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匆匆》到底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教育局教研室 吳紅蕉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六年級下冊 > 匆匆 > 《匆匆》到底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人教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精讀課文《匆匆》,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經(jīng)典散文。這篇課文設(shè)計的預(yù)習提示是:“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辈痪们埃业叫熘萋犐蜿柺袑嶒瀸W校的高俊巖老師執(zhí)教《匆匆》,學生認為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并說文章的第三段回答了這個問題。高老師肯定學生“抓得很準”。對此,筆者不以為然。

    首先,我們看文章的第三段有沒有回答“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這個問題!叭サ谋M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接下來,文章描寫時光如何地匆匆而逝。為了把空靈抽象的時光蹤跡具體化、知覺化,作者擷取日常生活必需的“洗手”“吃飯”“睡覺”等等具體瑣事,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賦予時光以生命,讓時光“從小盆里過去”,“從飯碗里過去”,“伶伶俐俐地從身上跨過,從腳邊飛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我”無可奈何,只有“掩著面嘆息”,“但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時光不因你的悲哀和無奈而有半瞬停留。這第三段中的每一句話都緊扣“匆匆”二字,具體描寫日子“怎樣地匆匆”,怎樣地稍縱即逝,沒有一處文字寫了日子一去不復(fù)返的原因,如何能說這一段回答了“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這個問題呢?

    那么,文章的其他部分是否回答了這個問題呢?文章第一段用對比手法寫出日子一去不復(fù)返的特點。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唯有時光不再,去了,就一去無回。到哪兒去了?“是有人偷了他們罷?”“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作者尋尋覓覓,在尋覓中流露出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惋惜。第二段作者寫自己的八千多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表達了無限的感慨。最后作者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結(jié)果是明確的,他不甘心“白白走這一遭”。結(jié)尾一句,照應(yīng)開頭,突出了作者對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綜觀全文,沒有一處文字回答了“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其實仔細想來,問題并不僅在于文章“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還在“能不能”回答。時光就是一去不復(fù)返了,至于“為什么”,誰能回答?如何回答?不能回答也是無需回答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作為問題提出?歸根到底,“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根本就不是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的問題。這一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逝去年華的惋惜,對時光不再的無奈。“問”只是一種修辭手段,目的是使這種心情表達得更加強烈,更易引起我們的共鳴。這句話與其說是向我們提出問題,毋寧說是作者面對似水流年的一聲長嘆。這聲音,在中國文學史上何其熟悉!春秋時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漢末曹孟德,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碧拼畎,把酒而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自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薄@些經(jīng)典詩文與作者的這一聲長嘆不是異曲同工嗎?

    那么,作者在文中到底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文章緊緊圍繞“匆匆”,細膩地刻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寫了作者對逝去日子的惋惜,對時光不再的無奈,對虛度年華的悔恨,對短暫人生深沉的思索。所有這些,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在轉(zhuǎn)瞬即逝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復(fù)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度過自己的日子?作者的回答是鮮明的:“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白白走這一遭?”連用兩個問句,既表達作者自己不甘心虛度此生,也告誡讀者“來到這世界”不能“白白走這一遭”,這才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既然“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一句,不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問題,那學生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誤讀呢?原因很簡單。“預(yù)習”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本文一定有問題提出。依據(jù)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大凡有問題提出,必要有“問句”出現(xiàn)。帶著這樣的閱讀期待走進文本,果然發(fā)現(xiàn)文章首尾兩處出現(xiàn)“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句中的“聰明的,你告訴我”顯然是“向我們”提問,提出的問題當然就是“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了。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閱讀錯誤很正常,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關(guān)鍵是教師要能作出準確判斷,及時抓住這個錯誤,把它作為一種生成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fā)和利用,引導(dǎo)學生認真閱讀文本,走進作者心靈,在辨誤的同時完成對文本思想性及藝術(shù)性深層次的感受,使這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jīng)典散文成為兒童人生永遠的風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