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可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備注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播放一段聲音。
師:仔細聽聲音,你聽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指名說(我聽到了青蛙的叫聲,聽到了好幾次……)
3.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聲音嗎?(齊:回聲)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科學童話:板書課題 回聲
5.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課文里也有一只小青蛙,讓我們來看看它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自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
2.師:再仔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小青蛙聽到了什么?它是在哪兒聽到的?
3.指名說(小青蛙在橋洞底下聽到有另一只小青蛙在學它說話……)
4.找出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
5.誰來學學小青蛙讀一讀,指名讀。
6.師范讀,讀出小青蛙高興、歡快的語氣來。
7.生再讀。
8.分小組讀出回聲的特點來(像波浪一樣此起彼伏)。
9.師:當小青蛙聽到和自己相同的聲音時,它是怎樣的心情?
生:很奇怪、好奇、驚訝……
10.試著讀出奇怪、驚訝的語氣來。
11.指名讀、齊讀。
12.師生配合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青蛙媽媽不僅告訴了小青蛙什么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實驗,請你仔細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青蛙媽媽做了一個什么實驗?
2.生讀文,指名說。
3.找出有關的句子,再讀。
4.課件演示青蛙媽媽扔石子的情景。仔細觀察,注意河水的變化。
5.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6.重點句填空: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要(蕩)回來。
指名生填空,師相機板書。
7.指導朗讀,讀出耐心的語氣。關鍵詞語要重讀。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水能擊起波紋,聲音也有波紋,讓我們聽聽青蛙媽媽是怎樣說的?
1.自讀第五自然段。
2.合作學習,找出有關的語句,作上記號。
3.指名讀。
4.課件演示小青蛙在橋洞底下說話的情景。仔細觀察,注意聲音波紋的變化。
5.指名生填空,師相機板書:(聲音)的波紋(碰)到(石壁),也要(返)回來。
6.小青蛙明白了嗎?它是怎么說的?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誰來試一試。
7.指名讀。
8.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朗讀第六自然段
這一次小青蛙又呱呱地叫個不停,可是當它聽到回聲時心情有什么變化呢?(興奮),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小青蛙的喜悅之情吧!全班齊讀,讀出興奮、歡快的語氣。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延伸拓展,發(fā)展思維:
1.師:媽媽帶著小明到大山里去玩,他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如果讓你來做小明的媽媽,你會怎樣說呢?續(xù)編故事。
2.課外同學們可以去找一找,親耳聽聽自己的回聲,只要我們多聽、多看、多想,就能發(fā)現(xiàn)大自奧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通過讀課文復習生字,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認讀生字卡片。
2.完成課后練習一,讀詞語。
二、指導書寫。
三、完成課后練習二,寫詞語。
四、完成課后練習三,選字填空。
五、完成課后練習四,填一填,做一做。
六、指導朗讀課文。
七、作業(yè)。
回家后在水盆里做實驗,把看到的現(xiàn)象告訴家人,并講一講回聲的道理。
八、練習。
1.詞語搭配。
歡快地 叫
奇怪地 說
高興地 問
2.請你把意思相反的詞連起來,再讀一讀。
全安 可惡
可愛 危險
3.形近字組詞
撿( )檢( )儉( )臉(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