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6教學設計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 > 習作6 > 習作6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習作前確定研討的內容,并根據(jù)討論的話題,大量搜集相關資料。

    2、展開豐富激烈的討論,積極陳述自己的觀點,整合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認識,把討論的話題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展開豐富激烈的討論,積極陳述自己的觀點,整合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認識,把討論的話題寫下來。

    對策:通過學習、交流,相互啟發(fā),形成認識,促成行為。

    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課前指導學生查閱《十萬個為什么》、《少年百科知識》之類的書籍,或上網(wǎng)搜集、下載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為討論寫文章打下基礎,作好充分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活中許多話題都令我們感到興趣,為此我們忍不住要進行討論。下面請看如下話題:

    二、話題討論:

    (一)出示討論話題。

    1、有一位農民種了大片的玉米。玉米成熟了,被野豬吃了不少。過去野豬一來,可以用獵槍打,現(xiàn)在有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打不得了。你不打它,它就糟蹋莊稼。為此農民叫苦不迭。

    2、有人說,電池不能亂扔,它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魏學明同學卻不理會,還說:“大家不都亂扔嗎,也沒有見有多大的危害。”

    3、王仁同學讀了《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因此武松稱不上英雄。你認為呢?

    4、據(jù)報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想法?

    (二)選擇討論話題。

    同學們,這4個話題,有的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上曾經報道過的消息,有的是生活中人們常見的事情,都是一些與人們的生活、觀念、行為、習慣等有緊密聯(lián)系的內容。這些話題值得人么關注。

    (三)組織學生討論。

    1、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使學生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提高自己的認識。

    2、練習方法:

    (1)圍繞一個話題組織討論,自己有什么看法,別人是怎樣看的?先做記錄,再把討論的結果寫下來。

    (2)留心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以及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搜集,再進行整理摘錄,寫成文章。

    3、四人小組討論。

    4、指導大組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評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闊思路。

    2、訓練學生點評習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鑒賞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引導學生在點評的時候,抓住內容是否新穎,是否具體進行點評。同時點評用詞的準確性,用句的形象性。

    教學準備:習作展示

    教學過程:

    一、 整合資料。

    1、以“非典”為例:

    (1)“非典”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

    (2)在全國人們進行抗擊“非典”的日子里,涌現(xiàn)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3)“非典”病毒從何而來,怎樣預防?

    2、按三個問題進行搜集資料,同學之間相互補充、豐富資料。

    3、老師適當?shù)刂更c、輔導。

    4、根據(jù)討論內容,列出提綱:

    (1) 打破平衡,就是給人類自身帶來毀滅。

    (2) 為什么這么說,從追尋“非典”病毒的由來說起。(文章的主體)

    (3) 對人類提出的警示,發(fā)出呼吁。

    5、交流、評議、補充。

    提出修改要點:

    (1)表達的觀點要明確,避免重復。

    (2)注意文章內在的邏輯性。

    (3)注意活動的有效總結。

    習作講評:

    1、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寫;

    2、做到有詳有略;

    3、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別人的語言——說話的內容或各種文字材料中別人的看法。

    4、個別學生寫的題目不符合寫作要求,還寫了錯別字。

    朗讀優(yōu)秀篇:

    1、閱讀四篇寫得好的作文,學生做評價。

    2、對照自己的作文,看看老師寫的簡評,想想怎樣寫更好。

    3、自己修改作文。

    訂正錯別字,教師批改講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