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溫柔的手》是長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3板塊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以一個小姑娘找媽媽為線索,贊揚了母愛的偉大。作者巧妙的構思,溫婉的筆觸,不禁使人感動,同時,我們也感動與小姑娘最樸實、最自然、最真切的回答,感動于天下最動人的母愛。這是一篇耐人尋味的課文。
二、教學對象分析
文章內(nèi)容生動感人,很容易感染學生,但本課要求識、寫的生字較多。在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隨文識字邊讀課文邊結合生字表中的拼音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文中一些生動的詞句有感情的朗讀,既識了字,又積累了優(yōu)美的語言,同時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和基礎,采用隨文識字、自主識字等方法邊讀文邊學生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文中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正是由于媽媽給予了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關愛
在孩子的眼里,媽媽才是最溫柔的、最美麗的,孩子愛媽媽。
教學重點:認識11個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結合文中重點語句,切身感受母愛的溫柔。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件(ppt)。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小故事—《溫柔的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了課題,
你想到了誰的手?(媽媽的手)為什么?(因為媽媽的手是溫柔的)
2. 學習“柔”字,拼讀、組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 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隨文識字,理解詞語
1. 朗讀第1自然段。
(1)學習“城”字。(出示字卡)誰認識這個字,請你當個小老師教教大家,拼讀,
組詞。小姑娘和媽媽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課件出示:美麗的城市。齊讀,讀出語氣。
(2)學習“牽”。(做動作)和你的同桌做一做牽手的動作。觀察字形,師講解:“!北硎纠嚨纳螅岸d寶蓋”表示拉車的橫桿,“大”表示繩子。拼讀、擴詞。
(3)小姑娘看到了什么?學習“趣”讀字音、組詞。用“興趣”練習說話。小姑娘是怎樣做的?學習“掌”,伸出你的手掌看看,擴詞。結果怎樣?“走失”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和媽媽走散了,你的心情會怎樣?課文中是用哪個詞寫出了小姑娘緊張害怕的心情的。出示:驚慌失措。在課文中找到這句話讀一讀。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朗讀2—6自然段。
(1)聽到小姑娘的哭喊聲,人們是怎樣做的?出示:圍,借助課文插圖,做動作理解字義,擴詞。
(2)小女孩叫什么名?奧利婭:外國女孩名。
3.朗讀7—12自然段,自主探究識字。
(1)先說說這幾段中的生字有你以前見過或認識的,哪些是你新認識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認識的?匯報交流
(3)出示“慰、辮、褐、痣”, 這幾個字都是哪類字?(形聲字)教師隨機點撥識記。
“慰”:出示字卡——拼讀——組詞——口語表達練習(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個驚慌失措的小姑娘,你會怎樣安慰她?)
“辮”:與“辯”和“辨”區(qū)別學習。
“褐”:這個字和我們學過的那個字長的像?(喝、渴)拼讀,組詞。淡褐色: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物理解。
“痣”:看老師的臉上就有一顆痣,根據(jù)痣的顏色,我們可以說“黑痣、紅痣”。
(4)教學“笑”、“善”、“淡”字。
這三個字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熟字,同桌間互相拼讀,組詞。書寫這三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笑:第七筆是“平撇”。
善:注意筆順“點、撇、橫、橫、橫、豎、點、撇、橫、豎、橫折、橫更多”。
淡:上邊的“火”,捺變點。
4.朗讀13、14自然段。
學習“互”字。和你好朋友互相握握手。觀察字形,看看這個字多像兩只握在一起的手呀!組詞,用“互相”練習說話。
小姑娘的媽媽長得什么樣?課件出示:她的媽媽有世界上最善良的眼睛,最美麗的頭
發(fā),最溫柔的手。齊讀,讀出感情。通過人們的幫助小姑娘找到媽媽了嗎?
四、鞏固識字
1. 指名讀詞卡。
2. 開火車讀詞卡。
五、指導寫字
1.觀察“善”在虛宮格中位置。
2.師范寫,生書空。
3.學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4.生對照,找不足再寫。
5.展示評價。
板書設計:
溫柔的手
城 柔 牽 趣 掌 慌 措 圍 奧
婭 笑 慰 善 辮 淡 褐 痣 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溫柔的手》一起走進一個小姑娘的內(nèi)心世界,看一看她眼中的媽媽。(板書課題)
1.指名認讀詞語:善良 溫柔 褐色 辮子 興趣 安慰 掌上明珠 哭笑不得 善始善終 驚慌失措
2.聽寫詞語:城市 善良 包圍 互動 笑聲 牽手
二、默讀課文,概括內(nèi)容
首先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本課講了一個小姑娘找媽媽的故事。)
過渡:小姑娘為什么找媽媽?她是怎么找的?最后找到了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1、2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兩段寫了什么?(小姑娘和媽媽走散了,她要找媽媽)
(2)小姑娘和媽媽走失了,既害怕又著急,文中有一句話是體現(xiàn)了小姑娘當時的心情,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課件出示:她找不到媽媽了,驚慌失措,哭了起來。(齊讀)
小姑娘只想快點找到媽媽,于是她大聲哭喊著:
課件出示:媽媽!我的媽媽在哪里?(指名讀出語氣來)
過渡:小姑娘的哭喊聲驚動了人們,人們圍過來,都問了哪些問題?小姑娘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學習3—12自然段。
(1)邊讀邊畫出對話。(人們的話用“_”畫出來,小姑娘的話用“﹏”畫出來)
(2)同桌間練習讀對話。
(3)對話當中你覺得哪部分寫得最有意思?“好媽媽”是媽媽的名字嗎?為什么小姑娘會這么說?
(4)在寫小姑娘說的話中,哪種標點符號用的最多,為什么?指名回答,教師適當講解。
(5)從對話中你還知道了小姑娘的媽媽是什么樣的了嗎?(有最善良的眼睛、最美麗的頭發(fā)、最溫柔的手)
(6)小組討論:小姑娘為什么這樣說呢?
(7)指名匯報。
小結:正是因為媽媽給予了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愛,所以孩子眼中的媽媽才是:最善良、最美麗、最溫柔的(板書)。這個小姑娘非常地愛她的媽媽,媽媽也非常的愛她。板書:愛。
(8)通過讀人們的問話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9)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
(10)展示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