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臨滄市云縣愛華鎮(zhèn)河灣中心校 馬坤
《再見了,親人》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四組中的第14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戰(zhàn)士離朝回國時,與朝鮮人民在車站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本文是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話別的口吻寫的,語言豐富生動,情節(jié)十分感人。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四個部分來說課。
【說教材】
根據(jù)教材編排意圖,本組教學內(nèi)容圍繞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這一訓練重點編排,《再見了,親人》,是訓練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的好課例。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懂得中國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互稱親人。
2、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教具準備〗
大白紙,馬克筆。
【說教法】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十六個字: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小組工作、學法指導。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jié)課,主要選用“ 自學探究”式教學方式,采用討論、講授、質(zhì)疑,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修訂版《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的機械練習,“自學探究”是《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倡導的適合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啟發(fā)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和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
【說學法】
《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終身學習,生活的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授統(tǒng)的被動的多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中,做到“教學做”合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常生養(yǎng)成自動、自學、自得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真情實感。
【說教學程序】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本節(jié)課劃分成5個環(huán)節(jié):
一、談話導入
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為學習課文墊定基礎。
二、檢查預習
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通過讀,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你知道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懂的?通過學生回答,以學定教。
三、傳授過程
1、精講、精讀讓生自由朗讀課一自然段,想想大娘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哪些事?
2、還可以從哪些詞語體現(xiàn)出大娘對志愿軍的愛?
3、句式比較,把反問名換個說法。
4、加強讀的訓練。
5、總結學法。
四、交流點撥
在理解詞語的時候,把詞語放入情境中,相機指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根據(jù)學法、學習說出不懂地方。
五、總結評價
根據(jù)板書,逐一指導學生說出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板書的設計】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主要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物作為典型的代表,我的板書設計,主要根是他們?yōu)橹驹杠姂?zhàn)士所做的事情來設計板收淺顯易懂,學生通過板書加深對課文理解。我認為板書主要是為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服務,所以在板書的設計上,也沒有追求太花哨的設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