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在閱讀文本過程中感受中年閏土這一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農(nóng)民形象。
在“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兩個形象的對比中學習,并圍繞前后的“變化”進行探究。
摘錄外貌描寫的片段,練習抓住人物特點進行外貌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寫人的文章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小黑板(描寫閏土外貌的段落。)
2、將上課的文本材料裝入信封。
教學過程:
一)、猜想導入。
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樣一個見識多廣、勇敢機智的農(nóng)村少年長大后又會是什么樣呢?他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學生猜想。
二)、一讀文本,知大意談感受。
學生默讀課文。
交流讀完課文的感受。
三)、二讀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二十多年后,魯迅再次見到的閏土是什么模樣?生活怎樣?
學習外貌描寫的段落。
(抓住“灰黃、深皺紋、眼睛紅腫、破氈帽、極薄的棉衣、瑟縮、手像松樹皮”等詞感悟)
除了外貌,還有什么變化?
(態(tài)度恭敬;生活很苦、像木偶人)
造成這些變化有什么原因嗎?
引導讀“非常難……又只能爛掉”及“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都苦得像個木偶人了”兩句。
四)、三讀文本,體味作者感情。
魯迅面對這樣的閏土又是怎樣的心情?
(非常出驚、興奮、說不出話、嘆息)
五)、總結閱讀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課內:給文章加標題。
課外:讀寫結合——人物外貌描寫。
摘錄有關少年閏土、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片段,感受如何寫出人物的特點。
選一位你身邊的老師或同學進行觀察,描寫他(她)的外貌。文中不出現(xiàn)人物的姓名。
寫好后讓同桌讀讀并猜猜他(她)是誰。
七、)薦讀:
1、《故鄉(xiāng)》全文
2、《朝花夕拾》或其他魯迅作品中感興趣的。
板書設計:
一見閏土 再見閏土 “我”
見多識廣 態(tài)度恭敬 出驚—興奮—無言
機智勇敢 生活很苦 嘆息
天真活潑 像個木偶 悲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