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中心小學 朱 筠
師: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課文主要寫了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況。
生2:我讀懂了本文主要寫了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總理生活簡樸;第二方面是總理工作勞苦。
(評析: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薄澳阕x懂了什么?”這一問變被動為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消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
師:哪些句子反映了周總理工作的勞苦?請自讀課文,找出來并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
生1:“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厚的一疊文件,說:‘我今晚上要批這些文件……’”我讀了這句話覺得總理太辛苦了,這么厚的一疊文件要在一個晚上批好,那不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嗎?我平時做作業(yè)到八、九點鐘就累得想睡覺了,總理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師:請你帶著你的感受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2:“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問我一兩句!睆倪@句話中我明白了:周總理批閱文件很認真,這么認真地批閱這么多的文件,而且是在一個夜晚,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我真的很佩服周總理。
師: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生3:“夜很靜,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總理才審閱完……”這句話中的“相當長”這個詞足以說明總理工作的辛勞。
師:讀出你的感受。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劃出來的句子。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閱讀既是語言實踐活動,同時又是一種心理活動,需要學生用心去感悟,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揣摩,才能體會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一設計,通過學生的自讀感悟,使學生體會到了總理工作的辛勞, 從而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師:剛才我們采用“一讀,讀句子;二談,談感受;三讀,讀出感情!钡姆椒ǎ瑢W了描寫周總理工作勞苦這部分內容,下面請同學們也用這個方法自學描寫周總理生活簡樸的內容,可以小組討論、交流。
(評析:學習課文的目的不僅是理解課文內容,而是憑借課文描寫的情境學習語言文字、學會運用,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對“工作勞苦”這一內容的學習過后得出的這一閱讀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生活簡樸”這一內容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師:作者為有幸看到總理一夜的工作而激動不已,那么,其它日子周總理是怎樣工作的?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1:“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不久的1967年春天的廣交會上,紅衛(wèi)兵要砸爛廣交會,總理輪流找各派紅衛(wèi)兵談話,做他們的工作,30小時沒離開現(xiàn)場,沒停止談話。勸說紅衛(wèi)兵,接著又連續(xù)工作70多小時,前后達100多小時,沒睡一次覺,沒休息一刻。
生2:就在總理身患癌癥后,有次總理又是工作30多小時沒休息,警衛(wèi)員急得沒辦法,只好想出各種點子讓總理休息。
師:同學們講的很感人。再請大家看看1974年3月27日周總理身患重病時他的工作安排:
下午三時起床
下午四時與尼雷爾會談
晚七時陪餐
晚十時政治局會議
晨二時半約民航同志開會
晨七時辦公
中午十二時去東郊迎接西哈努克親王和王后
下午兩時休息
師:從剛才的故事和這張表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1:我感覺到總理不是一個夜晚這樣工作的,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
生2:我明白了總理身患重病時工作日程還排得這樣滿,平時就更不用說了。
生3:我想高聲對全世界說:“看啊,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總理,你們有這樣的總理嗎?”
(評析:運用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感悟,從而產(chǎn)生真情,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語出學生之口,情發(fā)學生之心,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