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鞏店鎮(zhèn)鞏店中學 夏飛
在封建社會,一個臣子想要勸諫至高無上的“圣明國君”革除弊政,除害興利,談何容易,有時甚至惹禍上身。韓愈這位文學泰斗、一代名相,就是因為在諫迎“佛骨舍利”事情上的“一封朝奏”,使他在衰朽之年遭受“夕貶潮州”的無情待遇,不僅“欲為圣明除弊事”的良好愿望化為泡影,而且連自己的朽骨將存何處也不得而知。
而鄒忌,這位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丞相,卻有一次成功的經(jīng)歷。他不僅讓齊威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意見,而且還讓齊威王主動公開地號令全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比绱瞬痪幸桓竦貜V開言路,真可謂是“虛懷若谷”了!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見了,也怕自愧不如了!
一樣的丞相之于國君,一樣的良苦用心之于國家;不一樣的勸諫效果,不一樣的個人命運和遭遇。難道就是因為韓愈不走運,碰到了專橫昏庸的唐憲宗,而鄒忌幸運地遇上了從諫如流的齊威王嗎?非也!事實上,唐憲宗與齊威王,在本質(zhì)上沒有多大差別。這就不得不為鄒忌精妙的說理藝術(shù)所折服了。
首先,鄒忌說理時采用了避實就虛的策略。從《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可以看到,齊威王納諫令初下之時,朝廷上下是一番“群臣講諫,門庭若市”的景象。由此可見,當時齊國的政治根本算不上清明,很多弊政顯而易見,有目共睹,只不過誰也不敢貿(mào)然開口提出罷了!設(shè)想,假如此時,丞相鄒忌將種種弊政羅列出來,給齊威王上一個萬言書,結(jié)果會怎樣?可以想象,鄒忌的一番慷慨陳詞,痛則痛矣,快則快哉,真可謂是壯懷激烈,但收效未必就佳,弄不好連小命也難保!好個鄒忌,真不愧是策士中的高手,只字未提齊國當前的弊政,而是大談該天早上自己經(jīng)歷的一樁閨房秘事──
我自覺良好,于是意欲與城北徐公──齊國第一美男子比美,然而又不太自信,于是叫來自家的妻、妾、客,一一詢問,妻、妾、客是異口同聲贊美我,抬舉我,差一點讓我飄飄然起來!不料,當城北徐公真站到我面前時,我卻自愧……
這樣的一樁閨閣秘史,親切而有趣,足可令滿朝文武及齊威王開懷一笑,而就在這開懷一笑中,齊威王已經(jīng)不知不覺而又無可抗拒地落人了一個邏輯的陷阱。
其次,鄒忌說理時采用的是舉重若輕手法。國有弊政是重,一個男子美不美為輕;國君受蒙蔽不明是重,比美時受奉承而自以為是為輕。鄒忌十分巧妙地將這重與輕的差別抹去,在笑談當中,在戲謔當中,在閨房秘史營造的輕松的氛圍當中,切入了正題。以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聯(lián)想到齊威王在宮中的地位;以自己初時的飄飄然,聯(lián)想到齊威王在國家政治上的“自信”。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而且十分有力地闡明了齊威王廣開言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鄒忌說理時設(shè)置了溫柔的邏輯陷阱。鄒忌將自己受蒙蔽歸于“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求于臣”,這樣,對于受蒙蔽的人──鄒忌自己,不僅絲毫無損面子,反而還是一種光榮,是強者的表現(xiàn)。同樣,齊威王的受蒙蔽,也就是因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這樣,齊威王受蒙蔽,也就成了他王者權(quán)威的一個自然明證,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一份榮耀!好大喜功的齊威王面對鄒忌設(shè)置的“溫柔陷阱”渾然不覺,怎能不龍顏大悅,于是乎當著滿朝文武痛痛快快地答應:“善!
鄒忌的邏輯陷阱是:
因為“臣之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有求于臣,所以臣在比美中受蒙蔽”。從而推出“因此受人私,受人畏,受人求則必然遭受蒙蔽”的結(jié)論。(2)進而對比“今齊之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弊甚矣”。
這里是兩個連續(xù)的三段論邏輯推理,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破綻,第一個邏輯推理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此他的結(jié)論是不可靠的。然后再拿這個不可靠的結(jié)論做大前提進行第二個邏輯推理,得出最終結(jié)論,看似無懈可擊,實則不可靠。但被鄒忌的溫柔陷阱沖昏了頭腦的齊威王又怎能覺察得到?就算事后清醒明白過來,那也只有捶胸頓足的份兒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