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第七中學 李曉娟
【教學目的】
1、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4、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教學重點】(多媒體出示)
1、課文的結構方式“概說──評說”。
2、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教學難點】(多媒體出示)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講讀法、活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時候,奶奶給你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請一名同學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多媒體出示圖片)傳說月宮中不僅有嫦娥,還有捧酒的吳剛,還有搗藥的玉兔,你們想到月亮上去會會他們嗎?
(影片資料)1967年7月21日,人類登上了月球,人類的這一偉大壯舉肯定是全世界的重大新聞,今天就讓著名的小記者任瀟同學領著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球上瀟灑走一回。
二、登月過程
1、掃除文字障礙:(多媒體顯示)
⑴暢談:盡情地說。
⑵昂首挺立:仰著頭直立著。
⑶遙遙在望:形容距離遠可以望見。
⑷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整體感知:
⑴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你讀懂了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簡單復述。
⑵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閱字典,弄清讀音和意義。
3、再次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多媒體出示)。
⑴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⑵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小記者采訪:
⑴登月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多媒體顯示)
①升空前的準備(3、4段)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段)檢查、點火、升空、飛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級火箭脫落的錄象)
③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段)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⑵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多媒體顯示)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通電話。(播放宇航員登陸月球后的錄象、圖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時間)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喜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4、精讀課文,依時間順序列事件進程表。(多媒體顯示)
時間事件進展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火箭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xù)上升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火箭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xiāng)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20日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11點51分20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階梯,登上月球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5、討論、質疑,小記者繼續(xù)提問:(多媒體出示)
⑴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文章中精確地運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⑵登月有什么意義?
討論并歸納: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⑶人類登月球應如何做到保護太空環(huán)境,從文中找到有關涉及環(huán)保的句子。
6、拓展延伸:
⑴出示楊利偉的圖片,小記者請同學們說說有關楊的事跡,看誰說的最多最詳。(多媒體顯示)
⑵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詩詞、對聯、謎語很多,小組比賽誰記得最多。
三、老師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四、布置作業(yè)(多媒體顯示)
1、根據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2、繼續(xù)查找有關月亮的知識好在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的奧秘》一展你的風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