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fù)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課文先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閱讀了葉老的簡短評語,對葉老的人品產(chǎn)生了初步印象,也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然后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迸c題目呼應(yīng),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選編這篇課文,意圖在于引導(dǎo)學生通過閱讀作家肖復(fù)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yīng)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yīng)先學做人。
三、教學設(shè)想: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查找有關(guān)葉圣陶和肖復(fù)興的資料,閱讀他們的作品。通過閱讀相關(guān)資料和作品,初步了解這兩位作家。
2、第二課時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課文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脈絡(luò),然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后再回歸整體,升華認識。
課始由引導(dǎo)學生回憶課文寫了哪兩件事導(dǎo)入,然后引導(dǎo)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
第一件事講葉老給“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部分。
雖說不是作者親眼所見葉老給自己修改作文,不是面對面地交流,但是卻給作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在與葉老進行交流。這都來源于“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先讓學生整體的感受到葉老批改的認真以及我的感受。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边@句話。
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1-5自然段,重點引導(dǎo)學生就“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學習,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生自學時可以邊讀書邊用“--”畫出葉老對作者文章的修改處,再用“﹏”符號把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標識出來;可以對照著課后“資料袋”中《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進行深入的理解。
討論交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理解:
葉老對我的文章修改極其一絲不茍,并不因為我是無名小卒就敷衍了事,由此折射出葉老的人品。
第三自然段總的寫出葉老對我文章批改的細致。
“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可以想像當時葉老是邊讀邊思考邊修改。
第四自然段寫了葉圣陶先生針對作文中的問題怎樣進行了修改。
(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把“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把“書皮”改成“包書紙”外。
(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作文中寫“口里還不住地吶喊:‘沖啊,向幾何進軍!’”這個句子用詞不準確,因為吶喊是大聲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畫面是不可能出聲的,葉老改為“從口里還吐出來幾個字……”這樣就既符合畫面的意思,又表達確切。
(3)把長句斷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guī)的王老師,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改為“我們的新班主任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guī)”。(4)刪去重復(fù)啰唆的詞句。句子就干凈簡潔多了。
(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shù)臉它c符號。作文中有好幾處將“像”寫成“象”,葉老一一加以改正。標點符號方面的修改也比較多,有的逗號改成句號,有的句號改成逗號,還有感嘆號改成句號,這些修改都值得仔細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所有這些,葉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細、認真。
葉老做學問的嚴謹作風,特別是對下一代的關(guān)心愛護使我深受感動,從此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我一下子愣住了”:根本沒有想到著名的大作家對我的文章做了如此精心的修改,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比~老的圈圈畫畫,仿佛在諄諄地教導(dǎo)著我,使我內(nèi)心很溫暖。
“這則短短的評語,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因為葉老的評語是實實在在的對我給予了贊揚,讓我感到很受用,明白了將來如何進行寫作,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讓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說從葉老對作者文章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對下一代的關(guān)心,那么葉老邀請作者到他家做客,能與他近距離的接觸,聆聽他的教誨,對于作者的成長就更具有意味深長的意義。
課文第二件事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讓我更加感受到他謙和的人品、人格的魅力。
這部分教學要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并深入理解的內(nèi)容:
作者情感的變化隨著葉老對我的態(tài)度而變化、提升: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想象作者當時的感受及心情。
聽到消息“我感到意外:像葉圣陶先生那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
身份、地位的懸殊,水平的差異,同時大作家工作很繁忙,能抽出時間見我這個初中生,都讓我始料不及,更讓我感到意外。此時的我對于將要到來的見面也許是忐忑不安、也許是滿懷期待……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一個很自然的動作,使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來。葉老根本沒把我當小孩看待,像對待朋友一樣,說明對于這次的見面很重視。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我們的交談就像朋友在聊天一樣的進行,可以想像當時他們交談了那篇作文,作者向葉老請教了不少問題,葉老都給與了認真的答復(fù),同時也給我提出了努力的目標,使我感到這次的見面很充實,
“他跟我的談話,讓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畢竟當時我是一個正成長的孩子,對有些事的理解處于似懂非懂的階段,因此說好像、模模糊糊。
作家就是像葉老這樣平易真誠的,作品就是像葉老這樣認真、一絲不茍反復(fù)修改而成的。
幾次寫到爬山虎,這些語句含義深刻,是教學的難點。要通過反復(fù)朗讀,抓關(guān)鍵詞語揣摩其含義。
在理解了文中這兩部分內(nèi)容之后,可以回歸整體,討論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使學生了解到,因為“我”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對“我”有所了解,才請“我”到他家做客。我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葉老的教導(dǎo)使“我”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
3、教師應(yīng)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勛约旱膶W習收獲,特別是在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獲。如,文中葉老給肖復(fù)興的評語中寫到:“全是具體事實”“深受感動”“親切自然”。所有這些,都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作文實際談?wù)劯邢。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習作進行對比,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