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辛棄疾

    新學網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九年級上冊 >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辛棄疾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南宋詞,作者辛棄疾。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嘆雄壯,意境高遠。

    作者簡介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一、詩詞原文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

    何處望神州②?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③多少事?悠悠④。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⑤,坐斷⑥東南戰(zhàn)未休⑦。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⑧。生子當如孫仲謀⑨。

    二、注釋譯文

    1、注釋

    ①南鄉(xiāng)子:詞牌名。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固亭在鎮(zhèn)江東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 

    ②神州:指中國,此處指中原被金人占領的淪陷區(qū)。

    ③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長遠悠久。

    ⑤兜鍪:即頭盔,此處借指士兵。鍪,音móu。萬兜鍪:千軍萬馬。

    ⑥坐斷:占據、割據。

    ⑦休:停止。

    ⑧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⑨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威武雄壯,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仲謀,孫權的字。

    2、譯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的統(tǒng)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zhàn),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詩詞鑒賞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鎮(zhèn)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qū),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曾演出多少驚天動地的歷史戲劇!北固樓的“滿眼風光”,那壯麗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隱隱彌漫著歷史的煙云,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古多少興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詞人胸中倒來倒去的不盡愁思和感慨,又何嘗不似這長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想當年,在這江防戰(zhàn)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國時代的孫權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他年紀輕輕就統(tǒng)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fā)自強,戰(zhàn)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yè)統(tǒng)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zhàn)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里一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于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zhàn),不斷壯大。而他之“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zhàn)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祿無能、懦怯茍安。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fā)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fā)問,以提請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比曹、劉強。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也!這種用心,更于篇末見意。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zhàn)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于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于那種不戰(zhàn)而請降的懦夫,若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為敵人恥笑辱罵,這不就是歷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顏事仇的缺乏骨氣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運嗎!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zhàn)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讀者自己去聯(lián)想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lián)想起后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臺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xiàn)手法,頗類似歇后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于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