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 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這是篇寓言,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并配有內(nèi)容一致的插圖。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第二自然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第三自然段講一個鄰居勸他治葉子上的蚜蟲,他也不聽,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跟葫蘆沒有關系,不妨礙葫蘆的生長。第四自然段講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教法建議
(1)由于不少學生沒有見過葫蘆,教師可借助實物或書中的插圖讓學生認識葫蘆,并通過圖畫理解有關詞語和課文內(nèi)容。
(2)這篇寓言故事語言簡潔,用詞準確,要注意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如:啟發(fā)學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標點符號,結合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想法,讀出不同的語氣。
(3)這個故事講了植物葉子作用的有關知識,可以簡單地告訴學生:葉子能夠制造養(yǎng)料,葉子被蟲子吃了,葫蘆得不到養(yǎng)料,就長不好。
(4)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葉子上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覺得誰的想法對,為什么?通過大家的發(fā)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生字的寫法: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鄰:左邊“令”字的“捺”要改為“點”。
《我要的是葫蘆》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細小的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 |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師出示葫蘆圖片,補充簡介葫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本課。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整體上感知本課。 |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自讀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分段朗讀課文。 |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
三、小組討論。 1.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遍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3.派代表說一說。 | 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
四、匯報交流。 (一)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生匯報時師注意適時指導一下幾個重點: 1.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么樣子? 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為什么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蟲對葫蘆有什么危害? 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的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ㄓ眉鼻、贊嘆的語氣) 3.第三自然段: 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nèi)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后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二)表演這個小故事。 比一比那組同學演得好。 | 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盡量肯定他們有價值的意見,給予表揚。 把朗讀作為孩子們抒發(fā)自己心中感悟與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 通過表演進一步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學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言和語氣。 |
五、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 加深并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并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第二課時 | |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掛: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 鄰:左右結構,左邊是“令”,不是“今”。 居:認識“尸”(尸字旁)。半包圍結構。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 流記字方法,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并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