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東風西路小學 黃泳莉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2、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
3、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自主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感悟詩意。
【教學過程】
一、引舊入新,激發(fā)興趣
導入:我們學過許多首李白的詩,誰能背?(《靜夜思》《夜宿山寺》《獨坐敬亭山》等。)
大家背得真熟,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號稱詩仙現存詩900多首風格飄逸、豪放,想像豐富、氣魄雄偉)
1、李白五歲時就開始讀書寫字,讀了很多書,二十六歲起離鄉(xiāng)遠游,走了大半個中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暢游廬山后寫下的。(板課題)
2、現在我們就和李白爺爺一起來到廬山上,跟他一塊去看壯觀的廬山瀑布,好嗎?
二、檢查預習
1、李白爺爺又是怎樣夸廬山瀑布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打開書76頁,注意讀完詩以后再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幾遍,開始。
2、剛才同學們讀得真認真!瞧,可愛的字寶寶也說要和你們交朋友了,趕快讀一讀。
誰來讀?(糾正字音)
開火車讀。
全班齊讀。
3、去掉拼音行嗎?男女比賽讀。
4、能給這些字找找朋友嗎?
全班讀一讀這些詞。
三、學生自讀,品詞析句
1、生字讀得這么準,真棒!下面同位互相聽聽詩也讀準沒有?注意同位讀的時候字音讀準沒有,詩句讀流利了嗎?(板:準、流利)
2、你的同位讀正確了嗎?誰來說?
全班讀一讀這首詩。
3、那你們能說說李白爺爺站在哪里看瀑布的呢?(解題)對,所以題目用了“望”字,非常準確。
4、現在請你們自由讀詩,在不懂的地方劃上“?”。
5、誰來說說你有哪些地方不懂?(課件:整首詩)
⑴“香爐”是什么?(香爐指的是香爐峰。這座山峰的樣子像香爐,所以叫香爐峰。)
“生紫煙”是什么意思?(陽光透過蒙蒙的水氣,好像燃起了紫煙。)(生:升起)
師: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氣透過陽光,呈現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多么美麗的景色!你能把它讀得那么美嗎?邊想象邊讀這句詩。
⑵“掛前川”是指什么?用“象”說一句完整的話:
師:對呀,李白真不愧是個浪漫的大詩人,隨著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象一條大河掛在前面。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能一覽無余。誰能讀出這種壯觀的氣勢?
這樣如詩如畫的境界,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色,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一、二句。
⑶“三千尺”指什么?
(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三千尺”不一定是個準確的數字,主要是突出山勢很高。)
“疑”指什么?(象、好似、可能是、如同、就像是)(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落九天”是什么意思?(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
6、看到這么壯觀的瀑布,要是你是李白爺爺,你想說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7、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請你用“!……真……”這個句式來夸夸它吧。ㄕn件)
8、確實,這首詩中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我們再體會一下,作者寫出了紅日、青峰、紫煙和白色的瀑布,色澤鮮明,多么美麗!你們在頭腦里,一定能勾畫出一幅絢麗的圖畫。這首詩,充分表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詩人借此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你們再小聲讀幾遍,看誰能背下來。
(個別背詩)
9、背得真不錯。那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有一天,李白來到廬山上……”,先小組練練吧!
個別匯報。
五、總結
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品味到了詞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詩人大膽夸張、想象手法運用的啟發(fā)。
六、作業(yè)
用你手中的筆,寫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詩;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你想象中的壯麗雄偉的廬山瀑布圖奉獻給大家,讓老師和同學們與你同分享創(chuàng)作的愉悅。小詩人,小畫家們快快行動吧!
【總述】
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成長、學會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一是鼓勵質疑,引導發(fā)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自主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角,意味著個人獨立學習、主動探究,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方式、獨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
二是恰到好處地運用討論、探究等學習手段。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這種氛圍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們的語文課要允許討論,允許實話實說,甚至允許有爭論,有保留意見!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
三是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任何學習方式,都要有一個習得的過程。要把協作、探究、發(fā)展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需要,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