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xué)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第一課時
一、默讀:要求整體感知
二、整體感知
1、籠統(tǒng)提問:
──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
2、啟發(fā)提問:
──為什么小時候會把放風(fēng)箏看成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fēng)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三、再默讀:要求細致理解
1、遇生字生詞,看注釋,查詞典:
注音:蜈蚣()瑟()縮
解釋:伶仃憔悴肅殺訣別嫌惡苦心孤詣。
2、遇疑難問題,思考鉆研,解決不了的打上問號。
四、朗讀
五、質(zhì)疑
將問題分為四組,1~2段的疑問為一組,3~4段的為一組,5~8段的為一組,9~12段的為一組。
六、內(nèi)容研討
學(xué)習(xí)方式:四人一組,合作研討,教師“蹲點”。抽兩組代表向全班報告,有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加以評述。
第一組問題: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引導(dǎo)法:比較北京與故鄉(xiāng)放風(fēng)箏的時令,理解“驚異”之情?聪挛乃貞浀摹熬竦呐皻⒌囊荒弧,注意末段所說的“悲哀”,理解“悲哀”之情。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么說春天“久經(jīng)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
引導(dǎo)法:提示一下,作者把風(fēng)箏看作春天的象征。
第二組問題:
1、第3段、第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么感情?
引導(dǎo)法:專讀有關(guān)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2、對“我”的描寫,流露了什么感情?
引導(dǎo)法:專讀有關(guān)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七、朗讀前四段
八、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xí)”一①②。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討
第三組問題: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為什么說“不幸”?
引導(dǎo)法:把“我”分為明理之前的“我”與明理之后的“我”,可以理解為什么說“不幸”。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xué)到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品質(zhì)?
引導(dǎo)法:朗讀體會;調(diào)動直接與間接的生活經(jīng)驗。
第四組問題: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引導(dǎo)法:從正面思考,在魯迅先生看來,被虐殺的一方應(yīng)該怎么樣才是對的?
2、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之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引導(dǎo)法:從正面思考,魯迅先生正面的主張是什么?
二、朗讀全文
三、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憔悴可憐模樣。
2、_______________吐蕾。
3、__________________嚴冬的肅殺。
4、呆看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神。
5、______________,他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高興得跳躍。
6、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在塵封的什物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很驚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獲秘密。
10、這樣苦心孤詣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____________,論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
四、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xí)”之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