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中的7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課文的主要意思是從花生的品格領悟出做人應該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結(jié)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時把“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和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寫于舊中國,作者強調(diào)要像花生那樣不講體面,默默奉獻,這固然是對的,然而時代不同了,做人的理念也隨之而有所變化。因此“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lián)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是這一課的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1、談話導入,帶給學生好吃的食品---花生。
2、板書課題。板書:15、落花生
3、介紹作者許地山和寫作背景。
(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是位愛國詩人,也是位頗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曾率領臺灣人民苦撐危局,死守孤城臺南。他將多年積蓄全部充作官餉,堅決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臺灣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當亡國奴,就攜眷搬到祖籍福建龍溪。在許地山十四五歲時,他出任廣東省三水縣縣令,全家住在衙內(nèi)大院里。他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許地山的母親建議開辟出來種花生,這就是課文中所寫的事。一般說來,父親總是和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許南英公務繁忙,很少有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因此過節(jié)還要去請他。)
4、看課后的資料袋,讓學生了解“落華生”是作者的筆名。設問:許地山為什么把自己的筆名叫作“落華生”呢?
二、初讀課文,突破字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檢查讀錯的地方。
3、劃出文中的詞。教師領讀文中的生詞。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嘗、茅、榨、榴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速讀課文,標上段落序號。
2、教師巡視,指導朗讀,正音。
3、指名讓學生推火車讀書,檢查讀書效果,師生評價。
4、默讀課文,想想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5、交流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尊重學生的理解和思考,激發(fā)學生討論的興趣。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
四、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課文主要寫了許地山二家人過收獲節(jié)議花生的事,除了這件事課文還寫了哪些事?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完成課后第一題。
2、小組討論,說一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那幾點?教師總結(jié)。
教師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3、思考一下為什么作者把大量的篇幅花費在“議花生”這件事?現(xiàn)在明白許地山為什么把自己的筆名叫作“落華生”了吧?
五、品讀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說說這兩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種花生”和“收花生”)
2、為什么作者寫“種花生”和“收花生”僅僅只用了“買種、翻地、播種、澆水”幾個詞就概括了?(詳略得當)
3、體會“開辟”和“居然”兩個詞的含義。同義詞:開發(fā)、竟然
“居然”在這里體現(xiàn)了作者出乎意料的驚喜心情,沒有想到后院的荒地里的花生豐收了。充分表達了姐弟們收獲后的喜悅心情。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課文。
六、教師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許地山的文章《落花生》,作者真實記錄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寫落花生的目的是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議花生是課文的重點。
六、布置作業(yè)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人們常常借助某種事物的特點,講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