枝在春雨的滋潤下,軟了;柳梢在春風的吹拂下,綠了。還有誰也急著醒來,感受美麗的春天呢?”如果能在課前讓學生先去找一找春天,去看看春天里有些什么和其他季節(jié)不一樣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說說話。通過學生自己練,同桌互練后,再指名說。我想,如果能堅持進行這種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就一定能夠提高。

    【重慶市巴南區(qū)百節(jié)小學白軍】

    在教學完《柳樹醒了》這課后,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有的說:春天來了,小草醒了,小花醒了,小河醒了,小動物們也醒了。七嘴八舌,亂成一團,我急中生智:馬上用筆寫下來,并仿照兒歌,寫出你們眼中的春天。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全心地投入到寫春天的世界里去了。

    【浙江省臨安市教育局教研室朱亞華】

    作者雪兵是用詩性的兒童白話來幫助學生解讀富有生命的春天的:春雷跟柳樹說話,柳樹給說醒了;春雨給柳樹洗澡,柳樹給洗軟了;春風給柳樹梳頭,柳樹給梳綠了;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柳絮飛走了;孩子們跟柳樹玩耍,孩子們長高了。你看,文中的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都與孩子們一樣,作者都賦予了它們以人的生命、性靈和博愛。是雷、是雨、是風、是燕、是人,是春天里的生命體。它們,間或他們與柳樹是朝夕相處的朋友,是一起玩耍的伙伴。這種白話詩,貼近兒童,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極富情味,細細體味起來真有一種叫人悅納的親和力。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九峰小學於斌靜】

    《柳樹醒了》一文中這樣描寫柳樹:“春雷跟柳樹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柳樹呀,醒了!卑选靶蚜恕睋Q成“綠了”、“軟了”、“高了”等詞語好不好?行不行?我是讓學生們反復去朗讀,然后比較體會,逐步培養(yǎng)他們對詞語的敏感性。

    【北京市大興區(qū)延慶縣第三小學張寶平】

    在學習《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時,學生讀著詩一般的語言,感受了童話般的情境后,我請學生仿照課文編詩句“春天跟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________!币幌麓蜷_了學生想象的大門,學生們眼中的畫面,學生們心中的世界,比詩更蘊含深意,他們從動物、人物,植物,氣候等方面編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春天,“春天跟小河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河唱起了歡樂的歌!薄按禾旌脱嘧诱f話了,說著說著,燕子和春風做起了游戲。”

    孩子的心就是童話,美的事物,美的情感,喚醒了學生們稚嫩的心,創(chuàng)新的思維被激活,創(chuàng)造的潛能被開發(fā),一個個小詩人已象小荷初綻尖尖角。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山口鎮(zhèn)小周美芬】

    新的語文教材給課改教師和學生都留下了廣闊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在教學中,作為教者應千方百計的尋求教材中“留有的余地”增加其彈性,從而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

    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時,學生讀著詩一般的語言,感受了童話般的情境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仿照課文編詩句“春天跟()說話了,說著說著()!币幌麓蜷_了學生想象的大門,學生們眼中的畫面,學生們心中的世界,比詩更蘊含深意,他們從動物、人物,植物,氣候等方面編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春天,“春天跟小河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河唱起了歡樂的歌!薄按禾旌脱嘧诱f話了,說著說著,燕子和春風做起了游戲。”孩子的心就是童話,美的事物,美的情感,喚醒了學生們稚嫩的心,創(chuàng)新的思維被激活,創(chuàng)造的潛能被開發(fā),一個個小詩人已象小荷初綻尖尖角。

    【廣東省深圳市保安區(qū)建安小學溫麗霞】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于樂不可分!眻D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我發(fā)現孩子都喜歡畫畫,因為畫能表現學生生活,反應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一幅形象直觀的畫能勝過千言萬語,學生不僅喜聞樂見,更熱衷于自己動手作畫。

    例如我教《柳樹醒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春天多美呀!讓我們拿起彩筆畫一畫。春天還會和誰說話呢?在圖上添一添,并用“春天跟__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圖畫指導背誦。向好伙伴介紹你的畫。通過讀讀課文,作畫和添畫,學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低年級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部絕妙的動畫片,要是能把他編成課本劇,那么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

    如《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教學時我讓學生首先形成“角色意識”,讓學生表演柳樹、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和小燕子、麻雀、小黃鶯。讓學生在演的過程理解課文。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和發(fā)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chuàng)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的地創(chuàng)造新的自我。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二中小陳友玲】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編排的人教版實驗教材裝幀美觀,編排思路清晰、明快,導語、標題、圖文框的形式活潑,圖文并茂。教材的編排系統(tǒng)性強、更具科學性。其中的語言不僅體現了與孩子們平等交流的特點,還富于激勵性。這些特點都深深吸引了對什么都好奇,不論學什么都感到新鮮的低年級孩子們。因此,我們要抓住契機,更新教法,使他們喜愛語文學習。

    就以《柳樹醒了》教學為例:第一單元,以多彩的春天為主題,教材一開始就用詩一樣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的圖畫!读鴺湫蚜恕愤@個課題散發(fā)著濃濃的詩意,課文內容又像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的生命力。因此學《柳樹醒了》前,我要求孩子們都到竹湖園去觀察柳樹;上課時,與孩子們交流了記錄柳樹生長過程的照片和觀察日記,唱起了歌曲《柳樹姑娘》,朗讀充滿童趣的課文,鼓勵他們模仿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悟;課后,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還有什么醒了,并繼續(xù)關注柳樹的變化。這樣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可以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實踐中長知識,從而產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

    【遼寧省東港市孤山鎮(zhèn)中心小學王秀華】

    在一年級下學期,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時,再將他們說的熱情轉到寫話上來。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興致高漲之時,我便趁勢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寫下來,送給爸爸、媽媽,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們愿意這樣做嗎?”這個倡議得到孩子們的熱情回應,由此拉開了他們學習寫話的第一幕。此時,不要讓孩子對寫詩有畏難情緒,鼓勵他們怎樣說就怎樣寫。如果孩子暫時寫不下去,教師也不必強求,相信在以后的時間里他們會受其他孩子寫話的感染,進一步學會寫話的。

    【安徽省銅陵市開發(fā)區(qū)謝垅小學汪順風】

    在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識字教學中,我把“醒”字編成了一個謎語“東西里邊加一橫,天上星星就起床”讓學生猜,其他的字我讓學生互相編一編,有的學生把“軟”編成“車胎少了氣”,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這些生字。利用編謎語,做游戲,教師有意識地利用熟字組合進行識字教學,這些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把漢字的形“刻”記在心。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實驗小學馮玲敏】

    《柳樹醒了》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小詩,語言優(yōu)美,富有韻味。有了這么好的例子,讓學生們說說春天還有什么醒了。小朋友不僅說得多,而且語言也很優(yōu)美,如:“春雨給油菜花洗澡了,梳著梳著,油菜花啊,黃了。”“春風跟風箏玩耍了,玩著玩著,大雁從北方回來了。”……

    課文是最好的例子,作為新課程的老師,就要充分利用優(yōu)美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說話,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育才二小張小蘭】

    教學《柳樹醒了》一文,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朗讀環(huán)節(jié):(出示文中插圖)“同學們,這幾個小朋友在滿目翠綠的春天里,漫步郊外,尋找春天,他們在柳枝上找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是怎樣來到柳枝上的,于是脫口而出做出了一首小詩。你們能想象出他們當時的樣子和心情嗎?”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學生們都爭當畫中的小詩人,朗讀自然達到了有感情,有一定的質量。

    類似這樣的換位形式有許多,如:“我是小記者”“我是播音員”“我是主持人”……總之,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可設計出不同的換位朗讀方式。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浣紗小學許勝利】

    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了,這個知識,孩子們都懂?捎钟卸嗌傩∨笥讶プ屑氂^察過柳樹發(fā)芽的情景呢?因此柳樹醒了,實際上也在喚醒孩子們,讓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觀察,去感受、去想象,去探索……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浣紗小學應麗敏】

    課的開始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一字開花”的游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fā)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可以說,沒有成功的“激趣導入”就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探究和興趣盎然的朗讀練習實踐。

    通過老師配樂朗讀,使學生感到了春天的美,在識字過程中,通過自學、交流學、訂報等方式,使學生能進一步掌握生字,并得到鞏固。通過實踐證明,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游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見,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知的平臺。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浣紗小學吳志平】

    在教學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觀察柳樹,把觀察到的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來。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柳樹的生長過程已經掌握一二,在上課時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隨后在讓學生感悟課文大意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后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接著我跟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或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讀完后再請你在老師發(fā)下來的紙上畫一畫。于是學生興趣十足地讀起課文來了。不一會兒學生便紛紛舉手要上臺表現自己了。表現時學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畫了幾棵嫩芽,問他原因時,他便說因為春雷喚醒了柳樹,柳樹剛剛醒來,所以才長出幾個嫩芽。多精彩的表現呀!尋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師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后,生生動起來了,課堂效果相當不錯。

    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他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盡可能讓學生有實踐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代家壩中心小學燕丹玲】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單靠教師的一張嘴,可能顯得力不從心,也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這是多媒體技術就顯示出了它的優(yōu)勢,我認為他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途徑。

    例如我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中就利用遠程教育信息資源中的音樂來渲染情境,畫面來再現情境,整體感知春天,后通過文字來詮釋課文……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進入情境之中,營造一種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強語文課的教學效果,這樣,打破教室四十分鐘的時空限制,引發(fā)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chuàng)設了嶄新的語文教學時空。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磻溪小學王燕】

    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任何事都充滿了新鮮感,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游戲、競賽、表演等實踐活動寓教于樂,使每位同學都能參與,那學生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結果。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感受到了參與的快樂。

    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樣,有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通過畫、唱、演等形式來展現課文內容,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激發(fā)內心情感,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如《柳樹醒了》一課,在指導朗讀第二小節(jié)時,讓學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聲中給柳樹洗洗澡,孩子們邊唱邊演,盡情地享受著小詩。再讓學生來讀讀小詩,“小柳枝喲,軟了。”輕柔、舒緩的語調將詩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興學街小學傅春燕】

    表演要運用多種直觀手段,如手勢、動作、表演等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樂于接受。

    如:《柳樹醒了》一課,我就先讓學生通過錄音帶聽兒歌,使學生對兒歌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聽老師范讀,使學生聽懂了兒歌內容,然后讓學生自己讀兒歌,不認識的字可以讀拼音,也可以聽別人讀。一邊指讀,一邊認字。然后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不斷地與所認的字見面。在認漢字這個過程中,我還請學生當老師,把自己已經認識的字從卡片中找出來,貼在黑板上,這樣使枯燥的漢字變得很愉快,也使識字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最后一步讓學生來演一演這首兒歌的內容。通過自己的動作、手勢、表情,使學生感悟到春天是那么柔軟,那么鮮嫩,那么活潑,那么嫵媚動人。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教師進修學校胡平】

    課堂上學生聽的興奮點應該相對集中,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要分散學生聽的注意力。有的教師在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時,使用一些學生喜歡的音樂和聲音效果,轉移了學生聽的興奮點,對老師講的,讀的漠無興趣。當然,恰當,適時,適度地使用輔助教學手段是必要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能引起學生聽的興趣。教師給學生設計的聽的問題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濃厚興趣,是學生愿聽的話題。

    如:有位老師在《柳樹醒了》一課的導入時,這樣問學生:“誰來說說春天是什么樣子?”,小學一年級學生對季節(jié)的概念是模糊的,問題提也得太抽象。如果改問衣服怎么穿少了,樹枝有什么變化,有沒有聽見鳥叫等等,學生愿聽愿答,有探索這些變化原因的興趣,并能夠根據自己的所感、所見、所聞踴躍回答問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春天。課堂上每一個讓學生聽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聽的任務,并及時檢查。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洪合鎮(zhèn)中心小學朱琴紅】

    以往拿到一篇教材,我總是讓學生著重去理解課文!罢n文告訴我們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是經常出現在課堂上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學得透徹,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我總是一篇又一篇不厭其煩的說(不論學生是否想聽),一篇又一篇讓學生去抄寫生字、詞語。為了節(jié)約時間,課堂上說話、想象的時間被我的重復的說講所代替。

    《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辈⑶野迅淖儗W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中心。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讓我對語文課堂有了新的認識。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最關鍵的。因而在教學中我努力改變自己的角色。

    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我這樣安排了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這篇課文多美呀,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小作者,也來寫一篇文章好嗎?

    學生非常熱情。我就馬上出示:春雷跟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醒了。春雨給____洗澡了,洗著洗著,____(什么)____(怎樣)了!

    學生在經過想象,還真創(chuàng)編了一首小詩。“春雷跟桃樹說話了,說著說著,桃花開了。春雨給大地洗澡了,洗著洗著,小草綠了。春風在油菜地里跑,跑著跑著,油菜花呀黃了。小燕子在竹林里捉迷藏了,藏著藏著,小竹筍鉆出來了!

    【四川省德陽市實驗小學余倩】

    1、對學生進行客觀性的評價:

    遵循客觀性原則是評價的前提,若違背這一原則,即使評價方法再先進、形式再新穎,也不會產生什么激勵功能。因此,我們在進行評價之前,必須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評價對象,以確保評價的實效。

    如: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孩子們經過預習,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就請了一個孩子來讀一讀,這個孩子有點膽怯的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課文。我沒有對他大力贊揚,說你讀得好之類的話,而是對他說:“孩子,你很勇敢,雖然讀得不流利,但很認真,這一點做得真好,希望你能繼續(xù)努力!笨粗蠋煙崆、期盼的眼神,孩子很高興地坐了下去,一節(jié)課都很認真地聽講并且積極地回答問題。

    2、對學生進行指導性的評價:

    評價應該體現引領、導向作用,使被評價者能明確自己的成功與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從中受到應有的啟發(fā)。

    如: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在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春雨給柳樹洗澡了,洗著洗著,小柳樹枝,軟了!睍r,我問孩子們:“小柳枝為什么會軟了呢?”一個孩子高高的舉起了小手,說:“老師,是因為春雨淋在柳枝上,把柳枝給泡軟的!笨粗⒆悠诖难凵,我沒有一味地否定他,而是對他說:“你能展開想象,這很好。但是,柳枝軟了,并不是雨水泡軟的,而是春天來了,柳樹接收了雨露陽光的滋潤,枝條慢慢地長長了,在風中飄舞,看起來就象是軟的!蓖ㄟ^老師的引導,不僅弄懂了問題,也激發(fā)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重慶市高新區(qū)石橋鋪小學陳莉】

    主動探索,發(fā)展思維,就要求課堂教學改變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局面,而要引導學生親自走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教師巧妙地把自己轉向幕后,把學生推到臺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唱好主角。與其說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不如說是發(fā)現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注重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決問題的途徑倡導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探究意識。

    例如,我在教學《柳樹醒了》一文時,在學生充分讀書的情況下,我采取表演的方式教學。請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其余學生朗讀課文,當讀到“春雷跟柳樹說話了”,扮演者便發(fā)出“轟隆,轟隆”的聲音。當讀到“小柳樹啊醒了”時,扮演者伸伸懶腰,揉揉眼,作醒的姿勢。當讀到“春雨給柳樹洗澡了”時,扮演者便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當讀到“小柳枝喲,軟了”時,扮演柳樹的學生的雙手當柳枝垂下柔軟地擺動。再通過反復誦讀,學生便能準確地掌握春天的特點,也能快速地達到背誦的程度。(其余幾節(jié)方法同類)可見,讓學生在讀中表演,學生興趣濃,有了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能自己探索新知,掌握規(guī)律,獲取新知。

    【浙江省杭州市和睦小學張敏】

    課堂可以是閑適的。盡情地說,盡情的笑,盡情地跳,盡情地想,沒有戒備,沒有憂郁。

    在張帆老師執(zhí)教的一年級語文課《柳樹醒了》中,她把棉絮分發(fā)給每一個學生,讓孩子們站到課桌上盡情地吹棉絮,找尋柳絮飄飛的感覺,那一刻,孩子們的心是舒展的,那份甜蜜,那份溫馨,隨著小小的棉絮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飄灑開來。我們不需要空虛的閑適,無所事事,四十分鐘生命時光在無聊中消逝得無影無蹤。

    【浙江省嘉興市實驗小學劉晶】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

    “樹立開放意識”這是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之一。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fā)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公園、田野中觀察春天里動、植物的變化,在教師引導下,按照課文的語言格式,匯報自己的觀察所得。

    開展這樣的拓展性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現代社會尤為重視對口語表達及語言交際能力。同樣的一件事由兩個口語交際能力有差異的人去完成,其效果大不相同。口語交際能力強的人,往往會事半功倍,而能力差一些的,則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們應積極利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展拓展性活動。

    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延伸。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