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語文 | 第 課 | 執(zhí)教時間:2011年 月 日 | ||||
課 題 | 31回聲 | 編寫者: | ||||
教學目標: |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
教學重點: |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 |||||
教學難點: |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 |||||
教學準備: | ||||||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W生談感受)(板題:回聲)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二、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lián)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jù)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3、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jīng)驗,提高書寫能力。)五、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六、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fā)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fā)小組合作讀書,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顆石子,(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 ),又一圈圈地( )回來。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xiàn)象的理解。 4、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要(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 )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二、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4、 | 修改意見: |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