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 陸 霞
想到這一話題,最初源于觀看了一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錄像課《落花生》。在那堂課的教學中,教師非常大膽地對課文的內(nèi)容主旨、價值取向等都作了新的調(diào)整,讓學生辯論“在當今時代中,我們應該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在現(xiàn)今時代,我們要做一個既講體面又對人們有用的人。在習慣于以往教學中對課文價值固一甚至僵硬的把握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對課文原來還可以有否定有超越,而其形式是那么生動活潑,其結論又是那么辯證合理,我們不禁為之心動,以為這正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發(fā)揮師生雙方創(chuàng)造精神和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表現(xiàn)。
然而,當看到課堂上“花生派”在“蘋果、石榴派”的滔滔雄辯之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尷尬情景,看到在作者筆下作為一種美好而樸實象征的花生被灰溜溜地掃到了一邊之后,心中不覺又升上進心一絲困惑:這課文應該是這么理解的嗎?
重新拿起這篇課文來細細地讀一讀,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雖然在文中拿花生和別的水果做了一番比較,但其目的并不在于抑此揚彼,只不過是借了蘋果高掛的特征來突出花生深藏不露的特性罷了。而文章中“人要做有用的人”這一主旨的提出,則幾乎與上文的蘋果、石榴沒有任何關系。抓住這點大做文章,甚至于由此而否定這篇課文在當今時代的價值,豈非有失偏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那么作不語文教師,我們用什么去影呼并感染學生?毫無疑問,主要憑借的是課文,是課文的字里行間蘊涵著的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而這種內(nèi)涵,是要靠教師去深入領會并挖掘的。我們固然要提倡創(chuàng)新,但不可忘記,“求真”永遠是“求新”的基礎;我們固然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但不可忘記,尊重決不意味著肯定錯誤的(也包括有較大偏差的)理解和感受。
記得前不久我在上《丑小鴨》一課時,出現(xiàn)了這么一意外的插曲:在講了丑小鴨不堪忍受他人的嘲笑、欺侮而毅然離家,經(jīng)受了重重的磨難而始終沒有屈服之后,我滿懷激情地引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丑小鴨終于迎來了春天,迎來了幸福的生活可是這個環(huán)節(jié)還沒有來得及展開,一個學生的提問就使整個課堂頓時陷入了僵局:“丑小鴨本來就是一只小天鵝,它如果不離開家,雖然會受到別人的欺侮和嘲笑,但是等第二年春天它長大了,不出會變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鵝嗎?那時它不也會過上幸福生活嗎?”剛剛還為丑小鴨的不幸而嘆息、為它的堅強而感慨的學生們一下子愣住了,我也頗有“挨了當頭一棒”的感覺──按照這個觀點,剛才的學習、朗讀、體驗不全毫無意義了嗎?這篇課文的積極意義還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但是這位學生的說法從某種角度來看又是正確的。怎么辦?
短短的風秒鐘之內(nèi),我迅速地將自己課前地本文的題解分析過程作了一次回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這篇課文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小天鵝長大后毫無疑問就成了大天鵝,這是其生長的規(guī)律。而作為文學作品,它的意義當然決不在于介紹這種生物常識。從作者創(chuàng)作它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本意來看,它帶有自傳性質,主要是針對當時封建出身集論的批判,表達了對人的價值的肯定。作者在原文的末尾寫了這樣一句話作為總結:“出生在鴨窩里也沒有什么關系,只要你來自一天鵝蛋!边@一觀點在現(xiàn)在仍有其積極意義,但要真正領會這其中包含的深刻含義,需要廣博的閱歷和深邃的思考,不是三年級小學生所能及的,一旦把握有偏,那就真成了畫虎類犬了。而在綜合分析了課文本身體現(xiàn)的價值取向、社會發(fā)展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三年級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后,我將本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方面的目標定位在感受并接納丑小鴨那種追求自尊、面對困境始終不屈服的精神上。
理清了上面的思路,積極引導的教學策略同時便形成了:不有讓學生用學習自然學科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這篇課文,而必須引導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方式來學習課文。于是,我隨機設計了一個小小的討題:如果丑小鴨一直甘心生活在那個鴨窩里,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欺侮,即使第二年長大了,它會成為一只真正的天鵝嗎?同時給予思維方式的指導:想象那時的丑小鴨會是什么樣子的。小組討論不到3分鐘,幾乎所有的小組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那時的丑小鴨最多也只能是一只白鴨子!彼麄兊拿枋鰳O為形象:“它長長的脖子是耷拉著的,無精打采,毫無自信!薄八某岚虻痛怪,根本沒有飛起來的量!薄八┌椎挠鹈钏啥鑱y!薄八耐仁擒浫鯚o力的。走起來抖抖索索。”“它的眼睛也是鴨子的眼睛,而沒在天鵝的神采!薄喈敿葱〗Y:“失去了尊嚴,沒有經(jīng)過磨練的丑小鴨即使長大了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白天鵝,因為它缺少的是一顆天鵝的心。那樣它當然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生活!
這一個小插曲前后不到5分鐘,卻使學生和我都受益匪淺。在學生,他們不僅深刻地領悟了文章的內(nèi)涵,鍛煉了思維能力,而且得到了一次情感陶冶和思想啟迪的機會。于我,則是深化了一個認識:語文教師自己必須深刻地領會課文內(nèi)涵,把握好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教學的形式可以千差萬別,教學中的新意可以無處不在,但如果脫離了這一基礎,那我們的觀點再新、形式再活,恐怕也只會收到南轅北轍的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