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懂得ā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重點)
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難點)
課前互動:
(獎勵智慧之星 )
【自主預習】
1、詞語盤點。
qíng yuàn bù xiǔ shuāi kuǎ dāng niú mǎ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俯下( )永遠( )情愿( )
————自主評價:☆☆☆
【教學過程】
【學】
(一)1、情境導入(獎勵探究之星 )
(1)有一句話“橫眉冷對千夫,俯首甘為孺子牛。”大家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放映:魯迅的圖象)
(2)(出示課件:魯迅簡介)魯迅(1881.0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棒斞浮笔瞧渫渡砦逅倪\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他被稱為“民族魂”。
(4)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 齊讀課題。)本組課文的主題是“初識魯迅”。(放映課題頁)
2、展示目標
3、走近背景(獎勵探究之星 )
1949年全國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二)我自主 我快樂(獎勵智慧之星 )
1、整體感知: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①注意讀音②注意節(jié)奏 ③注意讀出感情),在理解整首詩的詩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哪兩類不同的人,這兩種人的命運有什么不同?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現手法是什么?
(一種是反動派,一種是魯迅和像魯迅那樣為人民的人。)
2、教師范讀全詩:
學生自讀詩歌。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
(詩的第一節(jié)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jié)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第五、六、七節(jié)分別與上面三節(jié)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
你讀懂了什么?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⑴詩歌前四節(jié)中每節(jié)有兩個“有的人”,前后兩個“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⑵首節(jié)兩個“活”與“死”有什么不一樣的含義呢?
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互相照應,2、3、4節(jié)分別照應5、6、7節(jié)。
【研】1、我合作,我快樂(獎勵合作之星 )
1、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
(每節(jié)詩的后兩行。)
2、請找出每節(jié)詩中的對比。
(1).活著----死了
死了----活著
(詩歌的首節(jié)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么不同?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著,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著。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2、3、4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tǒng)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5、6、7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2)騎在人民頭上--俯身當牛馬
(3)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草,等火燒
(4)別人不能活--為多數人更好地活
(5)摔垮--記住
(6)名字爛得更早--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7)下場可以看到--抬舉得很高很高
3、這幾節(jié)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出自魯迅的哪一首詩?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野草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4、這兩種人最后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xù)。(3)“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2、我品讀 我快樂(獎勵朗讀之星、學習之星 )
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每節(jié)詩歌中感情。
指名朗讀詩歌,讀出各節(jié)的真情實感。
反復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的內在感情。
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么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后者的愛……)
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沖突。這首詩每一小節(jié)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細讀詩歌,體會詩歌對比的寫法。
【展】獎勵探究之星 )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有感情的讀一讀,并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用上“我喜歡……因為……”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jié)與第五小節(jié)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币痪洹
【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huán)境中,不管國民黨的天下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zhàn),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jié)與第六小節(jié)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練】(獎勵創(chuàng)意之星 )
1、拓展延伸(全班交流匯報):
小結: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于鴻毛。”
(1)你還知道哪些為人民服務的典范?
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著無情地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請同學們帶著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焦裕祿 孔繁森 李素麗
(2)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怎么辦?
2、有感情背誦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魯迅先生: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著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3、主題閱讀 (獎勵探究之星 )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1.上文的體裁是__
a.舊體詩 b散文詩 c散文
2.文中的“野草”是指__
a荒野中的雜草 b象征普通百姓
c舊的封建勢力 d一切革命者
3.“地面”象征_____
“地火”象征_____
4.上文的中心是__
a.贊美野草,表達作者對腐朽勢力的憎惡。
b.贊美野草,表達作者甘愿犧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時表達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祖國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時對黑暗社會以猛烈的抨擊。
【自主檢測】摘下滿天星(如果三個題目你都答對了,恭喜你,你將獲得五顆星,可以換取一張學習c卡 )
1、判斷對錯:abc層必做(自主評價:)
(1)《有的人》歌頌的是魯迅先生的精神,全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里的“野草”指的是魯迅先生的作品《野草》。( )
(3)詩歌按表達方式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有的人》屬于抒情詩。( )
2、課內閱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1)選文第一節(jié)刻畫兩種人對人民相反態(tài)度的兩個動詞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人聯想到魯迅先生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______________
(4)《有的人》在贊美魯迅及其精神的同時,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贊美,你認為作者在表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詩意并填空。
(1)《有的人》這首詩是詩人____________為紀念______________逝世13周年而寫的。
(2)“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一句運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表現了魯迅為革命事業(yè)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句詩讓我們想起了那句古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這句詩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詩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yè)樂園:
選做題:
1.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復詠嘆。這首詩的前四節(jié)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著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2、根據本單元小課題研究情況,辦一期手抄報:“走近魯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