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清潭中學 曹國南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小通訊,記者用特寫的鏡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宇航員出征前的場景。學生有了前面幾篇新聞的學習基礎,所以這篇通訊打算一課時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照片和錄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充滿民族自豪感,描寫、議論、抒情中洋溢豪情。學習時應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借助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航天員出征的深刻意義。
3、體會并學習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場面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白楊利偉作為一名宇航員所應具備的優(yōu)秀素質。
2、學習理解場面描寫的作用以及寫法 。
3、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前準備
收集“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有關資料;掃清文字障礙;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欣賞本文的場面描寫,說出楊利偉作為一名宇航員所應具備的優(yōu)秀素質,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暢談飛天感受
播放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實況錄像,注意如下畫面:
1、發(fā)射場的壯觀場面
2、楊利偉出征的裝束
3、楊利偉登上神舟五號飛船的畫面
2003年10月17日,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夢想實現了。喜訊傳來,舉國歡騰,舉世矚目。請看西方媒體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論。(出示材料)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讀完后請大家即興用一句話說出你此時的感想。
二、激情朗誦,感受現場氣氛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記者廖文根撰寫的通訊《中國“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重溫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出征前的場景。我們先來把這篇通訊朗讀一遍。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朗讀時聲音應該稍微高昂一些,語速要稍微快一些,但要保證吐字清晰,不渾濁,感情充沛,能感染人。男女以小節(jié)為單位輪流播音,女同學先播,男同學隨后,輪流播出。)
三、整體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
2、課文記敘過程主要由幾個場面構成,還插入了什么內容?
3、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重要意義。
四、了解常識,初步明確通訊特點
讀完課文,想想這篇文章與其它通訊、消息比,有什么不同?
明確:本文既非一般意義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訊;它比消息要更豐富、生動,又比通訊更集中。作者采用抓住一個場面的速寫的形式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報道,這樣內容更集中,表現手段和表達方式更為豐富多樣。
五、自主合作探究質疑
用鑒賞的眼光談談本文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明確: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欣賞本文從細微之處入手寫大場面的寫法,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組討論
結合課文談談作為一名宇航員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板書:堅強的意志豐富的經驗 強健的體魄 愛國的情懷 從容的心理 果敢的作風
(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回答)
七、體驗反思
完成中國首次載人太空人物的楊利偉,在從內蒙古乘坐專機返回北京途中,接受了中國中央電視臺的專訪,記者曾問起他在飛船上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楊利偉,你會怎樣回答?(在同學們的設想表達完成之后,找來相關報導比較一下,看誰的設想最合理?)
八、布置作業(yè)
談談文中給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并寫成一篇200左右的鑒賞短文。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