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當陽市廟前中心小學靳春娥】
〖給教學設計留點“空白”·從教師角色的變換出發(fā),體現(xiàn)合作、探究學習〗
新理念要求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知識的傳遞者。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富于變化的群體活動,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系處在不斷轉(zhuǎn)換之中。這種不斷轉(zhuǎn)換的關系,使得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現(xiàn)場性。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師生雙向合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教學中面對課案未涉及到的內(nèi)容,就不至于手忙腳亂,能根據(jù)學情靈活應變。
前不久,看了一位教師執(zhí)教《觀潮》的教學設計,感觸頗深。教師從“觀”字入手,“觀潮”的“觀”什么意思?抓住“奇”字,要學生仔細讀課文思考:錢塘江大潮,奇在哪里?經(jīng)過一番課堂討論,教師從學生的自由發(fā)言中因勢誘導,歸結(jié)出“潮來形奇”、“潮去景奇”,很快幫助學生理出了一條明晰的主線。接下來便讓學生順著這條思路具體的揣摩、品賞課文,教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把課文寫的最傳神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要把怎樣寫出了“奇”,好在哪里講清楚。于是學生們便在課堂交流中各展所長。這就要求教師更高層次的把握教材,預測學情,設想課堂學習現(xiàn)場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中心校柴金枝】
〖小學語文課堂“十字”教學法探究·善導〗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好這門學科,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獲取新的知識,對于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對于提高民族素質(zhì),都有重要的意義!
可現(xiàn)在有很多老教師從教多年,總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上,語文課難上,不知從何入手,過去那種分段,歸納段落大意,逐段逐句分析課文中心思想等教師包辦代替,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改革大潮中成長著的兒童。他們已不安于現(xiàn)狀,有著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喜歡和師生共同討論學習以及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的愿望。
為了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在提高民族素質(zhì)方面的作用,探索一條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其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我經(jīng)過多年實踐,探索出一條小語課堂教學模式:“善導、啟思、探究、放言、勵行”。它具有全面性、全體性、主體性、主導性、民主性、層次性、愉快性的特點。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善導:即善于引導。力求導之有理,導之有法,導之有效。我在受課中不是使令學生怎么樣,而是引導學生怎么樣。教師要一切為學生,為學生服務,對學生的學習適時點撥、引導。不是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是要尊重學生的特點,千方百計地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使學生學的生動、自由、有趣。
如:教學《觀潮》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想,試一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老師稍作提示:“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自己讀懂課文的!”在教師的鼓舞激勵下,學生學習熱情極高。他們有的借助預習提示和課后問題學習,有的利用以前學過描寫景物文章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還有的幾個同學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而教師則是他們的指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學生遇到難題可隨時提出來與教師進行交流。多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自然也就迸射出了許多靈感的火花,思維極其敏捷,學習興趣濃。課堂上出現(xiàn)了久違的瑯瑯讀書聲。經(jīng)過25分鐘自讀自悟,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中介紹的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而且通過討論、查資料、想象,結(jié)合在電視看過大潮直播節(jié)目等等,了解了許多書本中沒有介紹的內(nèi)容,如大潮成因,大潮的不同潮勢等,使每個學生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大潮的壯觀,讀得也是繪聲繪色,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整節(jié)課,沒有教師繁瑣的講解,沒有教師連珠炮似的發(fā)問,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可是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節(jié)很好的語文課呢?誰又能說學生的自學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聽說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呢?課堂上,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因為他們不用再擔心教師投過來的一個個帶刺的問題了,不用再害怕答不上問題時教師的責備或同學諷刺的目光了,而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啦!教師呢?也不用再絞盡腦汁地去設計一個個難、怪的問題為難學生了!而把大量的時間用來鉆研教材、學習業(yè)務、充實自己,以便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自己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育思維。這里值得強調(diào)的是善導并不是一言堂,滿堂灌,他是在學生不會而又想得到答案之時,教師及時點拔、引導。
【山東省濱州市實驗小學王廣春】
〖想象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培養(yǎng)語感〗
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眳问逑嫦壬仓赋觯骸罢Z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闭Z文能力的最高層次是語感能力。從內(nèi)容上看,語感包括語意正誤的感受、語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
語感的產(chǎn)生以感性為主體,離不開具體生動的形象。小學生的情感伴隨清晰的表象和理解的不斷深化。這就要求我們設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正確理解課文的語言形象。怎樣漸入佳境呢?“必須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保ㄈ~圣陶語)
《觀潮》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色。教學中,我運用幻燈、錄音和親切的導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逐漸變文字為頭腦中的“內(nèi)心視象”:“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登上了海塘大堤,眼前便是寬闊的錢塘江。隆隆的響聲越來越大,如山崩地裂。那條白線逐漸前進、拉長、變粗,白浪不斷翻滾,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眼看畫面,耳聽錄音,仿佛進入了其聲可聞、其景可觀、其物可及的境地,感受到大潮的姿態(tài)、氣勢,禁不住由衷地贊嘆其雄偉、壯麗,從而達到“使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豐富”的目的。
學生開始不會想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每當讀到這類有景有情有意的語言時,畫面便會一一浮現(xiàn),逐漸成為“永遠的情景”,語感會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敏銳。
【江蘇省常熟市塔前中心小學潘振玉】
〖談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想象與聯(lián)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兒童的閱讀活動,離不開其固有的生活經(jīng)驗,離不開想象與聯(lián)想,兒童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記憶儲存中能夠找到與他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組塊以后,才能夠進行匹配與識別,從而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顯而易見,離開了再現(xiàn)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一過程是無法進行的。
如理解《觀潮》一文中“山崩地裂”這個詞語時,多數(shù)學生都說是山倒塌,地裂開時發(fā)出的巨大聲音。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前幾天,我在電視中看到,美國紐約世貿(mào)大廈被遭飛機轟炸,我想倒塌時發(fā)出的聲音也應當是山崩地裂的!蹦憧,學生對這個詞的感悟不是頗有創(chuàng)意嗎?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高店鄉(xiāng)高店學區(qū)楊畈小學張紅梅】
〖利用電教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電教手段能變抽象為直觀,化虛為實,形聲并茂,圖象清晰、逼真,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賞其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享受中接受知識。
如教授《觀潮》一課,體會江潮來時壯觀景象,是教學難點。為了向?qū)W生直觀的展示江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制作五張復合、活動投影片:①外寬內(nèi)窄喇叭形的平靜江面;②在水天相接處出現(xiàn)一長條白線;③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④象白色城墻一樣的江潮;⑤象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的江潮畫面。教學時先單獨放映這五張投影片,并進行講解,然后一邊按順序連發(fā)續(xù)放映,一邊用收錄機播放江潮如悶雷滾動的“隆隆聲”。學生聽到了潮聲,看到了江潮從遠到近的動態(tài)變化,潮勢洶猛,橫貫江面、浩浩蕩蕩,猶如萬馬奔騰。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通過觀察潮聲、潮形、潮勢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潮的壯觀與雄奇。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壯觀,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湖北省黃石市沈家營小學肖青花】
〖應用網(wǎng)絡教學,實現(xiàn)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運用網(wǎng)絡教學,實現(xiàn)學的方式的變革·運用網(wǎng)絡教學,刺激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讓自己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有話可說,網(wǎng)絡給我們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觀潮》一課學完后,我安排學生來當導游,向各位介紹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場面,隨即播放一段大潮實拍錄像,學生觀看后,躍躍欲試,雙雙小手猶如雨后春筍般地豎起來了。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已完全和文章、畫面融為一體了。
【浙江省溫州市新橋第一小學董向東】
〖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燒云》、《鳥的天堂》、《觀潮》、《長城》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薄跋脊庹盏眯『⒆拥哪樇t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xiàn):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盎馃频淖兓瘶O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誘發(fā)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于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苯處熡美L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奎屯市一小王鳳琴】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我的幾點反思·保護學生可貴的求知欲〗
在課堂上的40分鐘里,學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懂得傾聽、思維活躍……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前提,在這個課題實施兩年多里,我特別注重學生求知欲的培養(yǎng)。
如:教《觀潮》一文時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錢塘江大潮來前的“聲”,大潮來時的“勢”和潮來后的“景”,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主動,時而摹聲,時而畫景,時而激昂地朗讀……這種對學習的渴望和熱情,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初衷,也是可貴求知欲的體現(xiàn)。
【湖北省蘄春縣漕河鎮(zhèn)第一小學龔紅霞】
〖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參與興趣·以境激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栽诮虒W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可以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進取動機,改善學習態(tài)度,實現(xiàn)“樂學”。我的具體做法是:
以境激趣:
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特點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情緒高漲、興趣倍增。例如,我在教學在《觀潮》一課時,播放了電視錄象《錢江潮》,再現(xiàn)了潮來之時由遠處的“一條細細白線”到近觀“白色城墻”的全過程,學生觀其形,聞其聲,領略了錢塘江潮“山崩地裂”、“浩浩蕩蕩”的磅礴氣勢。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在欣賞、品評、回味的亢奮之中,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湖北省利川市普庵小學張華玲】
〖淺淡電化教學在語文課教學中的應用·利用電化教學在語文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創(chuàng)設,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高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出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觀潮》一課的教學,通過視頻、音頻的引入,演示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景象。錢塘江那雄偉、壯觀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fā)出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向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