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壇》秦牧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體會秦牧散文把知識、哲理、感情和文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特點。
設計問題:你知道為什么“它的石欄桿也好,圓臺上磨平了的石塊也好,條數(shù)、塊數(shù)都和‘九’字有關”嗎?
二、《古羅馬斗技場》喬萬里奧里
設計問題:古羅馬斗技場是個什么樣的場所?你能根據(jù)文中的描寫畫出一張設計圖嗎?
三、《昆明花街》李廣田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學習選文的鋪張、對比、烘托之法。
設計問題:作者如何寫花節(jié)的盛況的?
四、《蘇州小巷》陸文夫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從觸覺、視覺和聽覺方面去感受蘇州小巷的整潔幽深和曲折多變。
設計問題:你知道陸文夫嗎?他是怎樣寫出他對蘇州小巷的印象的?
后記:
每一段文字都有各自精妙之處,安排1教時實在是蜻蜓點水。課前印發(fā)有關資料供學生參考。課間采取學生自學、相互討論、老師答疑解難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反復誦讀文本,結合文本進行解讀。課堂氣氛輕松融洽,學生興趣較濃。
生詞:
圜:(YUAN)同圓廄:(JIU四聲)馬棚,也泛指牲口棚。
接踵(ZHONG三聲)摩肩:腳碰腳,肩碰肩。形容人很多,很擁擠。也說摩肩接踵(ZHONG三聲)
炫耀(XUAN四聲)
誦讀欣賞《文筆精華(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點。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點說明的方法。
3、積累優(yōu)美準確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分析優(yōu)美語句,體會作者感情,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2、通過誦讀領會語言的準確生動性,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技巧,自己體會、欣賞,邊讀邊點評,作較為深入的賞析。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后的點評,搜集你認為寫得好的寫景狀物文章。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開場白:能談談給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嗎?
2、檢查預習
(1)學生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段文字的內容。
3、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下面問題。
(1)《天壇》一文說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用途?
(2)《古羅馬斗技場》一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別介紹了斗技場的哪幾部分?斗技場的用途是什么?
(3)比較《天壇》和《古羅馬斗技場》兩文,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4)《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點?你還可以用哪些詩句來形容花街?
(5)《蘇州小巷》有什么特點?和我們家鄉(xiāng)的小巷有什么不同?
4、精讀品析
剛才我們通讀了這四篇文章,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下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完成下面教學任務。
(1)四人一組,每人負責精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好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組內交流,推薦分析好的同學全班交流)
(2)分析比較這些文章成功的成功之處。
(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每人至少講一點)
5、拓展延伸
通過剛才的賞析,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課本中文章的成功之處,同學們課前也搜集了許多好的寫景狀物的文章,現(xiàn)在請你們再讀一下這些文章?纯催@些文章是否有我們剛才分析的成功之處?(四人一組,交流評價)
那么你認為寫好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應注意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言)
6、課堂小結
教師歸納: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了解了古今中外許多建筑的奇特之處,還知道了寫好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應注意的方面。
7、課后學習
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合理的說明順序、生動的語言,描寫校園、公園或者街角一景。
秦牧,原名林阿書,又名林派光、林覺夫、林頑石,(1919.8——1992.10),男,祖籍澄海東里樟林。我國著名文學大師。
秦牧于香港出生。3歲時隨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回到故鄉(xiāng)樟林。青少年時期曾就讀于新加坡端蒙學校、樟林萃英學校、汕頭一中等學校。1938年春到廣州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輾轉于粵桂兩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學教書,并從事寫作,開始涉足文壇。歷任《中華論壇》、《再生》、《中國工人》諸雜志編輯。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qū)縱隊,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廣東省文教廳科長、中華書局廣州編輯室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廣州分會副主席、《羊城晚報》副總編輯,主編過《廣東教育與文化》、《中華通俗文庫》、《作品》諸雜志。曾任廣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糸主任。歷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聯(lián)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文聯(lián)執(zhí)行主席,并任《四!冯s志主編。曾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以作家身份訪問過蒙古、古巴、新加坡和泰國。
出版《秦牧全集》十卷。他的散文作品風格獨樹一幟,被譽為“散文一絕”。小說、童話、戲劇、詩歌、文藝理論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為“一棵繁花樹”。
館藏作品:《秦牧全集》、《火種集》、《秦牧散文集》、《彩蝶樹》、《秦牧兒童文學全集》、《秦牧文集》、《秦牧散文選》、《花城》、《秦牧科普作品選》、《華族與龍》、《藝海拾貝》、《哲人的愛》、《在國際飛機翼下》、《翡翠路》、《森林水滴》、《秋林紅果》、《秦牧華僑題材作品選》、《秦牧論散文創(chuàng)作》、《訪龍的家鄉(xiāng)》、《中華散文珍藏本·秦牧卷》、《尋夢者的塑像》、《盛宴前的瘋子演說》、《巨手》、《晴窗晨筆》、《憤怒的!。
喬萬尼奧里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優(yōu)秀的歷史學家、作家和文藝評論家。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對于我們認識《斯巴達克思》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探索作家的創(chuàng)作道路,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八三八年五月十三日,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誕生在羅馬的一個律師家庭。他幼年喪母,父親是一位自由主義戰(zhàn)士,曾任稅務檢察官。一八四八年革命高潮席卷意大利時,父親參加國民自衛(wèi)軍,抗擊奧地利侵略者和羅馬教廷,捍衛(wèi)羅馬共和國。翌年,教皇重新盤踞羅馬,父親被免職。喬萬尼奧里從小受到父親進步思想的熏陶。他的少年時代是在意大利遭受異族蹂躪和封建壓迫,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民族復興運動蓬勃興起的歲月中度過的。風雷滾滾的革命時代,家庭的反封建傳統(tǒng),很早就在他身上培育了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
喬萬尼奧里起先在高級中學和大學攻讀文學、哲學。為了獻身民族復興運動,二十歲那年,他毅然投筆從戎,帶領三個弟弟加入意大利諸邦中唯一沒有被外國勢力控制的撒丁王國軍隊。一八六七年,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組織志愿軍攻打教皇控制的羅馬,喬萬尼奧里又和弟弟們投奔加里波第麾下。他作戰(zhàn)英勇頑強,多次榮立戰(zhàn)功,受到加里波第的贊賞,被任命為連隊指揮官。在解放蒙特洛通多的戰(zhàn)役中,他指揮有方,堅定果斷,受到嘉獎。他的一個弟弟范比奧在這次戰(zhàn)斗中犧牲。嗣后,根據(jù)加里波第的提名,他擢升為總參謀部軍官。加里波第的兒子曾回憶說:“他的聲名品行,他的剛毅無畏,始終是任何贊美之詞難以描述的。”同加里波第的戰(zhàn)斗友誼,出生入死的戎馬生涯,對作家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發(fā)生很大的影響;《斯巴達克思》中滲透的現(xiàn)實生活的氣息,是同這段經(jīng)歷直接有關的。
一八七○年,喬萬尼奧里退伍。此后他當過新聞記者,為進步刊物撰稿;同時,執(zhí)教于羅馬、威尼斯,講授文學、歷史,并擔任羅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校長。他還多次當選羅馬市、省和意大利議員。
喬萬尼奧里是位興趣廣泛,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他從小對古典文化、歷史和意大利文學懷有濃厚的興趣。據(jù)他自述,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六歲閱讀史書,十歲已博覽古羅馬史學家的經(jīng)典,在校學業(yè)優(yōu)異,年年名列前茅。這給他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早年,他以寫作幽默詩歌、古羅馬名人傳和文藝評論活躍于文壇。他一生共寫了六部歷史小說,兩部現(xiàn)代題材長篇小說,兩個劇本,一部詩集和兩部文藝評集。
其代表作歷史長篇小說《斯巴達克思》(1874)以公元前一世紀斯巴達克思領導的古羅馬奴隸起義為題材,揭露了獨裁者蘇拉為代表的奴隸主階級的殘暴統(tǒng)治和糜爛生活,熱情歌頌奴隸們?yōu)闋幦∽杂山夥诺挠⒂露窢,精心塑造斯巴達克思這一奴隸起義領袖的英雄形象,同時又表達了十九世紀意大利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爭取獨立自由的革命呼聲。小說場面廣闊、細節(jié)生動,善于在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上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形象豐滿動人,富有傳奇色彩。
李廣田,曾用筆名曦晨、黎地、洗岑等,山東省鄒平縣人。1906年10月出生在一戶王姓農(nóng)民家庭,排行第四,取名錫爵,不久“借”給中年無子的舅父,改姓李,名廣田。1968年11月,被極左路線迫害致死。
詳細如下
他先后出版過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見于報刊的不少篇什,計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獨立的創(chuàng)作”(何其芳語),都發(fā)人深思,融會了“詩的圓滿”和“小說的嚴密”,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自成一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他在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時,教師中有楊晦,同學中有臧克家、鄧廣銘。
1929年秋季,李廣田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先讀預科二年,后讀本科四年,攻讀鞏,還跟周作人學習日文、自修法文。
1935年秋北大畢業(yè)后,他到濟南,在一所中學任教。
從李廣田最早發(fā)表作品的1930年初開始,到離山東開始流亡的1937年底止,可以算他創(chuàng)作的前期。這個時期,散文結集:《畫廊集》、《銀狐集》、和《雀蓑記》(《雀蓑記》雖是1939年出版的,但其中各篇卻都是1937年6月以前寫作的)。詩結集一本:《漢園集.行云集》,還有一些散見于集外的篇什。
他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鄉(xiāng)的生活。
總觀李廣田的前期散文,人題材內容來看,可以說是“鄉(xiāng)土文學”。李廣田前期作品豐富了“鄉(xiāng)土文學”園地。在藝術格調上,李廣田的悲劇氛圍,人物的悲劇命運,又給李廣田前期創(chuàng)作罩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
1934年,他把自己的詩結集為《行云集》,與卞之琳的《數(shù)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合為《漢園集》,交商務印書館,作為鄭振鐸編的《文學研究會創(chuàng)作叢書》之一于1936年出版。
在“漢園三詩人”中,卞之琳的詩淡泊,何其芳的詩絢麗,而李廣田的詩則相對地渾厚些。也許因為李廣田不刻意求工,更多注意真情流露的緣故。
1941年春,李廣田由卞之琳介紹,轉至西南聯(lián)大敘永分校任教,為時五年之久。這期間,他在中文系教文學概論。他與朱自清、聞一多、馮至、卞之琳等過從甚密,并同為聯(lián)大學生中影響最大、活動時間最長的“冬青社”的導師。他還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和反內戰(zhàn)的民主運動。
1946年夏秋間,西南聯(lián)大復員北上,他到天津南開大學任教。
1947年秋,應朱自清邀請,轉往北平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他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并著手選編《朱自清選集》和《聞一多選集》。同年,即北平解放前夕,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9年7月,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委員,文協(xié)(作協(xié)前身〕理事。
從1937年全面抗戰(zhàn)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止,是李廣田創(chuàng)作的中期。他在創(chuàng)作上也獲得了豐收,計有散文集三本:《圈外》(再版時改名《西行記》)、《回聲》和《日邊隨筆》(此外還有《灌木集》)。短篇小說兩本:《歡喜團》和《金壇子》;長篇小說《引力》;論文集六本:《詩的藝術》、《文學枝葉》、《創(chuàng)作論》、《文藝書簡》、《論文學教育》和《文學論》(出版于1982年11月,完成于1946年5月)。
李廣田中期散文,比較前期,題材更加多樣,思想更富戰(zhàn)斗性,個人傷感或身邊瑣事幾乎絕跡,社會的時代的印記處處可尋;樸實、自然、真摯、親切的基本格調未變,但文風卻趨于明朗、犀利了。
李廣田的散文注重題材、人物的典型性,有時和短篇小說不大容易區(qū)別開來。
新中國誕生后,李廣田繼續(xù)在清華大學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務長等職。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從北京調到昆明,在云南大學任副校、校長,一直到1968年去世。這十九年,即李廣田的創(chuàng)作后期,恰好與前、中期時間和相等,但論創(chuàng)作數(shù)量卻遠不能相比。這十九年只創(chuàng)作了薄薄的一本詩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見于報刊的散文等。
于1957、1958年中,受到當時形勢的觸動,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了二十多首詩,編成《春城集》出版。這些詩,歌頌了平凡的趔,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現(xiàn)了詩人一貫的樸實、渾厚、真摯、親切的風格。
《春城集》與《行云集》相比,后來未能居上。思想前進上,藝術上卻沒有表現(xiàn)出相應的躍進來,這種文學現(xiàn)象,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僅僅李廣田一個有,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總結。
1962年里,李廣田又以高昂的情緒,創(chuàng)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幾篇散文《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齡人》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廣田是當之無愧的。
“文化大革命”中,他堅決抗拒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煽迫害狂潮,被監(jiān)禁,被拷問,被上臺批斗,被掛牌罰跪,被拳打腳踢......,他絕沒有屈服。
1968年11月2日夜里,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蓮花池內,頭部被擊傷,滿臉是血,脖子上有繩索的痕跡,腹中無水......,待人發(fā)現(xiàn)時,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幾小時,死而不倒!“昂了首,望著天
陸文夫簡介
2005年7月9日,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陸文夫因病醫(yī)治無效,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
陸文夫,生于1928年3月23日,江蘇泰興人。1948年畢業(yè)于蘇州中學,同年赴蘇北解放區(qū)參加革命。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1956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一舉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nóng)村、工廠勞動改造,直到1978年才重返蘇州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后曾任蘇州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
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墻》、《清高》、《美食家》等優(yōu)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其中《美食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光明網(wǎng))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