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實驗小學 南 虹
真正的訓練,是沒有時間的界定,沒有明顯的標志,它是在對話交流中生成的,它是在情趣激發(fā)下形成的,它是在期待的學習氣氛中促成的,它是在平等民主的對話中使三維目標達成的。試看人教版十二冊中的《一夜的工作》教學案例,顯然會看出訓練的奧妙之所在。
一、抽象變形象
如何使抽象的語言變?yōu)樾蜗蟮?ldquo;活化”語言,這是眾多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標。如我在講“不是……而是……有時……有時……”的句式時,便利用現(xiàn)場資源進行訓練,既增加了情趣,也增加了形象感。
師:請同學們用“不是……而是……有時……有時……”句式說一句話。
(同學們犯愁。)
師:我先說,何於俞同學讀書真認真,她不是走馬觀花地讀,而是字字入目地讀,有時圈圈畫畫,有時加些批注。於俞,你也說一句,可以講身邊的同學,也可以講我。
生:老師聽我們發(fā)言極為認真,他不是不動腦子地聽,而是絞盡腦汁地聽,有時發(fā)表評論,有時露出滿意的笑容。
……
二、單維變?nèi)S
傳統(tǒng)的訓練之法,抓住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進行反復咀嚼,練是到位了,但學生乏情乏趣,如同嚼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更是與訓練披著兩張皮。試看以下輔導的一位后進生的朗讀。
師:我先請一位平時回答問題較少的同學來說說。從哪句話看出總理工作的勞苦?
生:“總理看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文件。”
師:可以,你讀正確了。再讀一遍,你會讀得更流利的。
(生再讀。果然流利了。)
師:你不僅讀得正確,還讀得流利。說說哪兩個詞說出總理的勞苦?
生:“一尺”、“一疊”兩詞可看出總理的勞苦。
師:你能把這兩個詞讀出來嗎?
(生讀,終于讀出了一定的感情。)
師:你成功了!祝賀你……從不敢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味,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知識、讀書與分析能力,做人的自信,學習的情趣都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了體現(xiàn)。
三、復雜變簡單
許多教師抓住了一個訓練點,反復練,把學生也練糊涂了,訓練與課堂氣氛逐漸脫節(jié)了,最終上成了純粹的“訓練課”。把一個簡單的東西如同滾雪球,越弄越復雜。面對小學生,我們必須把課堂擴散出的容量在課尾時做一個“收攏”。
(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已掌握。)
師:總理的精神,作家何其芳說了,但老師也想說兩句。
出示:
一碟()()當點心,
一個()室放光明。
字字入目()文件,
通()達()為人民。
師:詩并不完整,想請同學們幫忙完成。
該題濃縮性極強,與其說是一首詩,不如說是對全文的高度概括。是對兩節(jié)課來學生腦子里的知識一個“聚攏”、一個“提練”。
四、共性變個性
在普通訓練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設計“你想對總理說些什么?”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風采。
師:剛才,何其芳與老師都對總理稱頌了一遍,同學們肯定也想對總理說幾句心里話。別急,看完圖片后,你會說得更好。
(出示:周總理關心各界人士的圖片。)
師:假如你是圖中當年的郭鳳蓮、少年兒童、災區(qū)人民,看到總理來關懷你,你會說些什么?盡量用上學過的詞語、格言、詩句。
五、定時變時時
一節(jié)課里,老師總是會設計一兩處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其實不然,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分時段與次數(shù),它自始至終都在訓練,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如第一課中“讀了本文,你懂了什么?用文中詞語來說說”的設計,著力于學生感知全文與遣詞造句的訓練。第二節(jié)課中后進生讀的指導,著重朗讀訓練;“不是…… 而是……有時……有時”的造句,著眼學生表達的訓練;課尾“你想對總理說什么?”致力于學生個性張揚與學以致用的訓練……
然而,這種訓練要掌握得有理、有節(jié),讓無聲無息的訓練在孩子充滿情趣的求知中悄然而過,讓孩子的三維目標在自始至終的訓練中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