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教學目標 :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古詩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以前吟誦過哪些有關荷的詩歌。(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圖片:西湖荷塘遠景)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交流。
畢竟:到底。
無窮碧:無邊的青綠。
別樣紅:和往常不一樣的紅。
4、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四、指導誦讀,悟詩情。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畢竟西湖六月中”:畢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
“風光不與四時同”:跟其他季節(jié)的風光就是不一樣。
“接天蓮葉無窮碧”:滿湖蓮葉、荷花一望無際,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遠方。
“映日荷花別樣紅”:在朝陽輝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紅艷,片片蓮葉更加青翠。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后,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五、創(chuàng)設情境,入詩境。
如果你能了解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就能理解得更深入。
2、就近找學習伙伴討論。
3、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同學們,你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4、看著這滿湖的荷花,你設想一下,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5、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請有感情地讀一讀。
6、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六、拓展延伸
復習《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七十首》中的其他送別詩。
七、遷移運用,創(chuàng)詩文。
1、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為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夸夸我們的常熟春景,寫一兩句詩或優(yōu)美句子。老師已經拍下了幾張常熟春景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2、仿寫優(yōu)美句子。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教師巡視。
3、反饋交流。
八、總結:愿我們的大自然越來越美。
“廣”與“深”的回味——聽《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積淀民族文化,誦讀中華經典”是我校的特色課題,楊老師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敢吃螃蟹,為我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古詩詞教學活動。在驚嘆楊老師的大膽之余,又被她課堂上展現(xiàn)的活力所吸引,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兩點:
亮點之一——有廣度。
亮點之二——有深度。
我也教過這首詩,在重難點的處理上與楊老師有所不同,我把它當作寫景詩來組織教學,至于“為什么從題目看是送別詩,但內容卻是寫景呢?”這一問題只作為課外的延伸。我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其一,這首詩所在的單元主題是“人與自然”,所在的課文《古詩兩首》中的前一首是描寫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那么兩首詩分別描繪了西湖不同時候的景色;其二,課后練習4是這樣說的“誦讀兩首詩,說說在你眼前分別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边@不是寫景文章的要求嗎?基于以上考慮,我在組織教學時,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精煉的語言中所描繪的美麗畫面,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感悟夏天西湖與其它季節(jié)的與眾不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