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依據(jù)
新教材三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第46課《紅色的報春花》
二、設計思想
《課標》提出:語文教育在促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規(guī)范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培養(yǎng)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提高比較辨別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的特點。
《紅色的報春花》這篇課文講述了達爾文小時候把白色的報春花變成了紅色的。課文是運用人物的對話來告訴讀者整個故事發(fā)生的經(jīng)過。粗讀課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正如課文作者所寫:達爾文是個敢說、敢想、敢做的小男孩。面對爸爸的幾次否定,他仍不棄不餒,堅定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去實踐,最后終于獲得了成功。故事的內(nèi)容在課文中顯而易見,如果僅僅是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對學生而言,思維毫無提升的空間。這樣的教學不就又走入了從文字到文字,從內(nèi)容到內(nèi)容的“歧途”了嗎?我一直在思考,透過整個故事內(nèi)容,還能讓孩子們明白一些什么呢?結合這學期,課本中幾篇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聯(lián)系課后孩子們閱讀的關于科學家小時侯的故事,我把本堂課的“魂”立在“科學品質(zhì)”,也就是“科學家身上所具有的科學品質(zhì)”。
從我班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從一年級開始學習的就是新教材,由于新教材注重大量閱讀,且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推薦給他們,或讀或?qū)懟蚱坊蛭,因此,學生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從本課教學來看,教學中不僅是要讓學生們了解達爾文勇于實踐的行為,更要了解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深刻含義,也就是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zhì)。對學生而言,雖然有一定的難點,但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更能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思維的質(zhì)量。
三、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4個生字,在預習時通過查字典理解“賜”的意思,掌握“插”的書寫筆順。通過觀看動畫演示,了解報春花變成紅色這一現(xiàn)象中的科學知識。
2、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通過品讀詞句,感受達爾文的“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zhì),從而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我的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英國又多了一種紅色的報春花”的含義。
3、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到科學家的成功與他所具有的科學品質(zhì)是分不開,要從小養(yǎng)成愛思考、愛實踐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感受到達爾文所具備的科學思維,體會他 “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zhì)。
五、教學難點
理解“我的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英國又多了一種紅色的報春花”這句話的含義。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報春花
每年的早春,當大部分植物仍是枯萎之時,有一種花卻一簇簇地怒放了,它們或白或黃,開得那么的賞心悅目,像是在迎接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說它是春天的希望,所以稱她為“報春花”。(指導讀課題)板書:報春花
在一般情況下,報春花只有兩種顏色:白色和黃色,今天,我們卻要看到一種紅色的報春花,這真是難得一見。誰來讀好它?
(指導讀課題)板書:紅色的報春花
l 學生個別讀題
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齊讀課題:46、紅色的報春花)
3、這朵紅色的報春花與一個叫達爾文的人有關,課文的第一節(jié)就直接告訴了我們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l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品讀語句體會他的”敢想敢說敢做”,想一想這又與他長大后成為一名科學家有什么聯(lián)系呢?
(說明: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重在教師的引導,如何在課的開始,就能緊
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積極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呢?教學中就采用了視
覺和聽覺的共同刺激,一旦將文字與音樂、與漂亮的景物相聯(lián)系,那么原本
抽象的文字符號就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音符,能讓人讀出不同的味道。
課的開始,提出學習重點,能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習的目的、指
向也就更明確了。也就是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我們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體
會什么。
(二)品讀課文,體會敢想、敢說、敢做。
1、我們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一定發(fā)現(xiàn)了課文中的對話描寫比較多,我請大家來讀一讀:一人做爸爸,一人做小達爾文,其余同學念旁白。
l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對話
2、讀了課文,誰知道這紅色的報春花是怎么來的?
l 學生交流內(nèi)容,師隨機板書
板書:46、紅色的報春花
(變)
白色的報春花
3、體會“敢說”
(1)、居然把白色報春花變成紅色的報春花,真是不可思議。難怪他會這么說——誰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小達爾文自豪地說:“爸爸,這不是大自然賜給的,是我讓它改變了顏色!
l 學生個別讀句子。
(2)、句子中的“自豪”就是驕傲、了不起的意思,誰再來“自豪”地讀讀這句話?
l 學生個別讀句子。
(3)、讓我們帶著自豪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小達爾文自豪地說:——
從他如此自豪的言語中,結合課文第1節(jié),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敢說)
l 學生個別交流
是呀,這句話能體現(xiàn)他的想、說、做,但是更能體現(xiàn)的是他的“敢說”。
(4)、文章中有很多語句都說明他是個敢說的人,讓我們一起就來讀讀達爾文的話體會一下。
師:讀
生:——
師:嗬!達爾文真是敢說,報春花只有兩種顏色,他卻要報春花開出許多顏色。當爸爸否定他的想法時,他又說
生:——
師:達爾文居然還有了一個實現(xiàn)的辦法,真是敢說。但最終,他真的變出一朵紅色的報春花,他自豪地說
生:——
師:你們覺得他敢說嗎?
(說明:朗讀中教師的引讀如穿針引線,尤為重要,文章中蘊涵的情感、道理,可以通過以讀代講的方法在教學中解決。)
4、體會“敢想”
(1)、他不僅敢說還敢想呢!課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寫出了他的想(出示句子)
(2)、指名讀句。(1人)
(3)、課文里是不是就這一處描寫達爾文的想法呢?快速默讀2—8節(jié)找一找?
(表面上看只有一處,能不能透過文字看到呢?)
(你找得真好!說的內(nèi)容就是想的內(nèi)容,所謂“言為心生”,有了想法才會說)
(4)、自己再把這些語言輕聲讀一讀,體會他的想法。(學生再讀)
(5)、從達爾文的語言中讀到了想法嗎?光讀到了,還不夠,達爾文的想法其實是不同的,我們還要去讀懂他的這些想法。
(6)、你們可不要小看這個“想”呀,前一個階段我們讀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發(fā)現(xiàn)很多科學家的成功就與這個“想”有關。“想”有很多種,有奇思妙想、有聯(lián)想、有設想、有預想、有猜想……還有許多的想,你能在達爾文的身上體會到這些想法嗎?小組討論一下。
l 學生小組討論。
(師在巡視中糾正,如:有些想法很難區(qū)分,設想是針對過程,預想是針對結果,看看哪個同學聰明)
l “爸爸,報春花只有白的和黃的兩種嗎?”
“要是紅的、藍的、黑的都有,那該多好。
(是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世界上許多的發(fā)明都源于科學家的奇思妙想,所以它也是科學家的一種的科學品質(zhì))
l “能,我看一定能!”小達爾文自信地說。他跑到家里拿來一把噴壺,對爸爸說:“辦法就在這里,要它開紅花就澆紅色的水,要它開藍花就澆藍色的水……”
(很會讀文章呀,你讀明白了達爾文對自己的妙想設計了實現(xiàn)的方法。科學家要成功,也離不開自己的設想。)
l 他想:我一定要讓花兒改變顏色,變出一朵紅色的報春花,給爸爸看看。
(聯(lián)系“自豪地說”理解)
(最后,達爾文的實驗成功了,而他在沒有試驗前對自己的實踐結果就有了預先的想法。人類的許多發(fā)明都離不開預想。)
(7)、板書小結: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想”,卻能夠讓我們讀出它不同的含義,從這個“想”字,我們看出了小達爾文的一種科學思維。
(8)、讓我們把這些對話再來讀一讀,感受達爾文的不同想法。
言為心生,達爾文不僅敢說他還敢想……
……(3-5節(jié))
他展開了奇思妙想,當爸爸否定他的想法時,他說
……(7節(jié))(要他開黑的花……,要它開綠的紫的話……)
他對試驗的方法進行了設想,可爸爸認為他是亂來。小達爾文表面不作聲,其實,他早對實踐結果有了預想
……(8節(jié))
l 師生配合讀課文。
(說明:對詞句的品讀,對三年級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在課堂中適時地滲透品讀方法,對他們而言,猶如握住了打開閱讀大門的金鑰匙。在這里,學生對達爾文想法的品悟,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如“奇思妙想”;有聯(lián)系上下文,如對實驗結果的“預想”等。)
5、體會“敢做”
(1)、“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看看他又是怎樣去做的呢?他原先的設想是什么?最終的做法又是什么?請你們找出文中的語句。
①生交流句子(媒體出示句子)。
②指名一生讀達爾文的設想,一生讀達爾文做的句子。在兩者的做法上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
(交流做法的不同在于澆和插)
教學“插”的筆順,生書空
“澆”能理解,那么“插”呢?它是怎么會讓白色報春花變紅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試驗。
(文字介紹)紅墨水通過莖部的毛細管被吸到花瓣上,把白色的花瓣染紅了,這樣的現(xiàn)象叫“虹吸現(xiàn)象”。
(2)、你覺得哪種方法更科學呢?那么從當初的設想到最后改變做法,這中間可能發(fā)生些什么呢?
l 生交流想象內(nèi)容。
(出示)在試驗中,達爾文可能 ,于是他改變了做法。(遇到困難、挫折、失;會……)
你們說的都是困難,那么當他遇到困難后,達爾文可能又會怎樣做呢?
(出示)在試驗中,達爾文可能 ,遇到困難后,他可能 ,于是他改變了做法。
可見,達爾文的試驗成功并不是偶然,盡管遇到了許多的困難,盡管尋求了許多的方法,但他敢于嘗試、敢于實踐,(板書:實踐)最終找到了科學的方法使白色報春花變成了紅色。(難怪他自豪地說——(齊讀)
(說明:課文雖然以人物對話為主,講的是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但
是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科學現(xiàn)象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通過動畫演示,形象地讓學生了解了“虹吸現(xiàn)象”這一科學現(xiàn)象。這也為體會達爾文的“敢做”的品質(zhì)進行了鋪墊。
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達爾文的科學品質(zhì),設計有坡度
的語言訓練非常重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留白處,對“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怎樣解決困難”進行想象說話,扎實有效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更是滲透了德育。)
(三)、以讀代講,體會文章內(nèi)涵。
1、達爾文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于實踐,并且獲得了成功,爸爸又是怎樣說的?
(出示)爸爸激動地舉著手中的報春花說:“我的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英國又多了一種紅色的報春花。”
l 學生齊讀句子。
2、爸爸所說的新的報春花就是指——(紅色的報春花),難道在他的
花園里、在英國真的多了一個新品種?
(是,紅色的報春花到底是哪里來的?他是從土里長出來的嗎?)
(它不是新品種,因為它不是從土里長出來的,是紅墨水染的)
(板書:染)
3、這并不是報春花的新品種,為什么爸爸激動地說——
生:我的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
師:爸爸從小達爾文的身上看到了他所具備的這些科學思維,看到了他所具備的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zhì),他看到了一個小小的科學家即將誕生。
(板書:(科學品質(zhì))敢)
生讀
(出示)長大后,達爾文成為了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提出了震動世界的進化論。
師:所以,爸爸激動地說——,他還說——(出示)
師:當時的英國人才輩出,在每個領域都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
(這是工業(yè)革命中的一朵報春花、物理領域、醫(yī)學領域)
生:讀達爾文的資料
師:他雖然沒有真正培育出紅色的紅色報春花,但是,在爸爸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他預示著——(生讀:英國生物學界的希望)
(說明:任何一種文本都不是一種孤立的、真實的存在。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是與文本對話、生成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一個重要而饒有興味的通道。這篇課文的故事內(nèi)容是以達爾文和爸爸之間的對話形式來呈現(xiàn)的,抓住文本的這一特點,教學中注重運用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從中體會達爾文“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zhì)。特別是在文章最后采用師生配合的朗讀,教師優(yōu)美的話語與學生投入的朗讀融合在一起,配以動人的旋律,整堂課被推向了高潮,對“我的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英國又多了一種紅色的報春花”這一含義的體會此時已水到渠成,課文難點也迎刃而解。)
附板書:46、紅色的報春花(英國科學界的希望)
(染)
實踐
(科學品質(zhì))敢 預想
設想
妙想
白色的報春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