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中學 陸海峰
【教學目標】
1、知識認知目標:
⑴識記、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⑵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⑶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形成目標:
⑴學習本文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多角度、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⑵通過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養(yǎng)成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情感培養(yǎng)目標:
⑴通過學習本文,領略春天的美。
⑵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要讓孩子們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擁抱大自然。
⑶培養(yǎng)學生珍惜青春,為理想而奮斗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反復朗讀,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聯(lián)系實際,寓情于景,學會方法,提高能力。
【目標達成策略】
突出文章“細”和“美”的特點。初進中學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時常比較粗疏,課文中的細筆細繪可作為范例,給學生以啟發(fā)。適當?shù)攸c撥、引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形象美、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情味美。教師重點講讀一兩段作為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的對象、描寫的順序、描寫的方法、描寫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獨立分析,鍛煉分析能力。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天過去是什么?春天是絢麗的,她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fā),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倍拍恋摹督洗骸分杏校骸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边@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那么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我們在學習《春》時,更多地是了解感知作者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于景物之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課文美讀,賞析涵泳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⑴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⑵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②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③具體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④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2、學生感知性朗讀,朗讀時注意情感的把握。
其他同學評說朗讀情況,互談感受。
學生理清文中的思路,勾勒輪廓。
盼春(殷切、喜悅)
繪春(清新、溫暖)
春草圖──草報春──生機勃勃
春花圖──花爭春──—百花盛開
春風圖──風唱春──—和風吹送
春雨圖──雨潤春──—輕柔寧靜
迎春圖──人迎春──—喜悅希望
頌春
3、研讀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⑴自主研讀:
問題組:
①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示例: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xiàn)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巴低档亍睂懗隽瞬唤(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巴低档亍币p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春天是含有深情的感覺。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xiàn)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⑵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完成下表:從特征、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各圖的特點。
名稱特征角度(順序)寫法修辭春草圖嫩、綠、多、軟由物到人正面與側(cè)面結(jié)合擬人春花圖多、艷、甜由高到低虛實結(jié)合排比、比喻春風圖和悅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擬人、比喻春雨圖細密、輕盈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動靜結(jié)合排比、比喻相同點: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順序和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語言生動,滲透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作用:其他四幅春景圖很好地襯托了迎春圖,為寫迎春圖作鋪墊。
⑶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①揣摩句子中修辭方法的作用。
②品味加點詞語的表現(xiàn)力。(比較加點的詞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叫)著──“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烈的氣氛,繪聲繪態(tài),表現(xiàn)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野花散在草叢里(開)──“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準確地寫出了薄煙的高度。
三、互動釋疑,體驗拓展
1、質(zhì)疑交流:閱讀了本文,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小組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2、體驗反思:
⑴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個冬季,當春天來臨時,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偷偷破土而出會是怎樣的情景?(可用第一人稱小草的語氣,說出對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沖破泥土的阻隔的驚喜。)
⑵迎春圖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意,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偉人胸懷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開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讓我們以關漢卿的話為鞭策,珍惜花樣年華,讓理想在奮斗中閃光。
⑶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關于春的理解互相交流。
四、教師小結(jié),課外延伸
1、教師小結(jié):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xiàn)了結(jié)構(gòu)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xiàn)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diào)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課外延伸: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shù)不限。例:《我看秋天》
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準備參加《春日融融》朗誦會。
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