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詩二首
囚 歌
教材說明
〔解題〕
葉挺將軍這首《囚歌》,原詩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這正是他當時處境的形象寫照。皖南事變后,時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將軍,遭到國民黨當局長期的無理拘押。寫作此詩時,他被囚禁于重慶效區(qū)的紅爐廠,此處專門關(guān)押高級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術(shù)合作所的“禁地”。
〔結(jié)構(gòu)分析〕
這首詩很短小。全詩共10句,分為三節(jié)。
第一節(jié)(前三句),寫反動派誘惑革命者以尊嚴換“自由”。
第二節(jié)(中間三句),寫詩人高傲地拒絕敵人。
第三節(jié)(后四句),寫出詩人不怕犧牲,追求自由的理想和信念。
〔語意理解〕
《囚歌》一詩濃縮著葉挺將軍牢獄生涯的深切體驗,是他對于生命、自由和尊嚴之辯證關(guān)系的悲壯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囚歌》的開始,葉挺將軍以形象的語言,把囚禁在牢獄里的受難者的自由與尊嚴相分離的景況直陳出來。一方面,反動當局絕不允許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節(jié)操和尊嚴;另一方面,他們又千方百計誘惑受難者以尊嚴的喪失換取行動的開闊空間。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這廖廖八個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驕狂、陰險、猙獰的嘴臉活脫脫地勾畫了出來。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從來就不以屈尊為代價,更不會以奴顏婢膝去換得所謂的“自由”。士可殺不可辱,這早已是自古以來志士仁人們律己的法則。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詩人高傲地拒絕著反動派的誘惑。自由誠可貴,然而,失去了尊嚴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舊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遠是畜牲。自由的精靈被隔絕在法西斯的高墻之外,受難的人們時時渴求著自由的溫存,卻無法與之結(jié)合。牢獄從來就不是夢幻情調(diào)的溫床,陰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現(xiàn)實。弱者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骨氣將在這里徹底消融,強者的凜然正氣卻可以在這里得到張揚。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結(jié)尾,慷慨而悲壯。寫出詩人不怕犧牲,以堅定的信念去追求自由的理想!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使學生體會詩歌語言精練、形象的特點,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能力。
2.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和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jié)。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4.會寫本課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詩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本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時間〕
1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釋題,介紹作者
a.從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扒簟钡囊馑际前讶岁P(guān)在監(jiān)獄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敵人監(jiān)獄里寫的詩歌。)
b.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知道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嗎?用你們搜集到的資料和你了解的知識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課前安排學生去查詢相關(guān)資料,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能力。在交流時,學生不僅互相傳遞信息,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處理信息的方法。)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b.指名接讀課文,注意正音。評價讀得怎么樣?
c.齊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詩歌,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讀上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在初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把詩歌讀通讀順,讀出詩的節(jié)奏,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做好鋪墊,從整體感受詩歌內(nèi)容。)
(3)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a.剛才我們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讓人失去自由!那么請找一找這首詩中幾處提到“自由”,勾畫相關(guān)句子,想想每處“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b.讀文質(zhì)疑:葉挺渴望自由,敵人也說要給他自由,為什么葉挺又不要了呢?這不是矛盾嗎?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一二節(jié)詩,討論剛才的問題。(小組交流,體會兩個“自由”的不同,全班匯報)相機理解“人”、“狗”“一個聲音”、“爬出來吧,給你自由”的喻意。體會如果從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嚴。
(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問題“詩中有兩個自由,它們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通過對比,體會兩個自由的含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c.指導朗讀第一、二節(jié)詩
①(課件出示從電影中剪輯的一幅圖:革命英雄圖,叛徒形象圖,丑惡的國民黨反動派形象圖)引導學生看圖,聯(lián)系詩歌,說說他們之間會說什么?(生自由說,感悟第一節(jié)內(nèi)容)
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葉挺卻作了堅定的回答。ㄉR讀第二小節(jié))
(課件出示:葉挺將軍在牢房內(nèi)的生活照)假如你就是葉挺,此時此刻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說)讓我們懷著對革命者的無限崇敬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jié)。(師引讀該段)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朗讀,以讀為主感知課文。這樣不僅增加了讀的趣味性,而且進一步陶冶了情感。)
d.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選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節(jié)。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你怎么理解這節(jié)詩?(同桌討論,匯報)
②師小結(jié):雖然人的身軀在烈火和熱血中燃燒了,但人的尊嚴,人的精神還在,它們將獲得永生!
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葉挺將軍怎么樣?(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jié),師板書)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采用情景串聯(lián),說讀結(ji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并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升華情感。力求達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巧妙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意思,特別是讀懂有比喻意義的詩句,使學生在“讀,思,議”中感受詩歌內(nèi)容。)
2.積累內(nèi)化。
背誦詩歌。
3.識字寫字。
認識要求會認的字。
4.練習。
書寫生字,背誦詩歌。
資料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 原名葉洵,字希夷,廣東省惠陽人。北伐名將,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新四軍軍長。
早期生涯
1914年12月,葉挺到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攻讀軍事知識。
1918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9年,追隨孫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粵軍,并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0年,孫中山命令粵軍攻打桂系軍閥莫榮新,黃皮徑一役,葉挺一舉擊潰了四倍于己的敵人,聲名大振。同年10月就任工兵營副營長。
1921年,調(diào)任孫中山之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wèi)團第二營營長。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部隊炮轟總統(tǒng)府,葉挺奉命守衛(wèi)總統(tǒng)府前院,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
1924年,在蘇聯(lián)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學習。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北伐期間
1925年9月,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處長,旋調(diào)任第四軍獨立團任團長。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擔任先遣隊,從肇慶、新會出發(fā),向湖南前線挺進,討伐吳佩孚。6月5日,獨立團經(jīng)過兩天的戰(zhàn)斗,攻占湖南攸縣城,7月20日攻占瀏陽。8月,攻占湖北咸寧汀泗橋。隨后連克桃林鋪、印斗山等地,8月30日占領(lǐng)賀勝橋。9月,率部圍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攻入武昌。葉因此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部第四軍也被稱為“鐵軍”。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辦公,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擴編或改編,葉挺被任命為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兼任第十一軍副軍長。
1927年5月,夏斗寅叛變,襲擊武昌。葉挺率部奮勇作戰(zhàn),打垮夏斗寅。
武裝起義和退出共產(chǎn)黨
1927年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lǐng)導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起義軍進入潮州、汕頭地區(qū),在寡不敵眾而遭失敗的情況下,葉挺和周恩來等轉(zhuǎn)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葉挺從香港回到廣州領(lǐng)導廣州起義,出任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
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后經(jīng)香港、馬來西亞、日本至蘇聯(lián)。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無端指責而決定退出共產(chǎn)黨,加入由國民黨左派鄧演達、陳友仁、宋慶齡發(fā)起組織的“第三黨”。先后流亡德國、法國等地,以翻譯德文文章為生,成為素食主義者。
1932年到澳門隱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幫助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事變”后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濟深、陳銘樞等組織的以抗日為主旨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戰(zhàn)爭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于1938年1月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
1938年,葉挺率部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掃蕩”,得到了蔣介石的致電嘉獎。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之后入獄五年。
飛機失事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葉挺獲釋。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很快就得到了批準。葉挺參加了國共談判三人軍事會議。4月8日,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同機遇難的還有王若飛、博古、鄧發(fā)以及葉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兒揚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傳出后,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發(fā)表悼詞說:“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敝斓绿嵩~:“為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jié)而犧牲!敝芏鱽韺懥恕丁八陌恕绷沂坑来共恍唷返牡磕钗恼。
葉挺作品:
囚 語
一個人,當可能達到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時候,他需要眼淚,這不是婦人、懦夫的眼淚,是壯士哭戰(zhàn)友的眼淚。他需要狂歌,需要狂笑,最后一個意識、一個感情戰(zhàn)勝了一切了,他會發(fā)出凱旋的微笑。
自由像水和空氣一樣,得之不覺可貴,失之則難堪,或至于死。未理發(fā)已一個多月了。這是我今日僅僅所能做的自由,囚徒的自由。我今日幸為囚徒,須發(fā)蓬蓬,是囚徒本色,為什么不保持這樣本色呢?我已發(fā)愿,我一日不得自由,必不理發(fā)剃須,這是我的自由。
[中美合作所遺跡]
中美合作所全稱“中美特種技術(shù)合作所”,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統(tǒng)計局(軍統(tǒng)局)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在1942年共同創(chuàng)建的用于訓練特工的場所,雄村中美合作所是中國最早舉辦的合作所。
在4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寇“偷襲珍珠港事件”發(fā)生之后,美國政府為了從國民黨當局那里獲取對日作戰(zhàn)的情報,雙方簽訂了秘密協(xié)定,于1942年組建,1943年7月正式成立了一個情報機關(guān)“中美特種技術(shù)合作所”,簡稱“中美合作所”,由國民黨特務頭子、軍統(tǒng)局局長戴笠任主任,美國海軍部派遣的少將梅樂斯任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設(shè)于重慶西北部歌樂山下縱橫10余公里的群山之中,建筑房屋800余間,將包括渣滓洞、梅園、楊家坪、造石場、白公館、五靈觀、紅爐場、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揚公橋、朱公館、步云橋、嵐埡等地在內(nèi)的大片土地劃為禁區(qū)。在這個特殊禁區(qū)內(nèi),有戴笠、梅樂斯的宅院,有2000多名中美特務的宿舍、辦公廳、餐廳、跳舞廳、大禮堂、軍火庫、倉庫,以及關(guān)押革命進步人士的渣滓洞、白公館等多處監(jiān)獄。當時,這兒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中美特務如狼似虎,橫行一時。
“中美合作所”一方面對日進行“特種戰(zhàn)爭”和“心理作戰(zhàn)”,另一方面則是由美國為國民黨當局訓練特務。該所除在其舉辦的兩期正式訓練班中培訓了具有特種技能的專門特務1000多人外,還集訓了軍統(tǒng)局的“忠義救國軍”、別動軍的武裝特務三、四萬人。自抗戰(zhàn)勝利后,這里便完全成了國民黨政府專設(shè)關(guān)押、刑訊、殘殺革命人士和共產(chǎn)黨人的罪惡機構(gòu)。
1943年底,“中美合作所”改為第一看守所,設(shè)牢獄20余個,白公館和渣滓洞為其中最大兩個。在這兩座牢獄舊址內(nèi),有大量的實物和國片,記載著美、蔣特務大肆迫害革命人民的罪行。先后被國民黨反動派在這兩座牢獄里殺害的知名人士中,有當時的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中共川西特委、軍委負責人車耀先,華鎣山武裝起義領(lǐng)導人鄧惠忠,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江竹筠、許曉軒;還有抗日愛國將領(lǐng)楊虎城及其妻、兒3人,國民黨中央原候補監(jiān)察委員、在共產(chǎn)黨影響下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薛傳道;有歸國華僑廖瑞卿等。新四軍第一任軍長、抗日名將葉挺,也曾被秘密關(guān)押在這里,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撤離大陸以前,對被囚禁在這里的331位革命人士進行了殘酷的集體大屠殺,制造了慘絕人寰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重慶解放后,人民政府在這里修建起烈士墓,屹立起革命烈士紀念碑,搜集整理了烈士們的革命事跡,并將原“中美合作所”舊址辟為展覽館,以供人們緬懷和學習烈士們?yōu)樾轮袊恼Q生而英勇獻身的精神。
在自由和力量中飛翔
教材說明
〔解題〕
本詩為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詩作。
〔結(jié)構(gòu)分析〕
這首詩托物言志,表達了詩人在自由和力量中飛翔的理想和志向。全詩共3句,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前兩句),寫“我”不學小鳥,而要學習雄鷹和海鷗。
第二層(后一句),寫“我”的理想是在自由與力量中展翅翱翔。
〔語意理解〕
“我,不愿跟愛唱的小鳥爭一個短長;
我,渴望去那寥廓的天宇高高飛翔。
是雄鷹和海鷗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那金絲雀和學舌鳥決不是我的理想!
“短長”,是非、好壞!傲卫,高遠空曠!疤煊睢,天空。“雄鷹”,雄健勇猛的鷹!昂zt”,成群在海上或內(nèi)陸河流附近飛翔的海鳥!敖鸾z雀”,身上有許多鮮艷顏色,叫聲很好聽的一種供觀賞的鳥。“學舌鳥”,會模仿別人說話的鳥,如鸚鵡、八哥等。詩歌的前兩句直接道出了“我”的志向和理想:不屑與整日唱個不休、胸無大志、自得其樂的小鳥爭個高下,決不做那被供養(yǎng)在籠中的漂亮的金絲雀和沒有主見、只會跟在別人身后人云亦云的學舌鳥,“我”要學那雄鷹和海鷗,志在藍天,搏擊風浪,在茫茫天宇和蒼茫大海之間,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箭一般地飛翔,勇往直前地飛翔,充滿熱情、力量和勝利的信念地飛翔!我要做一個飛舞的、自由的精靈,向著更高、更遠進發(fā)!
“我,不習慣用甜美的顫音柔聲啼囀,
我要在自由、歡樂、力量和意志的藍天展翅翱翔。”
“啼囀”,鳥兒婉轉(zhuǎn)地啼叫!鞍肯琛,在天空中回旋地飛。這一句進一步表達了“我”的志向與追求:決不貪圖安逸,自得其樂,苛且偷安;我追求的是自由的天空,戰(zhàn)斗的歡樂,搏擊的力量和鋼鐵般的意志。這一句于字里行間傳達出無往而不勝的信心與力量。
〔寫作特點〕
1.直抒胸臆,氣概豪邁,催人奮進。
2.運用暗喻手法抒發(fā)理想與追求,生動形象。
3.格律嚴整,行文整齊,充分表現(xiàn)出詩歌的形式美。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詩文中所表達的詩人的理想和情感,教育學生樹立人生的理想。
3.認識2個生字,正確書寫5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并了解惠特曼的生平與所處的時代背景,收集與本詩主題相類似的其他現(xiàn)代詩歌1~2首。
〔教學時間〕
1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課文處理。這是一首抒寫信念和理想的抒情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的好課文,F(xiàn)代詩歌不受舊體詩的格律束縛,注重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和節(jié)奏,在感情的抒發(fā)上顯得更加奔放。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nèi)涵,要以朗讀為主,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朗誦,在誦讀中感受意境,抒發(fā)豪情,由于詩歌的篇幅短小,在閱讀本詩時,還可以找?guī)资紫嚓P(guān)的詩歌結(jié)合起來一起誦讀?傊,要把本課上成一節(jié)現(xiàn)代詩歌的“誦讀課”。
(2)教學過程。
①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②誦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把全詩讀通順,要吐字清晰,分清四聲,準確有力;二是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自由朗讀時,哪些地方應該讀得重一些,哪些地方應該輕一些,哪里應該停頓,分別用“?”和“/ ”做上記號。要充分放手讓學生朗讀,讀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樣的。
③品讀詩句,體會詩情。引導學生抓住詩中關(guān)鍵語句,玩味體會。學生可能會感到在抓語句方面無從下手,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詩人的感情就藏在詩歌的字里行間,體會詩歌感情時,要善于抓關(guān)鍵詞句。這是閱讀現(xiàn)代詩歌的重要方法。你能從詩中哪些詞句上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學生可以自己體悟,也可以互相啟發(fā)交流。
如第一句:“我,不愿跟愛唱的小鳥爭一個短長; / 我,渴望去那寥廓的天宇高高飛翔!笨梢砸龑W生抓“不愿”、“渴望”,抓“爭短長”、“飛翔”,抓“我”字后面的停頓,等等。
鼓勵學生發(fā)表有個性的理解,不要強求一致的答案。
④再讀詩歌,抒發(fā)豪情。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誦,把詩人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由于學生對詩歌包蘊的情感已經(jīng)有了較深的體會,所以這時的誦讀應該有別于前面的朗讀,主要是在表達情感上應更為準確,并更加充滿豪邁的激情。
教師要注意誦讀的指導。一是要主動參與誦讀,和學生一起朗誦并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朗誦的形式要多樣,可以個別朗誦,可以集體朗誦,可以站在座位上朗誦,也可以到講臺前朗誦;三是教師要做好服務,為學生的朗誦配音樂,幫助布置朗誦場地,等等。
⑤拓展誦讀,升華情感。出示課前準備的與課文相關(guān)的其他詩歌,師生共同通讀,在激情的誦讀中結(jié)束教學。
2.積累內(nèi)化。
朗誦詩歌,填空:詩中的“小鳥”代表_________________,“雄鷹”表達了詩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
3.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識字時注意“寥”和“翱”的讀音;寫字時,要注意“寥”的上中下結(jié)構(gòu)和“翱”的左右結(jié)構(gòu)。
(2)仿寫練筆。試著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詩,表達自己的理想。
4.實踐活動。
課外搜集一些以革命理想和人生信念為主題的現(xiàn)代詩,在班級組織開一個詩歌朗誦會。
資料
〔惠特曼(1819~1892)〕
19世紀美國著名的民主詩人。生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當過木工、排字工、教師、報紙編輯。主要詩集《草葉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詩補充。其創(chuàng)作可分三期:南北戰(zhàn)爭(1861~1865)以前,詩作《軟骨頭之歌》《我歌唱帶電的肉體》《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隸主和種植園主的壓迫,對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頌自由的理想;《歐羅巴》歡呼法國1848年革命;《大斧之歌》歌頌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南北戰(zhàn)爭時期,組詩《桴鼓集》號召人民參加反奴隸制的戰(zhàn)斗,歌頌戰(zhàn)士們的英雄氣概;《啊,船長!我的船長喲!》《當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開放的時候》悼念被殺害的林肯總統(tǒng)。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詩作《不,今天別向我提到那重大的恥辱》及政論《民主的遠景》等,批判美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的虛偽、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貧乏和國家機構(gòu)的腐化;《哦,法蘭西的星!》《神秘的號手》歌頌歐洲的革命運動和巴黎公社。其詩作熱情奔放,不受傳統(tǒng)格律束縛,用新的形式表達民主思想,對種族、民族和社會壓迫表示強烈抗議,對美國和歐洲自由詩的發(fā)展很有影響。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 詩二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