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dǎo)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齊讀課題)第6課、懷念母親 ,作者是季羨林,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你有哪些收獲?誰先來說?
二、抓課文主線
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從字里行間你又知道了什么?(兩個“同樣”說明兩個母親在作者生命中是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應(yīng)該抓住文章中這些表情達意的關(guān)鍵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
2、也就是說,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也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不僅是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的交待了這個意思,課文中還有一些相關(guān)的語句、段落,你能迅速從課文當中找到嗎?生匯報。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心目中是同樣偉大,地位是同樣重要,作者對兩位母親有著同樣的情懷,那就是崇敬、愛慕、懷念,讓我們齊讀文章的第1和最后1自然段。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在國內(nèi)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后,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3、開頭與結(jié)尾遙相呼應(yīng),這是什么寫法?(首尾照應(yīng))古語云:“開難起、結(jié)難收”,一篇文章的奧妙往往在于起筆和收筆,做到起筆和收筆遙相呼應(yīng),文章便會給人渾然天成的感覺,當然開頭結(jié)尾的方式很多,如果你寫文章時像這篇文章一樣,注意文題照應(yīng)、文章內(nèi)容之間的前后照應(yīng)的話,一定會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脈絡(luò)暢通。
4、母親去世后,季老一想到母情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后,母親還常常出現(xiàn)在夢中,留學(xué)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有時,恨不得立刻回到她們身邊,對兩位母親的懷念,真是魂牽夢繞、無法釋懷。請同學(xué)們自由讀一讀大屏幕上的這幾段話。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xué),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我在國內(nèi)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后,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5、請同學(xué)們把目光集中到大屏幕上的第一段話上(指名讀),從這段話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地懷念母親?生匯報。
6、正是這兩個“頻來入夢”讓我們體會到作者思鄉(xiāng)念母之情的真摯、濃烈。老師再出示一些內(nèi)容,看看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935年11月16日
11月18日
11月20日
11月28日
7、是啊,這種懷念洋洋灑灑地遍布于我在哥廷根的日記中。(引讀)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說明“頻來入夢”。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說明“頻來入夢”。
8、剛才我們一同把視角投向全篇體會了兩個“頻來入夢”的含義,誰知道我們用了什么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是的,聯(lián)系上下文也是感悟文章的重要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提高閱讀質(zhì)量。誰愿意為大家讀一下這一自然段?
9、母親“頻來入夢”,作者卻說“不知道為什么”那么你知道兩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嗎?生匯報。
10、這也是人之常情,作者遠離故土,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往昔母愛、今昔思國情懷怎能不與日俱增?(引讀)所以作者,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心潮騰涌”什么意思?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你能快速在文章中找到它的近義詞嗎?生匯報。
過渡:是啊,用李清照一句詞來說明這種情愫就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庇米髡咦约旱脑捳f就是“她片刻也沒離開過我的心”。
三、品讀愛母之情
1、這是季羨林先生《賦得永久的悔》的片段,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要講後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為什么離開母親是作者永久的悔呢?請同學(xué)們在文章中畫出描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fù)讀,邊讀邊思考,并及時地在句子旁邊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2、生匯報,師相機小結(jié)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是啊,古人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母親清苦一生,操勞一生,如今兒子長大成人之后卻沒能享受到兒子的一點回報,這是終生都難以補救的。∵@終天之恨,讓作者一想到母親怎能不眼淚盈眶?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作者此時的心情嗎?生匯報。其他同學(xué)感受到了嗎?就請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段話。
3、季老的許多文章里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這也是季老《賦得永久的悔》的片段,自由讀一讀,在我們課文中也有這樣的描述你找到了嗎?能結(jié)合片段談?wù)勛约旱母惺軉幔?/p>
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F(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
“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
4、生匯報對《尋夢》的開頭與結(jié)尾的感受,師引導(dǎo)。
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讀片段中母親的話),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沤裰型獾哪赣H都是一樣的(讀文章中作者的話)。
“悵望灰天”什么意思?
5、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尋夢》的開頭與結(jié)尾,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生匯報。
6、師講訴:
其實作者從六歲就離開母親到濟南叔叔家生活,最后一次見到母親,已是八年前的事了,F(xiàn)在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盡管如此,在離開母親的16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母親。可是,寄人籬下的處境,使他身不由己,不能經(jīng)常去看望母親。他曾暗下決心,自己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有了工作,立刻迎養(yǎng)母親,可是,現(xiàn)在還沒等他大學(xué)畢業(yè),母親便永遠地去了,怎能不使他悔恨萬分呢?
在等待下葬的日子里,他住在家里,守候在母親身旁。他“看見院子里的樹上,有母親親手砍伐的痕跡,在被煙熏黑了的小廚房里,還有母親死前吃剩的半個茄子,半棵蔥。母親吃飯用的飯碗,隨時用的手巾,都留有母親的手澤和口澤,地上每一塊磚上都印有母親的腳印,不覺熱淚盈眶,失聲痛哭起來”。夜里,他枕著母親枕過的枕頭,想到母親在這枕頭上想念兒子時,不知流過多少淚,不禁又淚流滿面,淚水沾濕了枕頭,徹夜難眠。
他不斷地責(zé)備自己。我究竟是個什么人?我為什么要離開母親?為什么把母親一個人扔在這荒僻窮困的村子里?為什么八年時間沒有來看望過母親?他感到自己實在愧對母親,無地自容。他狠狠地責(zé)罵自己:“我是個什么東西?”在這極端痛苦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回憶,內(nèi)疚,自責(zé)中度過。他感到,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冷寞了,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只感到腦子里空蕩蕩的一片空白。自己整日像行尸走肉般無目的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該做什么。
六十年后,季老提筆寫就《賦得永久的悔》這篇著名的散文,文中寫道:(生齊讀)要講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是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7、相信此時此刻,我們都沉浸在同一種情緒中,這種情緒叫——感動,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永久的思念和悔恨,這種情感也蘊藏于文章的字里行間,下面就請同學(xué)們縱情朗讀作者懷念生母的文字,希望你讓自己感動的同時,也能感動我們大家。指名讀。
四、品讀思國之情
1、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shù)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做過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增添了——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請同學(xué)們再讀讀課文,思考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生匯報。
2、就請你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這幾段日記,誰來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生匯報。
3、朗讀《我的中國心》這是一首海外赤子心系祖國的歌詞,字里行間流露著炎黃子孫永恒不變的愛國情懷。無論離開祖國多么久遠,海外的條件多么優(yōu)越,都改變不了華夏兒女那顆心系祖國的拳拳之心。因此,這首歌也在海內(nèi)外廣為傳唱,經(jīng)久不衰。成為海外游子的心聲,同時也是此時季老的心聲。
4、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xué)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11月16日(讀中評議,評議后再讀,指明讀,齊讀。)
這種思念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xiāng)想到故國的一切,讀——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jīng)愈發(fā)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11月28日
5、使母親養(yǎng)育了作者,作者也將對母親的懷念一生珍藏,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xué)者、作家,在自己的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也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為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他說:“平生愛國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2006年季羨林老先生成為感動中國人物,推選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是:(播放課件)
季老寧靜淡泊的一生,卻給我們無盡的感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也切實從季老文章的字里行間受到了感動,是嗎?
五、讀書學(xué)寫法
1、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xué)們讀書的同時也要想作文,看看文章的那些寫法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
其實,引用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巧妙地運用引用,能使說明文更顯生動,議論文更見雄辯,記敘文更具文采,散文更現(xiàn)魅力。
日記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獨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記可讓讀者感到親切、真實。寫《懷念母親》時,季老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的片段來“保存自己當時的感情”,正是作者在寫作中恰當引用,才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同樣的愛慕,表達得真摯感人。其實,我們很早就接觸過引用說明法。我們學(xué)過的文章《梅花魂》,作者引用了三句古詩,你還記得嗎?生匯報。除了古詩、日記,可在文章中引用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我們還可以引用故事、俗語、謎語、格言、諺語、成語、名人名句、流行歌曲。
2、作者引用古詩來表現(xiàn)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假設(shè)你想寫一篇文章,你想引用什么內(nèi)容為文章服務(wù)呢?
生準備、匯報,師相機指導(dǎo)
六、全課總結(jié)、適度拓展
1、季老一生埋首躬耕于古文字這片堅硬的土地,開掘出一部部豐厚的典籍,他偶爾到散文這片田里散散步,便留下不少富有靈性的文字。從他的散文中,我們能讀出一個善感而多情的季羨林。他曾為一莖古藤被砍斷而暗自垂淚(《幽徑悲劇》),他曾為身邊小動物病亡而“內(nèi)心顫抖”(《老貓》),他曾為異國他鄉(xiāng)偶然相識的少年魂牽夢縈(《塔什干的一個男孩子》,母親早逝使少小離家的他今生無法膝前盡孝,這成為他“永久的悔”; (《賦得永久的悔》)如今,96歲高齡的季羨林先生仍然堅持讀書寫作,他用文字引領(lǐng)我們感悟美麗,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希望同學(xué)們課后能找到季老的這些作品,運用我們課內(nèi)學(xué)習(xí)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
2、那么,通過整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你能說說你在文章內(nèi)容、讀書方法、寫作方法上都有哪些收獲嗎?生匯報,師相機小結(jié)。
是啊,去國離鄉(xiāng)時親老、妻少、子幼,本以為兩年即可回國,卻因為戰(zhàn)亂被阻留異國他鄉(xiāng)──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怎不是他異國十一年中內(nèi)心深處熾烈的情感呢?
希望同學(xué)們能“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3、希望這節(jié)課的最后同學(xué)們能記住季老對你們的教導(dǎo),他說:“我歷來主張對中小學(xué)生要講四句話: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同伴和睦。”齊讀一遍并銘記于心。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設(shè)計
寢食難安
6、懷念母親 頻來入夢 同樣……同樣……
凄涼、甜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