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征友啟事》教學設計

    哈爾濱市長春小學校 孫民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交朋友。懂得與人交往時,在考慮自己的需要時,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

    教學重點:

    1、認識14個字的音與形,正確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交朋友,與人交往時,在考慮自己的需要時,也要考慮別人的實際情況。

    2、領悟“征友啟事”因內(nèi)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結(jié)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儀,錄音機,小黑板及各種動物的頭飾。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有朋友嗎?他們都是誰。坑信笥训母杏X怎么樣?

    2、是啊,有朋友的感覺真好。有一頭小牛,它也想有個朋友,它寫了一個“征友啟事”,板書課題:征友啟事。

    3、隨課題識字:你怎么記住“征”和“啟”的?

    明確:學生自由說,指名讀,齊讀。

    二、除讀課文,隨文識字。

    1、你們平時是怎樣把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句子讀不通怎么辦?

    學生回答預想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會多讀課文。

    學生回答預想二:不認識的字我會查字典。會在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下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匯報,教師小結(jié)學習方法。

    3、按照你們剛才所說的方法自由讀課文。

    4、師范讀課文。

    5、同桌互相讀,讀的好的,夸夸他。讀不好的,幫幫他。

    三、檢查反饋,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寶寶從課文里面跑出來了,小朋友們你們好認識它們嗎

    明確: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認讀,如開火車,指名讀,去掉拼音直接讀。

    2、游戲鞏固。

    (1)給動物掛牌:出示小牛、獵狗、馬,花貓的圖片,指名上臺在圖片下貼上相對應的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戲:老師和學生互相出字謎。

    四、朗讀課文。

    1、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你在讀課文中學會了哪些詞語?找出來和同桌一起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互相質(zhì)疑。

    1、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這個小牛到底有沒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樣找到朋友的呢?小組同學分工再讀課文。

    明確:一個同學讀,其余同學認真聽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用你讀懂的考考別的同學,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

    2、引導學生提問,相互答疑。

    補充:啟事—為了說明某事而登在報刊上或貼在墻壁上的文字。

    三、知道朗讀,邊讀邊悟。

    1、誰找朋友?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說?

    學生回答預想一:小牛要找朋友,因為小牛很孤單。

    學生回答預想二:小牛很孤單,一心想找個朋友。

    明確:指導朗讀第一句。理解孤單,并說一句話。

    2、為什么這兩次的征友啟事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呢?

    明確:比較兩次征友啟事的內(nèi)容,出示小黑板,左右各一個啟事。

    (1)指名學生分別讀兩則征友啟事。

    (2)說說兩則啟事有什么不同之處。

    學生回答預想一:一個是做到‘以上幾點,一個是做到其中一點;還有或者。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則啟事的?

    (4)在讀中引導理解詞語:朝夕相處興致勃勃悶悶不樂

    3、指導朗讀。

    如果你是小動物看到第一則啟事,有什么反應?他們看啟事后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么樣的?你能試著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嗎?

    學生回答預想:它們興致勃勃的來,悶悶不樂的離開。

    四、情境表演,加深感悟,拓展延伸。

    1、分小組合作表演。

    2、通過兩次征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預想:我們交朋友的時候,不能對朋友要求太多,條件太高,否則,我們就交不到朋友。

    板書設計:10 征友啟事

    第一次 第二次

    ……以上幾點 ……其中一點

    垂頭喪氣 悶悶不樂 興高采烈

    沒有朋友 和大家玩起來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征友啟事 報錯

    征友啟事原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