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勝利小學 陳松法
我在執(zhí)教《將相和》中的“澠池之會”。我抓住了學生愛分勝負的心理特點精心設問,并讓學生圍繞問題充分展開討論,激活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xiàn),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我首先設問: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在澠池之會上,趙王和秦王究竟誰戰(zhàn)勝了誰?這個問題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矛盾,課堂里一下子像炸開了的油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的說戰(zhàn)成了平局,有的說秦王勝了趙王,有的說趙王勝了秦王。面對這種爭論不休的局面,我沒有一釬定音,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分小組進行討論。變爭論為討論,結果學生意見得到了統(tǒng)一,大家都認為在澠池之會上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緊接著我又追問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爭著發(fā)言。生甲:“課本上說秦王沒占到便宜,我推想一定是趙王占到了便宜,所以我認為趙王勝了秦王!鄙浚骸摆w王為秦王鼓了瑟,秦王也為趙王缶,但秦國是大國,強國,趙國是小國弱國,因此可以說是趙王勝了秦王!鄙骸斑有,趙王鼓瑟是秦王讓他做的,而秦王擊缶是趙王的手下藺相如讓他做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趙王勝了秦王!鄙。骸拔沂菑臉菲鞯穆曇糁新牫鰜淼模髀曇魞(yōu)雅動聽,趙王鼓的是勝利之歌,而秦王擊缶的聲音像敲”破罐子的聲音一樣,所以我覺得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
我感覺這個教學片斷的成功之處是:
1、設問抓住了教材要點,又符合孩子主心理特點,啟發(fā)性強。
2、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濃,老師僅說了三句話,而其余都是學生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答問。
3、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的答問令耳目一新,正像執(zhí)教老師說的那樣:“這樣的答問是我始料不及的,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大有潛力可挖。”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