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北京新春舊俗

    (清代北京竹枝詞)一書,描述了從清初康熙年至清末宣統(tǒng)年間北京的風土人情,其中不少詩詞真實地、形象地反映了北京春節(jié)前后的情景和習俗,像祭財神廟、逛廠甸、白云觀“會神仙”以及大糖葫蘆等等,可見這些習俗由來久矣!

    五顯財神廟:

    北京春節(jié)舊俗,正月初二“祭財神”,這一天的生活情趣全是圍著錢眼兒來轉,那一年只開放一天的五顯財神廟,更是熱鬧非常。

    財神廟地處廣安門外,一清早廟門外就擠滿了人,其中貧富皆有,都焚香朝拜,默祈賜財。貧者希望得到錢財,改變自己生活的困境;而富者則希望財源茂盛,錢要越聚越多。廟會上還有許多臨時趕來做生意的攤子,以賣“紙元寶”和”絨花”的居多。人們拜完財神回家時,都要買上幾串“紙元寶”,認為這是從財神那兒借到的錢財,因為借的是元寶,所以不惜重價,賣者都是一口價,買者也不還錢,還有些手藝人用金紙做成馱著“聚寶盆”的長馬駒,價格更高,買的人迷信“金馬馱聚四方財”,也就不怕花錢了!敖q花”是北京婦女過節(jié)時愛戴的小頭飾,財神廟上賣的絨花只有“!、“喜”字和“聚寶盒”,買絨花也是不能討價還價。這一天來廟上香的人都要買上幾朵絨花,戴在頭上興高采烈地回家去,這就叫“帶福還家”。

    逛廠甸:

    廠甸,是舊日春節(jié)期間城內最熱鬧的地方了,地處外城的琉璃廠,每年正月初五開市,會期10天,此習俗一直延續(xù)到本世紀的60年代。廠甸不同于其他廟會,除了有各種風味小吃和應節(jié)的玩物之外,最大特點就是突出了文化特色,上自文玩字畫、舊書碑帖,下至手工藝品、民間玩具,應有盡有。琉璃廠原就是字畫、古董、舊書的集中地,出售仿舊的復制文物,能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您若不十分內行,可能把假的仿制品買回家去,還真容易上當。當年北京城內經營古董、玉石、珠寶、舊書的商人,在廠甸期間都趕來擺攤,東琉璃廠內的“火神廟”就是這一行人的集市。此廟現(xiàn)已改為文化館了。

    琉璃廠口外,往北路邊搭有許多暖棚,這都是賣字畫的棚子,棚上萬四周裝有玻璃窗扇,可使棚內采光充足。棚內擺著茶桌,桌邊放有方凳,罩著藍布凳套,四周掛滿了名人字畫,供人們欣賞選購。當然,這些字畫也有假冒的。一般人只是進棚來看個熱鬧,來此購畫的也不乏其人,過去北京人家中都喜歡掛上幾軸字畫,以示文雅。那時一般字畫售價不貴,即使受薪階層人士也能買上一兩軸;當然,真正名家字畫或古畫,價值仍很昂貴,買者也絕非一般人家了。

    大、小沙土園一帶是古舊書市,這地方較別處人要少些,多是一些讀書人。攤上各種書籍、各類版本都有,常?梢栽诖税l(fā)現(xiàn)很有價值的圖書。書攤主人待人極為客氣,看您有意買書,他會主動趨前攀談,就書的版本、裝幀等方面都能講出獨到的見解,他們對于自己的行業(yè)都是很通曉的。

    噗噗噔(兒)與大糖葫蘆:

    “噗噗噔(兒)”、“琉璃喇叭”和“大糖葫蘆”,是舊日北京過年特有的三樣應節(jié)之物,它們只有在春節(jié)時才出現(xiàn)在廠甸、白云觀等廟會的攤子上。

    ‘噗噗噔(兒)”,“琉璃喇叭”(北京人俗稱牛兒喇叭)都是孩子們玩的吹器,民間用土法琉璃(玻璃)吹制而成的。噗噗噔(兒):形如倒栽的葫蘆,葫蘆口很長,約為葫蘆自身的一倍,底部極薄,有棕、綠兩色,分大、中、小三種,玩時嘴對著葫蘆口,往來呼吸吹氣,口中之氣就鼓蕩葫蘆底,發(fā)出“噗噔(兒)、噗噔(兒)”的響聲,“噗噗噔(兒)”也就因此而得名。

    琉璃喇叭:形如長管,約有丈余,管前是一小喇叭口,管后是嘴吹之處,先要用挫刀將琉璃管挫一缺口,再把斷面打磨光,以免扎嘴,玩的時候嘴對準缺口用力吹,氣口要悠長婉轉,喇叭就發(fā)出“哩咯(兒),哩咯(兒)……”的尖銳響聲。孩子們都很喜歡玩“琉璃喇叭”,常常幾個小伙伴聚在一起比賽,看誰吹得響亮,吹得氣力最長。這悅耳的“叫春”聲,劃破了寒冬寂靜的天空,給人們帶來了幾分春意。

    大糖葫蘆:是用北京附近山區(qū)出產的大“紅果”(山里紅)串成的,大的有一丈多長,小的也有五尺左右,頂部插有紅綠紙旗,紅果上粘滿了白白的麥芽糖,紅白相間,十分喜人;另有一種粘糖稀的,表面有一層半透明的糖衣,有點像冰糖葫蘆,但不如其脆,吃起來有點粘牙。這一串串紅紅的糖葫蘆,給節(jié)日的市場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氣氛,逛廟會的人都爭相搶購。逛完廠甸扛著大糖葫蘆回家,也成了當時一種風俗了。

    至今,只有大糖葫蘆尚且可見,“噗噗噔(兒)、“琉璃喇叭”連同廠甸早已不見多年了。

    春燈:

    廠甸市上有許多出售春燈的攤子,舊日北京的春燈豐富多彩,燈的內容都是預祝好年景、吉祥如意之類的喜慶說話,像“年年有余”燈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燈用較厚的紙染上品紅、品綠顏色,再剪成頭、身、尾、鰭等各部份,用粗針扎上魚鱗紋,在魚身上寫上“吉慶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話。把紙糊成筒狀,頭、身、尾各部用線聯(lián)在一起,里面點以小蠟燭,燭光透過針孔和魚身連接的縫隙,灑下閃爍的光點,非常有趣,真像一尾歡跳的鯉魚。

    “走馬燈”是春燈中另一種,屬“碰絲燈”,是孩子們最愛玩的。燈呈長方形,用漿稈扎成四框,兩旁糊以彩色“粉蓮紙”,前面用彩紙剪成圖案,糊成上空下實的戲臺形,在下邊畫上人物,頭、手臂等用厚紙剪成,加以彩畫,再用鐵絲將其安裝在人物的身上,上邊有用紙彩畫的人形,燈內有紙傘,下燃蠟燭,燭焰噓傘而轉,帶動鐵絲機關,下邊人物的頭、手、腳就會連連擺動,上邊的人形也徐徐旋轉。也有的在下邊糊以白紙,紙傘立柱上扎有剪影人物,借燭光映在白紙上,好像是在看“影戲”。題材很多,有“魚龍變化”、“貍貓撲鼠”以及火車、輪船等等,還有“點頭羊燈”、“搖頭獅子燈”、“擺尾金魚燈”,都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春燈攤毗鄰的一般是民間手工藝品攤,這些攤子五彩繽紛,羅列有致,這里有“風車”、“空竹”、“風箏”、“影戲人’、“江米人”、“毛猴兒”、“鬃人”等等。這些都是民間藝人自己扎制的,出于生活所迫,促使民間有才華的手藝人在春節(jié)以藝糊口,無形中廠甸就成了一次民間藝術展覽會了。

    白云觀廟會:

    北京有道教最大叢林白云觀,現(xiàn)在西便門外,每年逢正月初一開廟,至十九日為末廟。中間還有兩個重要活動,一是初八日順景”,二是十九日“會神仙”(也就是“燕九節(jié)”),它會期最長,也是春節(jié)時舊京又一熱鬧去處。當年,北京四下環(huán)以城墻,去白云觀要出城,有南、北兩路可走,南路出宣武門經西便門可到白云觀;北路出阜成門過吊橋順月壇墻外往南,走三里多地即到白云觀。那時交通不便,所走都是鄉(xiāng)間土路,在城外護城河橋頭有“趟兒車”和毛驢以代步,大部分人仍是步行,一路上塵土飛揚,到了白云觀人都快成“土猴”了。進廟前總要拍了身上的塵土,以示不敢褻讀神靈。廟前廣場是各種趕廟會的攤販,那里還站著十多個人,男女皆有手持紅、綠布樣子。您一進廟他就跟在身后,輕輕給您彈身,嘴里不住地念道:“大叔、大姑,您賞幾個大子兒吧,您一年都順順當當?shù)!蹦缓闷瀑M幾文錢。他一接到錢也就轉身回去再等下一個人。要是遇到了“鐵公雞”(一毛不拔的人),他會重重抽上兩撣子,嘴里還要咒上兩句。當然他也不是見人就去撣土,還要看來人的衣著是否華麗有錢。

    廟前做買賣的,無非也是些應節(jié)的商品,這里有風味小吃。風車、大糖葫蘆、噗噗噔(兒)。還有“套圈”的地攤:在地上用繩子圈起一塊方形地面,擺上各種犯人、泥狗等玩具,大泥人有一尺五六高,小泥人也有兩寸左右,大泥人在后,小泥人在前,分行擺好,套圖的人花上一角錢能買十個藤圈,以后物價飛漲,藤圈也就變成一角買五個或四個圈了。圈做得很小,直徑約有10至12公分,體又輕,且有彈力,玩的人站在繩子外,看準自己喜愛的玩具,拋圈去套。套中的玩具,作為“彩頭”歸拋圈人拿走;套不中,這一角錢就真打“水漂兒”了。因為圈困太輕,不用力拋,到不了目標,往往提前落地了;用力過大,圈圖碰到物體就會被彈開,很少有套中的。但玩的人套不中仍不甘心,往往花上好幾角錢也未必能套中。后來有套磁碗的,碗底朝上擺成寶塔形,這就更不容易套中了。也有人套中后還要再買圈,賣圈的人會笑著對您說:“得了,大忙的日子,您再到別處逛逛。我這是小買賣,別誤了您買別的!贝蠹抑缓靡恍Χ。

    “順星”與“會神仙”:

    白云觀廟會期間,每日來逛廟者甚多。尤以初八、十九兩日來人更多。初八是“順星”,人們來到順星殿,找找自己的本命星宿,看看一年的吉兇禍福,以求諸事“順心”。十九日是“會神仙”,也就是“燕九節(jié)”,這是廟會的最后一天,所謂“殘燈末廟”,來人就更多了。照舊時的說法,這一天各路神仙都要變化成俗人降臨塵世。這種愚人的把戲,也鬧出不少笑話:如看到人群中有一破腿的乞丐,其臟無比,卻認為這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下界了,人們拜倒叩頭,口求神仙慈悲。而乞丐靈機一動,順口答應說了一些含混不清的半截子話,大家反認為這是“仙機不可泄露”,趕忙掏錢布施!吧裣伞睕]慈悲了凡人,凡人反而慈悲了“神仙”,真是“個個真人只要錢”。

    在剛進入白云觀的地方,有一座漢白玉石橋,橋兩旁有方池,上繞石欄,兩地下各有一洞,一在橋下向東,一在橋下向西,都砌有石券門、石抗,洞口各吊有一木制銅錢,錢中方孔還有一銅鈴,這就是民間稱為“窩風橋”和“擋風洞”的地方,這兒還有一段離奇的傳說呢!

    也不知是那個朝代,來了一位西域的番增,看到這白云觀氣勢雄偉,香火極盛,心中非常嫉妒,就有意要破白云道場的風水。經過多年募化,他在觀的正南方興建了“黑風寺”,其意是黑風可驅散白云。觀中道士知道了都很憂慮,不知如何能抵擋這股黑風。有位云游來此的得道全真,主張在觀前修建“窩風橋”,再挖“擋風洞”,就可破此“黑風”。觀主一聽此計甚好,于是就照計修建了橋和洞。果然黑風被阻,白云觀香火更盛,黑風寺卻氣數(shù)已盡,年久失修而倒塌了。黑風寺在哪兒?沒人知道,也說不上來,只能姑妄言之、姑且聽之了。不過,這洞口的金錢,每年都吸引眾多游人。

    打“金錢眼”是為了求得一年的吉利、順當。廟前有數(shù)輛獨輪木車,車上有成串的大銅錢,想打金錢眼者在車上可以購買銅子,如能用銅錢投中方孔中的鈴鐘,就會聽到“當啷”的鈴聲,這是個可喜的“吉兆”,一年都會諸事如意。這又是觀中道士一條進財之道,晚上關廟后把撒在地上的銅錢收集起來,第二天仍可出售,這賣銅錢的與觀中道士本是一回事。洞內還有老道“坐關”,在蒲團上跌坐不飲不食,都說他們是修行得道的活神仙,要不大冷天怎么不怕凍呢?但人們哪里知道這洞中背風,道士只要吃飽穿暖了是不怕冷的。

    白云觀中的“老人堂”,也是逛廟人愛去的地方。西路角門外,有幾間低矮的房子,炕上坐著幾位年老道土,人人都是白發(fā)長須,人們好奇心大,總愛問道士:“今年高壽?”一道上便隨口答:“我還小呢,今年97歲了。”再問那幾位?有位說105歲,另一位說110歲,又有說剛剛過了120歲的生日。瞧,一位比一位歲數(shù)大,全是長壽仙翁。離“老人堂”不遠有畜圈,內有老豬、老羊,也都是長命之物。反正這些也無法查證,不過是仙家洞府,乃是長壽境地罷了。余下廟內還有磁碗確山、摸石猴,就連廚房也是人們愛去看看的地方。據(jù)說,過去“燕九”這天白云觀施舍饅頭,每個足有12兩重,不分僧道俗家,趕上的每人兩個,趕不上的則只有干瞪眼了。

    現(xiàn)今的白云觀,經過整修,正以新的面貌對外開放。而過去的舊俗,已經成為過去。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