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學習目標
1、感受和體悟作者在詠物中所抒發(fā)的情懷,并在品讀中陶冶情操。
2、理解課文所寫事物外在特點與內(nèi)在特點的關(guān)系,以及物與情的關(guān)系。
3、學習課文根據(jù)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養(yǎng)成帶著感情觀察事物,并在觀察中把握事物特點的習慣。
4、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5、學習在寫作中適當?shù)卣归_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想豐富寫作的內(nèi)容。
6、跟別人交流思想時,能夠圍繞話題,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海燕》 2課時
《白楊禮贊》 2課時
《石榴》 1課時
《馬說》 1課時
《紫藤籮瀑布》 2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單元小結(jié) 1課時
三、 單元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chǔ):以前學生學過不少寫景的文章,也學過不少議論抒情的文章,但是對于把事物外在特點和內(nèi)在特點結(jié)合起來,并借之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學習這些課文就在于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觀察事物,處理好物與情的關(guān)系,把握此類文章的寫法,能夠?qū)懡栉镉骼淼奈恼隆?/p>
2、學習方法:這些文章都是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因此要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抓好誦讀教學,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美的語言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象,利用聯(lián)想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體現(xiàn)“理”的語句難以理解,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學習,以突破難點。
四、對本單元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
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選編了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我們將拜訪驕傲的海燕,領(lǐng)略他不畏狂風暴雨、穿梭于海上的雄姿;我們也會走近白楊樹,細細觀賞他平凡的外表下蘊含的偉大精神;石榴的美你領(lǐng)略過嗎?郭沫若先生筆下的石榴又是怎樣呢?那日行千里的寶馬是怎樣被埋沒的?韓愈的《馬說》又訴說了怎樣的情懷?更不必說等我們讀完《紫藤蘿瀑布》,我們一定會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命;豐子愷筆下的楊柳告訴我們做人應(yīng)該永不忘本。自然萬物,不僅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而且給予我們許許多多人生的啟示。我們學習這個單元,就是透過大師的文章,感受大師的情懷,使我們對生活有更豐富的解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領(lǐng)悟。
當你了解了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后,你一定會思考:該怎樣教,才能不辜負這些大自然的精靈?我想起了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個比喻:語文是哭泣時的淚珠,歡笑時的音符。這個比喻讓我意識到語文常常無須刻意去教,當一個人在用心體會世界時,當一個人能將他的生活、知識、心靈和諧統(tǒng)一時,這個人就徜徉在語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設(shè)計這一單元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飛學生的心靈,給他們一個無拘無束的閱讀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與他們一起,美美的讀、美美的聽、美美的品、美美的說,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認真閱讀本單元作品,你會被蘸著濃濃情感的如詩如畫的語言打動。要能讓學生也陶醉其中,我想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的語言應(yīng)該詩化,要充滿感情,要能將學生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師的講,應(yīng)當綻出美麗的火花。課堂教學要放飛學生的心靈,但不能 “聽其自然”。因為許多時候,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擁有的資料、自身的閱歷、知識等常常局限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這時,教師的講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煩、點到為止,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能夠這樣給學生講課的教師,其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足以提升語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們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一定不要讓自己的講太隨便,它會破壞語文詩情畫意般的美感。
第1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
1、 了解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及學習目標。
2、 確立自己感興趣的單元活動專題。
課前學習 :瀏覽本冊語文教材目錄,大致了解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共同總結(jié)上學期語文學習的得與失
1、八年級(上)語文學習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
2、在語文學習中,你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嗎?你希望
得到老師的哪些幫助?
3、你認為怎樣的課堂教學可以幫助你提高語文能力?
二、了解內(nèi)容,明確目標
1、 學生瀏覽單元學習內(nèi)容,了解課題及作者。
2、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1)我所知道的 (作者或課題)
(2)我最想知道 (作者或課題)
3、明確單元學習目標。(見上)
三、 確立專題,制訂閱讀計劃
1、 學生再度瀏覽單元內(nèi)容,自定或從老師提供的專題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探究題。參考題:(1)走進 (填一動物或植物名)的語言世界
(要求:收集描寫自己喜愛的動物或植物的語言)
(2)在閱讀中走近 (填本單元的一位作者)
2、 商定課外閱讀的范圍(與教材配套的讀本、與本單元主題接近的其它優(yōu)秀作品、與探究題相關(guān)的材料等),小組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及檢查辦法。
四、課后學習:1、課外閱讀運用象征、聯(lián)想手法所寫的散文作品。
2、選擇校園中的一株你所喜愛的植物,帶著感情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及生長環(huán)境,并做好觀察筆記。
第2課時 《海燕》(一)
學習目標:
1、了解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培養(yǎng)閱讀散文詩的能力。
2、反復誦讀課文,在學習象征、烘托、對比手法的基礎(chǔ)上準確地把握作品內(nèi)涵。
3、體會作品中反映出來的革命先驅(qū)堅強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散文詩,象征手法的運用是難點,文中語言滲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導學生在美讀中思索深刻的主題思想。
課前學習:
學生了解俄國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爭情況以及作家和作品的發(fā)表情況。(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對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
教師準備《命運交響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引導欣賞課前彩圖,要求學生就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交流。
導入課文《海燕》:剛才大家說得都不錯,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去欣賞前蘇聯(lián)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寫的散文詩《海燕》,看看偉大的文學家是怎樣寫海燕的。(板書課題、作者)
二、讀中動手、聽中想象
1、學生自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找出課文中描寫海燕的語句。(學生初讀課文,完成任務(wù))
2、鼓勵學生朗讀文中描寫海燕的句子。
3、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感悟配樂朗讀《海燕》,學生聽讀,想象意境。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式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朗讀某一語段)
三、交流中思索,品讀中感悟
學生放聲讀課文,同時思考下列問題:
1、當時的環(huán)境如何?(提示:可按時間順序,即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來思考。)
2、結(jié)合描寫海燕的語句思考: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們面對海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讀課文,思考,全班交流。
四、再讀課文,把握情感
在配樂中學生再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而背誦課文。
五、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
2、學生自主設(shè)計書面課堂作業(yè)。
第3課時 《海燕》(二)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課文中的象征寫法的作用。
2、提高學生朗誦的能力,通過朗誦進一步體會作者對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熾烈的戰(zhàn)斗情緒。
課前學習:收集有關(guān)面對逆境不低頭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學過程;激情背誦,導入新課
一、檢查學生背誦課文的情況,引導學生回顧海燕這一形象。
二、精讀課文 感悟體驗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還有其他海鳥嗎?寫海燕為什么還要寫其他海鳥?
2、暴風雨來臨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變化的?把海燕置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又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級交流。
(二)結(jié)合寫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1、學生介紹寫作背景,教師做補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
2、引導學生分析其他形象,學習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
3、列舉常見的青松、紅旗、鮮花等事物的象征意義。
三、美感體驗 感悟人生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讀了這首詩后的人生感悟。
四、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五、作業(yè)設(shè)計:
1、寫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義
“烏云”、“狂風”象征
“海燕”象征
“太陽”象征
“蜜蜂”象征
“杜鵑”象征
2、《海燕》這首散文詩主要是寫海燕,而詩中還寫了海鷗、海鴨、企鵝,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畫了海燕怎樣的形象?
4、下面兩句話分別表現(xiàn)了海燕怎樣的性格特點?
(1)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
(2)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第4課時:《白楊禮贊》
學習目標:
1、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學習本文所用的象征手法,培養(yǎng)閱讀散文
的能力。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品味課文準確、優(yōu)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能說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象征了根據(jù)地的軍民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視頻資料歌曲《小白楊》。
學生搜集作者茅盾的資料及寫作背景資料、《題白楊圖》及相關(guān)文章。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展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lián)想,說說運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2)引出新課《白楊禮贊》,師生交流本文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朗讀課文,把握線索
1、教師范讀課文,師生掃除字詞障礙。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找出抒情線索。(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3、找出課文直接寫白楊樹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別寫了白楊樹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最后發(fā)言明確:生長環(huán)境的不平凡、自身形態(tài)的不平凡、精神品質(zhì)的不平凡。
三、精讀語段,品味感悟
1、用最合適的語速、語調(diào)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2、教師示范賞析第五、六自然段。
3、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感動自己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悟。
先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將交流結(jié)果形成書面材料。
四、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五、作業(yè)設(shè)計:
閱讀下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人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分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那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1、詞并給加點字注音。
(1)旁逸斜出:( )
(2)暈圈:( )
(3)不折不撓:( )
(4)參天:( )
2、本段中第一句與后四句的關(guān)系是______ 。
3、本段后四句是寫白楊樹的______ ,它們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是________。
4、從表達方式看,將該段分為兩層,并歸納段意。
5、前半部分表達方式是_____ ,后半部分是______ 。
6、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 。
7、這一段文字的描寫順序是由_____到___ 。
8、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__ _。
第5課時《白楊禮贊》(二)
學習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品味課文準確、優(yōu)美、富有感情的語言,理解反問、排比的手法特點。
2、體會象征手法的運用,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復習海燕的象征意義
2、欣賞歌曲《小白楊》,說一說歌曲中小白楊的象征意義。(哨所旁日夜守侯祖國大門的哨兵)
二、細讀品味,明確意義
1、課文第七、八自然段集中體現(xiàn)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找出最典型的句子。(四個反問句揭示了它的象征意義)
2、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這四個句子逐漸深化的表達效果。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合作,教師只做適當補充。
3、理解反問排比的手法特點
(1) 讓學生把這四個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朗讀體會語氣。
(2) 明確:陳述句語氣一般,反問句寓答于問,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加上運用排比形式的反問,加強了氣勢,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蹤美點,賞讀課文
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最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語句、語段等,加以背誦。
四、師生共同小結(jié)課文。
五、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六、作業(yè)設(shè)計:(一)
1、描寫白楊樹賴以生長的環(huán)境美的語句: 。
2、描寫白楊樹自身形象美的語句: 。
3、描寫白楊樹內(nèi)在神美的語句: 。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練習
題白楊圖
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葉葉皆團結(jié),枝枝爭上游。
羞與柟枋②伍,甘居榆棗③儔。丹青標風骨,誓與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楊禮贊)發(fā)表后,一位畫家根據(jù)(白楊禮贊的題意,畫了一幅白楊圖。茅盾看后,覺得禮贊白楊之情似乎意猶未盡,于是又寫下這首格律詩。
②木冉枋:貴重,粗大的木材,詩中意與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棗:原指榆棗樹,詩中意與“木冉枋”相對,與文中白楊樹同意。
1、這首詩和《白楊禮贊》表達的主題一樣嗎?為什么?
2、找出跟《白楊禮贊》一樣描寫白楊樹特征的語句。
3、這首詩和《白楊禮贊》一樣,都用了象征,請各舉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第6課時《石榴》
學習目標:
1、品味本文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2、學習作者狀物的形神兼?zhèn)洹?/p>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頌揚我們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美。體會本文運用比喻、反問、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的特色。
課前學習:
1、積累文中的字詞,劃出文中描寫生動的地方。
2、收集前人贊譽各種花草的詩文名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歷來是文人墨客所鐘愛、描摹的對象,并以此來托物言志。同學們能說出多少這方面的詩文名句來?(交流課前收集的詩文名句)
引入新課,介紹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讀,把握感情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這少數(shù)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勾畫出作者筆下石榴的可愛之處的內(nèi)容。
3、學生輪流將自己標出的段或者句讀給大家聽,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4、思考交流:這些句子確實寫得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你能說出它是從哪些
方面來寫的嗎?表現(xiàn)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點,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三、質(zhì)疑問難,明確主旨
1、質(zhì)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這句話如何理解?僅僅是因為它美麗的外形嗎?
討論后各抒己見,引導學生對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確:面對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態(tài)色澤美和精神美獨領(lǐng)風騷,成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讓學生找出體現(xiàn)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明確所表現(xiàn)的精神實質(zhì)。
3、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對石榴的贊美之情。
四、體會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比喻、擬人、反問、對偶等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具有極強
的表現(xiàn)力。舉例略。
五、師生共同小結(jié)本文內(nèi)容。
六、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七、作業(yè)設(shè)計:
1、摘錄文中狀物形神兼?zhèn)涞恼Z句并背誦。
2、學習使用文中的手法,寫一個200左右的片斷,描繪一種植物。
第7課時 《馬說》
學習目標:
1、了解散文的議論化、雜文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點詞語及句子的結(jié)構(gòu),把握課文內(nèi)容。
3、明確千里馬和伯樂的關(guān)系,體會作者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于在位者不
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做法給予的強烈憤慨。
教學重點難點:
啟發(fā)學生抓住課文托物寓意的特點,深入理解名句的含義,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韓愈的資料,閱讀韓愈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jīng)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現(xiàn)在,我們一塊兒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ń處煱鍟n題)
二、正音正字,初讀課文
1、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lǐng)同學多讀幾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師范讀課文,然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流暢、沉穩(wěn)。。ɡ首x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翻譯課文,把握內(nèi)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質(zhì)疑解難疏通文義,最后進行課堂交流。教師應(yīng)及時指導學生理解文中難懂的實詞和虛詞的意思。
教師提示:然后(在這以后)有千里馬 故(所以,因此)雖(即使)有名馬,祇(只)辱(辱沒)于(在)奴隸人之手,駢(一并)死于槽櫪之間 一食或(有時)盡粟一石 食(飼,喂)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這)馬也 才美不外見(表現(xiàn),表露) 且欲與常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才,才能) 鳴之(無實在意義)而不能通其意 執(zhí)策(馬鞭)而臨之 其(難道)真無馬邪 其(大概,或許)真不知馬也
四、重點研讀,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
(2)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首先獨立閱讀,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確:
(1)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4)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
將上述句子讀一讀,讀出相應(yīng)的語氣來,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
(1)“說”就是“談?wù)?rdquo;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請大家從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其真不知馬也)
(2)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嗎?
共同明確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
五、激發(fā)情感,拓展延伸,
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里,韓愈的愿望是否能實現(xiàn)?再聯(lián)系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yīng)樹立怎樣的人才觀?怎樣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盡其才?
(小組討論,找出中心發(fā)言人課堂交流,不必統(tǒng)一結(jié)論,只要能談出想法,提高認識能力就可以了)
六、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七、作業(yè)設(shè)計:1、完成練習一、三。
2、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寫一篇短文,表達對某一問題的認識。
第8課時 《紫藤蘿瀑布》
學習目標:
1、了解狀物抒情散文的特點,提高閱讀此類文章的能力。
2、把握關(guān)鍵詞,體會含蓄雋永的語言,體味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3、理解課文蘊涵的人生哲理,關(guān)注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和揣摩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蘿引發(fā)的對生命的感慨。
課前學習:
1、布置學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關(guān)資料,教師準備紫藤蘿的有關(guān)圖片、影視資料,以及相關(guān)文章:宗璞的《哭小弟》、杏林子的《生命生命》,馮驥才的《四月的維也納》。
2、學生通讀課文,勾畫出描寫生動的句子并反復朗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展示交流宗璞的有關(guān)資料。
2、陳素琰在為《宗璞散文選集》作的序中說: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今天我們隨著宗璞一起去聆聽紫藤蘿的心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正字正音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給生字正音。
2、檢查鞏固:
注音寫字:瀑( )布 佇( )立 籠( )罩 迸( )濺 酒釀( ) 忍俊不禁( ) 仙露qióng ( )漿 盤qíu ( )臥龍
三、自主學習,美點揣摩
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句子,進行圈點批注。
(提示:本文中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細膩傳神的描繪紫藤蘿花)
交流后學生將好的句子熟讀背誦。
四、明確哲理,感悟人生
1、你認為那些句子有深刻的哲理?找出來讀一讀。
2、找出體現(xiàn)背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師生交流明確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要勇敢地面對生活,振奮精神,投生到偉大的事業(yè)中去。
五、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六、作業(yè)設(shè)計:
閱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1、語段開頭寫“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的作用是 。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并說明其作用。
A、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 ) B、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 C、“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 D、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 ( )
3、“這里春紅以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么?
4、對于摘不摘花,“我”的心理很矛盾,請分析這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想摘花是 ;沒有摘,除了沒有摘花的習慣外,主要是 。5、作者生動地描寫突出了紫藤蘿哪些特點?
第9課時 《紫藤蘿瀑布》
學習目標:
1、學習和揣摩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
2、鼓勵學生試筆,學寫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背誦上節(jié)課積累的課文中寫花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二、分析特點,仿寫句子
1、學一學
同學們喜歡這些句子是因為寫得生動,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番。
例句: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地籠罩著我。
引導學生思考:怎么把氣味說成顏色,說成夢幻?
學生思考,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香氣訴諸嗅覺,色彩訴諸視覺,夢幻是大腦的幻覺,讓飄逸無形的花味變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彌漫在眼前,讓人沉醉。修辭手法:通感。
2、品一品
學生在文章中尋找這樣寫得好的句子,嘗試寫出自己的品味語言。班級交流。
3、練一練
選取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段話,看誰寫得最好。(菊花、梅花、荷花、迎春花、廣玉蘭、月季花等)
選取最先寫好的三位學生的習作交流評價。
三、詩句積累,發(fā)掘寓意
1、學生交流積累的吟詠花草樹木的古詩文。
例: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這些句子借花喻人,喻人的精神,這就是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寫作
試著就一種植物,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一段話,最好也能對生命、對人生有所感悟。
學生寫作,交流。
3、探究寫法
讓學生就下面一些問題談自己的看法:景物怎樣才能寫得生動形象?寫景和抒情二者怎樣處理?
四、課堂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怎樣?我有怎樣的收獲?
五、作業(yè)設(shè)計:修改自己的習作。
第10課時 誦讀欣賞
學習目標:
1、了解品味作者獨具慧眼的聯(lián)想。
2、學習楊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設(shè)計:
一、品讀賀知章的《詠柳》和白居易的《楊柳枝詞》
二、引導學生借助文下簡評閱讀短文,了解作者獨具慧眼的聯(lián)想。
三、討論交流自己受到的人生啟迪。
四、背誦課文。
第11、12、13課時 寫作
學以致用。本單元課文是詠物抒懷專題,在課文學習之后,運用所學知識寫簡單的托物寓理的散文,對學生來說既是一次作文練習,更是對課文學習的一次復習和鞏固。在教學《紫藤籮瀑布》時已經(jīng)進行過相關(guān)訓練,作文教學時可著重進行聯(lián)想訓練。
第11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聯(lián)想的意義和具體方法。
2、學會運用聯(lián)想,豐富寫作內(nèi)容
教學過程:
1、學生自主寫作知識短文運用聯(lián)想,豐富寫作內(nèi)容
2、寫作指導: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歸納他們的結(jié)構(gòu)特點并尋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寫景狀物的順序。
(3)豐富的聯(lián)想
3、準備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觀察筆記整理出來)
第12課時:寫作
1、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事物,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詠物抒懷的作文。
2、明確寫作要求,開始寫作
3、組織學生自改習作。
第13課時:評講
1、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
2、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3、教師聽取各組意見指導學生評分
4、學生再次修改作文,并把改好的作文讀給父母或朋友聽。
第14課時 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
1、了解“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不離話題”的重要意義。
2、了解“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不離話題”的三個基本要求。
3、學會圍繞話題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guān)網(wǎng)絡(luò)的資料。
2、向?qū)W生征集一個“網(wǎng)絡(luò)與中學生”的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1、自主學習知識短文《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不離話題》
2、師生共同交流知識重點。
3、練習強化: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說說我們的語文教科書”這一話題,談?wù)剬λx教科書的看法,要求清楚連貫地表達觀點。
4、和班主任聯(lián)系,舉辦一次對話式的主題班會,圍繞“網(wǎng)絡(luò)與中學生”這個話題,由主持人和嘉賓展開對話,其他同學也可以一邊聽一邊插話。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第一單元(詠物抒懷)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