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明
落日,蒼鷹,暮色,群山,我們在這樣的背景襯托下,戀戀不舍離開陜北,奔向秦晉峽谷,去尋找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壺口瀑布。
汽車沿盤山路爬行,秋風蒼涼沉寂,黃河浩蕩東流。我們的心緒還沉浸在陜北高原,沉浸在溝壑縱橫,如詩如畫,如泣如訴的風景中。陜北,貧窮,閉塞;陜北人,頑強,質(zhì)樸。一如腳下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滿民族全部的輝煌和苦難。當我們離開陜北,走近壺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壺口雖然赫赫有名,但我的感性認識是從五十元人民幣上開始的。五十元錢背面圖案,就是萬馬奔騰的壺口瀑布。
黃河從約古宗列開始,從涓涓溪流,有容乃大,匯成蔚為壯觀的大河。她從龍羊峽走出,變得奔涌渾濁,像暴怒的雄獅,東沖西撞,給兩岸人民帶來幸福,更帶來無盡痛苦。我們沿黃河一路采風,心情上總體是壓抑悲壯的。壺口是黃河最壯觀的景色,我們急迫地欲領略她奔騰咆哮、千軍萬馬的氣度。
車窗外,杳無人煙,屋舍稀落,斷垣殘壁,瓦礫成堆。車拐過最后一道山梁,黃河從視線中消逝。驀然,一股驚天動地的聲浪鋪天蓋地而來,黃河以雷霆萬鈞之勢,吶喊著迎接我們這群不速之客。車停道旁,喧嘩停止,蒼茫暮色使我們看不見黃河之水,只能靜靜地用耳,準確地說是用心,聽黃河母親的傾訴。
上古,黃河奔瀉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暢,橫溢流淌,黃河成為不可抗拒的洪災。大禹用疏導之法, 劈開呂梁山,鑿開龍門,給后人留下名聞遐邇的壺口瀑布。
翌日清晨,我們走近壺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氣勢所震撼。黃河之水顯得寬宏博大,奔放無羈。此時,我才知曉李白為什么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壺口兩旁,山巖斷裂,赤裸畸形,筑成兩條堅固峰帶,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濤從遠方滾滾而來,驚濤拍岸,金液飄蕩。霧氣蒸騰,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陽光照耀下,橫跨兩岸。黃水萬頃,赤身裸體,無拘無束,慌不擇路,在秦晉峽谷奔突涌蕩,左回右旋,掀起團團浪花、泡沫。
壺口河槽錯落,巖石犬牙交錯,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馬分尸般撕碎水層,犁開波面。云騰霧裹,澆入壺口,擠入龍槽。黃河雄渾博大的身軀突然被痙攣收縮,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時,黃河畔上,氣流在抖動,山在搖晃,大地在顫栗!奥曊鹚氖,煙霧濺濕人”。天和地斑斕的色彩和聲響都消失了,黃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巖漿,發(fā)出無盡的雄偉轟鳴。
久居都市,偶爾踏青,已習慣于風花雪月,小橋流水。猛然被蒼涼悲壯激越的悲歌一擊,心靈為之一振。你聽,黃河之水低沉狂叫,像沙場將士的喘息,有雄壯,有陽剛,有激昂。兩岸群山和游客,靜默傾聽。一切在這里都停止、凝固了,只有黃河奔流。她在青藏高原成長,在內(nèi)蒙古沙丘壯大,在歷經(jīng)九曲回腸的磨難后,又被投入十里龍槽,她在生命的壓抑中,帶著生命的重負,在跳蕩中完成生命的格斗。
古時,黃河兩岸交通閉塞,水運興旺。壺口落差太大,龍槽水流湍急,貨船無法穿行。商船至此,靠人力推拉,在旱地行駛。四下望去,這里還殘存著幾百孔窯洞,舊時戲臺依稀可辨。據(jù)說,清朝年間,這里碼頭有商號幾十家。船公唱歌,纖夫喊號,別有風致。逝去了,這一切已成歷史陳跡。清代一名士曾在此寫道:“名山大川,歷萬古而不復其舊,勝區(qū)名都,逾數(shù)年而或異其名,萬古不變者,壺口是也!
壺口瀑布西畔,陜北一片莽莽蒼蒼,游人三三兩兩。東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燈火閃爍,游人如織。同一條黃河,“東邊日出西邊雨”。遙想當年,兩岸碼頭紅紅火火,人聲鼎沸,真使人有滄海桑田之感。壺口瀑布寬度達千米,主瀑難以接近。同行的女記者忙于錄音,價值幾千元的照像機掉進龍槽,轉(zhuǎn)眼無影無蹤。壺口瀑布,煙波浩浩,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當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寫下中外馳名的《黃河大合唱》歌詞。
面對壺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薄独w夫的愛》不能在壺口唱,你只能高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壺口瀑布,觀之,如萬馬奔騰,聽之,似驚雷行空。浩浩乎,中華民族之文化;蕩蕩乎,中華民族之精神!
提起黃河,許多中國人的眼前都會展現(xiàn)出一幅奔騰恣肆、濁浪滔天的畫面,那就是壺口瀑布,它已經(jīng)成了黃河形象的代表。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的心就是在這里驟然被奔瀉的瀑布所征服,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大合唱》的。本文為我們描繪了壺口的壯闊景色,不但寫它的波濤洶涌的氣勢,振聾發(fā)聵的聲響,還寫它深厚悠長的歷史,游人如織的現(xiàn)在。
【有關(guān)資料】
壺口瀑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是我國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縣城西南25公里的黃河壺口處。黃河巨流一路奔騰,在山西和陜西交界處曲折南流,到山西吉縣與陜西宜川一帶,被兩岸蒼山挾持,約束在狹窄的石谷中。滔滔黃河,到此由三百米寬驟然收束為五十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后跌落深槽,便形成落差達50米的壺口大瀑布。
壺口瀑布的寬度和高度雖然都不算大,但是其流量卻相當可觀。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時僅150至300立方米,這時河面冰封,細流涓涓,給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凍,秒流量驟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時達3000立方米,這時,巨流夾著大量冰塊沖擊而下,如獅吼虎嘯,震天動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間,這時,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樣直射蒼穹,剎那間,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細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霧;金秋雨季,千溪萬壑之水匯聚,河水流量劇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連成一片,這時洪波怒號,激湍翻騰,聲如奔雷,景象極為壯觀。
古時,這里有“旱地行舟”“飛鳥難渡關(guān)”之說。原來,過去來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壺口,人們都得在岸畔拉纖繞行;至于迎風展翅的飛鳥,因為瀑布呼嘯震天,云煙迷漫,驚嚇得也不敢飄然而過。由此可見瀑布之驚險、磅礴。
(選自1994年11月25日《北京日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