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洪瀨第二中心小學吳秋菊】
〖延伸課外形成積淀〗
教學中我們更多重視的是課堂教學的導入,對收束則重視不夠。固然,巧妙的導入,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作用。而收束在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教學中可嘗試著進行以下設計:
例如教學完《少年閏土》一文,學生意猶未盡,很是關心故事的下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教學的有利契機,指導學生課后閱讀魯迅先生寫的小說《故鄉(xiāng)》。這樣一來,可以促使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未知,通過節(jié)選而閱讀全篇,以此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一定的文化積淀在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油然而生。
【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小學王兆地】
〖“奇思妙想”話“想象”·進行故事續(xù)寫,發(fā)揮想象〗
想象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補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對于故事結局留有想象空間的課文,應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推測可能產(chǎn)生的新結局。這樣,故事讀寫成了供學生發(fā)揮才能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分析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我、閏土和父親可能會說些什么,學生就會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閏土和“我”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感人場面。學生想象力一旦被激活后,個個都成了妙語連篇的說故事能手。
【浙江省義烏市朝陽小學虞淑華】
〖拓展延伸感悟創(chuàng)新·“空白”“跳躍”處想象〗
成功的語文教學課堂,不可能沒有想象的參與。想象給思想長上了一對有力的翅膀,可以讓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章由于行文的需要,對某些內容往往寫得十分簡潔,甚至省略不寫,形成“空白”“跳躍”之處。引導學生對這些“空白”“跳躍”之處進行拓展填補,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好方法。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我在引導學生概括出閏土的人物特點后,針對“我”(魯迅)的外貌課言語中只字未提這一“空白”設計了拓展性訓練:閏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潑,樣子十分可愛。但是課文中沒有寫到“我”是怎樣的形象?學生紛紛描述“我”的形象。有的說:“我”是一個臉色蒼白,頭戴一頂小瓜皮帽,身上穿件絲綢小馬褂的小少爺;有的說“我”的身體肯定虛弱,是個弱不禁風的人,因為“我”整天呆在高墻大院中死讀書,連門都不出;還有的說:“我”整天呆在高墻大院之中,整天不干活,所以臉又白又嫩,肚子一定也大大的。顯然,經(jīng)過學生這暢所欲言的想象填補處理后,無論對文章內在的邏輯和審美價值的認識,還是在語文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是想象填補之前所不不可比的。
【福建省南安市琉塘中心小學劉愛國】
〖閱讀教學中推想能力的培養(yǎng)·空白、跳躍處推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文章由于行文的需要,對某些內容往往寫得十分簡略,甚至省略不寫,形成空白、跳躍之處。引導學生對這些空白、跳躍之處進行適當?shù)奶钛a,不僅是訓練學生表達和思維能力的好方法,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載體。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我在引導學生概括出閏土的人物特點后,針對“我”的外貌課文中只字未提這一空白,設計了如下訓練:“閏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潑,形象非?蓯邸?上дn文中沒有寫到‘我’是怎樣一個形象,你們能不能根據(jù)‘我’的生活經(jīng)歷來想象一下‘我’會是怎樣的形象?”經(jīng)過學生短暫的思索,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推想“我”的形象。有的說:“我”是一個臉色蒼白,頭戴一頂瓜皮帽,身上穿一件絲綢小馬褂的小少爺;有的說:“我”的身體一定不很好,來一陣風說不定就會被吹倒,因為“我”整天呆在高墻深院中,連門都不出;有的說:“我”整天呆在高墻大院中,連門都不出,所以臉又白又嫩,整天不干活,肚子一定是大的。(眾生大笑)
顯然,經(jīng)過這一填補處理以后,學生無論對文章的內在邏輯和審美價值的認識,還是在創(chuàng)新思維及語文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是填補之前所不可比的。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白塔小學崔淑芳】
〖開放的課堂無限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增加自主實踐活動的機會〗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是現(xiàn)代教學論的基本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少年閏土》時,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選擇方法與全班同學交流。學生有的用演示裝彈弓捉鳥的過程;有的用畫圖,表示學懂了這段文字;有幾個同學合作,分角色朗讀“看瓜刺猹”這一段,表現(xiàn)理解的深度……實踐使大家認識到:學生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動探究、理解、欣賞、評價,能力提高很快,學習效果好。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青銅峽市第三小學李曉錦】
〖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質疑問難,合作交流,挖掘自主學習的潛力·合作學習〗
蕭伯納曾風趣地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各自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梢,主動汲取、相互補充的合作學習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個性差異及互補原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每個同學都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收獲,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態(tài)度,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課文要求學生認識“少年閏土”是個怎樣的人。按照一般的理解,少年閏土是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nóng)家少年。然而在教學中,我沒有用這種模式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在討論中讓他們自己感悟。學生的看法不同:有的學生認為少年閏土項帶銀圖,手握鋼叉的樣子憨厚可愛;有的則認為,少年閏土過于巴結他的少年東家,太過于炫耀自己的農(nóng)家知識,不太惹人喜愛……雖然學生的理解過于片面,但畢竟是他們自我感知的結果,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認識,同時也把“一般看法”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與自己的感悟結合起來認識閏土,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深刻。在課堂上通過討論釋疑解難,使學生獲得眼、耳、手、腦、口的充分解放。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形成一種和諧民主的氣氛,增進了相互間的感情。
【天津市麗苑小學齊歡】
〖把握情感主線,追尋創(chuàng)造理想的語文課堂·走入生活,激發(fā)情感──課堂因生活而燦爛·結合切身實際,聯(lián)系生活〗
當今的語文教材中很多遠離了孩子們的生活的需要,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課堂里,沒有融合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單調、乏味。失去了生活實踐的情境和樂趣。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把二者有機的整合起來,和學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聯(lián)系起來,做到真正觸及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教學《少年閏土》“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一段時,我在學生領悟少年魯迅當時狹隘的、單調的、無奈的生活現(xiàn)狀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積極關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反思,提出:“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與少年時代魯迅的生活相比有什么異同?”“與少年閏土相比有什么異同?”“你們期盼這樣的童年嗎?”“說說你的童年是怎樣的?“結合切身實際進行比較,使學生對文本、對生活、對自己、對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對生活、對生命就有了自己的體驗。
【浙江省海寧市雙山實驗學校朱陳琴】
〖語文教學要充滿生命活力·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語文學習回歸生活的本真,就是能引發(fā)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獲得與文本、與生活深層的心靈對話,讓語文的綠色在生活的調色盤里幻化出五彩繽紛的圖畫。
教學《少年閏土》“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一段時,我在學生領悟少年魯迅當時狹隘的、單調的、無奈的生活現(xiàn)狀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和反思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與少年時代的魯迅相比有什么異同、與少年閏土相比有什么異同?我們期盼這樣的童年嗎?通過比較,使學生對文本、對生活、對自己、對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對生活、對生命就有了自己的體驗!教學中,將文本的學習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整合起來,能真正觸及到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促使學生認識生活、正確地生活。語文教學就是要求能觸及學生的心靈,能觸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否則語文就是灰色的!
【江蘇省金壇市華城實驗小學薛法根】
〖語文,因生活而燦爛〗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著就是為了學習語文。為了能詩意地生活,就離不開語文給予的精神營養(yǎng)。如果離開了生活的意義,語文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價值。然而,語文教學恰恰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上、課堂里,沒有融合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單調、乏味,失去了生活實踐的情境和樂趣。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必須和學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教學中,我自覺地將文本的學習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整合起來,真正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
教學《少年閏土》“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一段時,我在學生領悟少年魯迅當時狹隘的、單調的、無奈的生活現(xiàn)狀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和反思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與少年時代的魯迅相比有什么異同、與少年閏土相比有什么異同?我們期盼這樣的童年嗎?比較,使學生對文本、對生活、對自己、對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對生活、對生命就有了自己的體驗!語文學習回歸生活的本真,就能引發(fā)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獲得與文本、與生活深層的心靈對話,語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調色盤里幻化出五彩繽紛的圖畫,語文因生活而燦爛!如果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不能觸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語文就是灰色的!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實驗小學徐小平】
〖淺談閱讀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在多元質疑中培養(yǎng)反思意識〗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問題為基本點,因此,反思性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從教學實踐中我們知道,在引導學生的反思過程中,學生的問題一般多為零碎型、廣雜型、簡單型的等。因此,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要訓練學生自己讀書或通過查詢解決;對于零碎、廣雜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梳理,教給學生梳理的方法,逐步形成提問能力;對于梳理后有價值的提問,教師可以讓學生及時地進行批注或以書面作業(yè)的形式留存下來。在閱讀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激起學生主動思索的積極性。學貴有疑,學生提出問題就是其積極思維的結果,是進行閱讀反思的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是這樣做的: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按照自我提問的方式進行思考:⑴我理解了課文中的哪些生字詞?用上了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⑵我讀懂了哪些內容?我從文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從這些重點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⑶我找出了不懂的詞、句、段了嗎?我把不懂的地方努力地試著解決了嗎?解決不了的應怎樣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呢?……在課堂上,我們讓學生自問“我的朗讀是否精彩”“我的理解感悟是否正確”“我的語言表達是否貼切生動”……學完課文后,我們讓學生自問,我學到了什么?我學會了嗎?我會學了嗎?我有哪些成功經(jīng)驗和不足教訓可以總結?……這一次次的自我提問,正是學生閱讀反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并且隨時通過檢查促使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調整、控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通過自我提問這種形式,反思了自己的閱讀過程,提高了閱讀的質量。而且在反思中學會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與超越。要讓學生遇疑不慌,處疑不驚,不受課堂時空限制,教師要因疑引疑,設疑質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成為學習中不可替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如執(zhí)教《少年閏土》時學生質疑:“閏土和‘我’為什么從此沒再見面?”教師本可以當場解疑,但我建議學生課后去借閱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xiāng)》,指明解答的方向或方法,鼓勵學生課后去查找資料,探求答案,顯然更為有效。把疑惑重新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已去感情,去反思這個問題,從而從文本的出處去找答案,學生學習的《少年閏土》就有了源頭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碑攲W生再把視線回歸到原文,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忻城縣城關鎮(zhèn)第二小學何江玫】
〖學習伴隨我成長·向實踐學習〗
成就自我的每一天,讓反思成為習慣。反思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對問題進行反復、嚴肅、執(zhí)著的沉思,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如在《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中,有一個學生提出“閏土見識不廣”的看法,原因是“閏土只知道鄉(xiāng)下的一些事,不知道城里的事”。這背離了教學設計,但很多學生都有這個看法,怎么辦?我只能抓住“!在閏土的心中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苯M織學生自讀課文,都進行小組討論,從中感受到在“我”眼中閏土的見識是很廣。課堂上,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思路,使教學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由此我總結出,在教學中,教師的思路應順應學生的學路,尊重學生的想法,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問題,完成教學任務。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實驗小學孫海燕】
〖抓住心理特點做好研究性學習·用好玩心強合作意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從小就在自個兒玩中學會了獨立探索、研究;在與同伴一起玩中學會了分工合作,品嘗到了“合群”的樂趣。同“游戲”有內容、角色、規(guī)則、輸贏一樣,研究性學習也有專題、分工、方法途徑和成果形式,而且同樣是重“過程體驗”,同樣離不開與伙伴的合作。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又需要學會與同伴合作。相比之下,現(xiàn)在的學生更需要強化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精神。對于天性好玩的孩子們來說,巧妙的利用好他們的玩心,讓“玩”與“學”有機結合,學的過程能滿足其玩心,玩得有利有益,將會使學習事半功倍,還能教會學生“會玩”。
在《少年閏土》一課的七個小專題研究學習中,其中有一個專題研究的任務是根據(jù)“閏土捕鳥”片斷的描寫,自己制做捕鳥器,并介紹、演示、解說。結果有四個小組選擇了這一專題,他們大都是些平時愛玩的學生。正因為這個內容符合了他們的心理,所以合作得非常成功,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他們自評談感受時由衷地說,只有認真配合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見,這次學習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學徐麗梅】
〖新鞋要穿老路也可走·“發(fā)面”原理王老師用“發(fā)面”原理一詞很形象的說明了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學語文的特點〗
“人在幼年期、兒童期、少年期記憶力非常強,而理解力卻很弱。隨著年齡增長理解力逐漸變強了,相反記憶力卻在減弱。因此學習語文就要在小學、初中階段多多閱讀、背誦一些精美的語料。尤其是背誦,這個時候不必要求他們全部理解,應充分利用兒童記憶的最佳期,能記多少就記多少,多多益善。不理解就不理解,囫圇吞棗就囫圇吞棗吧,吞下去就行。就像發(fā)面一樣,當時沒有什么明顯作用,但是若干年后就會“發(fā)”起來,聽說讀寫自然而然地變得文從字順,曉暢通達!弊寣W生從小就多背書,在背的過程中能不自覺的形成語感,對于后期的聽、說、讀、寫訓練有很大的幫助。但我不贊成囫圇吞棗式的背誦。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除了極個別記憶力很強的學生能夠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很快的將課文背誦出來并能保持相當長時間的記憶,大部分學生如果對課文不理解就很難記住,就像數(shù)學上如果沒有弄明白整個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很難記牢記熟公式并能夠將其靈活運用的。在教學中我常常覺得按照教材的要求用1~2課時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幾乎做不到。
就拿《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設計來說吧:短短80分鐘我們要讓學生學習生字、了解四個部分的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四句話、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并練習、讓學生讀課文至少三遍、給學生留10~20分鐘時間自主學習或小組交流或全班討論。時間都讓大量的分析課文給占了,學生幾乎沒有當堂背誦課文的時間,然而在課堂上進行即時背誦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種方式。
【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qū)前沙河小學張靜】
〖給學生預留創(chuàng)新的時空·適當延長提問的解答距〗
心理學上把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的過程,稱為解答距,根據(jù)解答距的長短、深淺把問題分為四個等級。一是微解答距,學生看書即可回答。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問學生:“閏土的外貌怎樣?”書上有“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等內容,學生回答不必動腦筋。二是短解答距,答題與課文內容有些變化,不是照本宣科回答問題。如問:“從閏土的外貌看,他是怎樣一個人?”學生需要通過理解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個健康的農(nóng)村孩子的結論。三是長解答距,它需要綜合有關知識來解題。如問學生:“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學生需要通過對“我”和閏土的生活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比較分析,才能認識到“我”對自己所處地位的不滿,對農(nóng)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有較高的難度。如要求學生根據(jù)“我”的身份,對照閏土的外貌,想象“我”有怎樣的外貌。
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開拓學生的智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又一個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問題,要求學生靜心聽,齊聲答,而且希望學生都按教師事先想好的答案來回答,就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所發(fā)展的只是機械的被動的“應答性行為”,與我們所要培養(yǎng)的具有主動創(chuàng)新精神的“探究性行為”的人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考慮適當提高解答距的等級,多設計一些長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問,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進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當然,提問也不能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高得多數(shù)學生難以企及。提問的解答距應控制在大部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或者能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把較長解答距的提問分解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依靠學生的努力,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高一級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第一實驗小學胡敏敏】
〖讓學生在課堂上“亮”起來·開放合作,發(fā)揮孩子的個性特質〗
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討論,則顯得更能激起學生生命意識的欲望。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一位教師提出“當時的社會,如果要你選擇,你想做閏土還是做課文中的‘我’?想做閏土的坐在左邊(稱正方);做“我”的坐右邊(稱反方);要求:⑴先在組內討論,準備充分的理由。⑵在爭辯過程中,當你覺得被對方說服,可改變你的選擇,并變動座位!辈欢嗑茫p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有人喜歡做閏土,因為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社會,正是閏土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小時候自由自在的閏土,可以捕鳥、撿貝殼、刺猹、看跳魚兒,多有趣!反方也提出:閏土雖然自在,但他沒能受教育,是個野孩子,太無聊了,這樣能行嗎?哪像“我”,盡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養(yǎng)……這位教師對學生的爭論作出及時的肯定,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同時建議大家課外好好地去讀一讀魯迅寫的《故鄉(xiāng)》,讀了以后會對閏土和魯迅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會深刻地了解當時的社會。
【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露水河鎮(zhèn)河小學王茂勤】
〖淺談小學語文課的預習·明確預習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在小學語文中,每篇課文的內容是不同的,而預習中給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預習時,首先要閱讀預習中的內容。這樣不但從預習中逐步了解到該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而且從中知道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解決哪些問題,便于做到胸中有數(shù)。
其次,根據(jù)預習要求,認真閱讀課文。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邊讀邊思考。如有一時并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待上課請老師解決。例如:《少年閏土》一課的預習中,有這樣的要求:“‘我’和閏土是怎樣認識的?他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事情,把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逼鋵嵾@三個要求,也是要求我們學習課文必須弄懂的。那么,“我”和閏土是怎樣認識的?這一問題通過閱讀基本上可以解決,但有的不一定可以弄清楚。這就要反復多讀幾遍課文,力求理解。確實不理解的做上記號,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切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山西省永濟市教育局王震亞特級教師】
〖讓人物動起來──談動作描寫〗
動作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xiàn),描寫好形象逼真的動作,對于突出人物的性格作用很大。比如,在《少年閏土》一課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灘,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里,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用了“捏”“刺”“扭”“逃”四個形象的動詞,描述了少年閏土刺猹的動作和猹逃跑的行動,表現(xiàn)了少年閏土的風采和猹的狡猾,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