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本語文樂園包括“詞語超市、金鑰匙、咬文嚼字、自主閱讀和語文生活”五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習詞語超市,讓學生通過練習,糾正平時容易讀錯的字,同時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境,理解“寫一寫”的詞語,并且練習造句運用詞語,最后積累詞語。
2、“金鑰匙”引導學生按時間順序描寫事物。
3、“咬文嚼字”的詞語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構成,可以讓學生尋找積累更多這樣的詞語。
4、通過自主閱讀,再次讓學生感受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并且閱讀朗誦有關革命題材的詩歌。
5、“語文生活”集思想教育和朗誦、習作于一體,培優(yōu)學生多方面素質。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語海拾貝和自主閱讀部分。
教學重點:鞏固所學詞語;學習并掌握按時間順序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了解詞語的構成規(guī)律。
教學難點: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回顧第五單元,主題是什么?你有了哪些收獲?
今天我們進入“語文樂園五”的學習。
二、學習“詞語超市”
1.學生自由讀詞語,要求讀準確。
2.課件出示詞語,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強調“傾”是第一聲,磅、妄、蕩、岡、粱是后鼻音。震、蔬、宅是翹舌音。頌是平舌音。)
3.全班再讀詞語。
4.觀察要寫的詞語,哪里容易寫錯?
5.學生書寫詞語,教師巡視。
三、金鑰匙
1.復習談話:《延安》一課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回到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3.指名讀一讀金鑰匙的內容。
4.小結。
四、自主閱讀詩歌《過雪山草地》
1.學生自由的讀一讀。
2.指名檢查讀,集體評議。
3.集體讀一讀。
4.教師示范讀,學生感受,再討論:怎樣才可以讀出詩歌的韻律美,表達出紅軍戰(zhàn)士的勇敢精神?
5.啟發(fā)感悟:詩歌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6.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即時播放紅軍過雪山草地的影片片段。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詩歌。
五、課堂總結(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策劃、組織開展”長征精神代代傳“的主題誦讀會
教具準備
收集有關長征的故事和朗誦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 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和故事。
2. 搜集有關長征的朗誦材料。(可以是詩歌、散文、小說片段,也可以是話劇、電視劇、電影的精彩臺詞)
二、精選材料
1.指名反饋資料。說說紅軍長征的故事,或介紹有關長征的知識。
2.教師:同學們,了解了長征,說了長征上的故事,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地說)
3.教師小結:是呀,紅軍長征是世界上戰(zhàn)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這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深刻地領會了革命先輩不畏艱險、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人們?yōu)榱酥幐栝L征精神,寫下了許多的詩篇、文章,拍攝了不少的電影和電視劇》你們能說一說嗎?
4.學生反饋有關長征的朗誦資料。
5.具體評議,選出適合朗誦的資料。
三、策劃活動
1.教師:朗誦的材料已經(jīng)有了,該怎么舉辦這場活動呢?請大家閱讀提示第2~6點。
2.指名反饋:開展好”長征精神代代傳“的主題誦讀會,需要做哪些準備?
(1)朗誦形式可以活潑多樣。
(2)做好分工。
(3)選好主席人,寫好串場臺詞。
3. 教師:該怎樣分工呢?現(xiàn)在就請大家討論一下。
4. 反饋討論結果,填好相關信息,做好準備。
活動主題:長征精神代代傳
活動時間:_年_月_日
活動地點:班級
活動具體安排:
(1)主席人
(2)朗誦者
(3)道具準備和布景
(4)寫好串場臺詞。
5. 紅軍戰(zhàn)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朗誦會
要求:用普通話,口齒清晰,感情貼切不夸張。
五、集體評議
六、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歌頌紅軍精神的詩篇和文章還有很多很多。大家課后還可以找一找,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
1.寫寫聽了同學們的朗誦后的感想。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三、四課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寫好本單元的習作。
教具準備
整理上節(jié)課的發(fā)言提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明確習作內容
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開展了以”長征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的誦讀會。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個活動的策劃書或過程。
二、自讀,了解策劃書要領
1.教師:什么是”活動策劃書“呢?(對活動的具體安排,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活動過程等方面的內容)
2.怎樣寫好活動策劃書呢?(學生說一說,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1)緊扣主題”長征精神代代傳“。
(2)交代清楚時間、地點、內容、出席人員等。
(3)分工合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
(4)具有良好的可執(zhí)行性。
3.教師出示活動策劃例子,學生讀一讀。
4.與同學討論策劃案的內容。
三、動筆、寫一寫策劃書
四、展示,相互評一評策劃。
五、指導學生修改,最后寫好活動書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