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王翠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這兒正值什么季節(jié)?(秋季)你能回憶起我們以前學過的關(guān)于秋的詩句嗎?(枯藤老樹昏鴉、霜葉紅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憂傷的、哀怨的、令人頓生惆悵。可在勞動者的眼里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喜慶的日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讀課文,注意下列問題
1、找出詩中共描寫了幾種景物?
2、思考這幾種景物組成了幾幅畫面?
3、通過畫面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明確:
1、詩中寫了露珠、伐木聲、幽谷、鐮刀、背簍、竹籬、瓜果、江面、冷霧、網(wǎng)、烏桕葉、槳、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抒發(fā)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4、略。
三、品讀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1、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2、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答案參考: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gòu)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jié)吻合。
“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yīng)!坝螒颉币辉~虛實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們學習了優(yōu)美的詩歌,欣賞了美麗的畫面,下面就該我們描繪我們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為題寫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詩的形式來寫)
五、作業(yè)
摘抄以秋為內(nèi)容的文字,并做點評。
【板書設(shè)計】
農(nóng)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
少女思戀圖(夢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